魯曉莉
(中國貴航集團三O二醫(yī)院,貴州 安順 561000)
在腫瘤或其他長時間進行靜脈給藥患者中,PICC與靜脈輸液港已被普遍應用[1]。通過上述方式可降低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也可使副作用降低,減少對血管影響和護理人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本次研究觀察化療患者中采取靜脈輸液港和PICC兩種方式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1 臨床資料。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5例,對照組男8例,女7例;年齡19-78歲,平均(44.2±0.5)歲,其中乳腺科、普外科、血液科、腫瘤科分別為3例、4例、4例、4例;觀察組男9例,女6例;年齡20-72歲,平均(46.1±0.7)歲,其中乳腺科、普外科、血液科、腫瘤科分別為4例、2例、3例、6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本次研究經(jīng)倫理會審核并批準;自愿參與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長期化療者;外周血管不好者;穿刺難度非常者。排除標準:存在手術禁忌癥;不可有效溝通;不配合研究者;非自愿參與研究者;參與其他研究項目者。
1.2 方法
1.2.1 在術前,所有患者都經(jīng)過常規(guī)檢查后確認無手術禁忌癥,可進行手術,從而保證患者安全。
1.2.2 對照組:使用美國公司生產的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穿刺部位為貴要靜脈或肘部正中靜脈,在鎖骨下靜脈或上腔靜脈內置入導管頭端,對穿刺處覆蓋應用無菌敷貼,導管位置確定使用放射檢查,確定正常后對穿刺處進行加壓包扎120 min,使用的材料為彈性繃帶。換藥的時間為術后第一天,后每3-4天1次。完成輸液后,沖洗導管使用15-20 mL生理鹽水,后進行脈沖式封管采取肝素生理鹽水,7天內封管1至2次。
1.2.3 觀察組:采取美國生產的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硅膠導管和注射座組成三向瓣膜導管,其中注射座則是用于穿刺,在患者入室后經(jīng)麻醉師完成全麻后在鎖骨下靜脈或頸外靜脈進行置管,導管經(jīng)導絲引導緩慢置入血管中,在上腔靜脈內置入導管末端,為了將注射座固定,將皮袋以及皮下隧道建立在胸前壁中,使導管連接注射座,在將機體組織縫合后固定。完成置管后為確定置管位置是否正確,使用X線檢查來確定,同時觀察置入器材有無損耗、扭轉、置入部位血腫、感染、腫脹情況是否發(fā)生。對其創(chuàng)口恢復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在無異常后1周后拆線。在治療暫停時,每個月都使用生理鹽水15-20 mL對導管使用脈沖式的方法進行沖管,后封管也使用脈沖式方法,使用的物品為肝素生理鹽水5 mL(100 U/mL)。
1.3 觀察指標
1.3.1 護理人員通過患者定時復診進行為時4-19個月的隨訪。對患者導管置留時間、有關并發(fā)癥(導管相關性感染、誤傷右鎖骨下動脈、導管堵塞、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情況進行統(tǒng)計。
1.3.2 護理滿意度:本科室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總分10分,共10道小題,非常滿意為10-8分;一般滿意為7-5分,滿意為4-2分;不滿意為0分??倽M意度=非常滿意度+一般滿意度+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應用SPSS 18.0進行分析,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護理滿意度均采取(%)表示,行χ2檢驗,導管留置時間用()表示,行t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1 導管留置時間。觀察組導管留置時間為(548.2±7.2)天;對照組導管留置時間為(188±7.3)天。觀察組導管留置時間長于對照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fā)癥。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2.3 護理滿意度。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PICC導管具有使用安全、方便、防止藥物對血管的損傷等特點,通過此方式可為患者輸注藥物也能輸注腸外營養(yǎng)液,可有效降低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幾率,將治療效果顯著提升,從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PICC的置入過程和拆除過程較為方便,然而,導管需在治療間歇時留置體外,從而增加出現(xiàn)感染的幾率,也容易出現(xiàn)留置時間短、活動受限、導管堵塞、肢體腫脹等情況,使得治療效果受到影響,增加患者痛苦。
表2 護理滿意度對比[n(%)]
在外國,長期靜脈留置的主要方式為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植入式靜脈輸液港需要放射科醫(yī)生和手術醫(yī)生共同完成,此方式有很多的優(yōu)點,如不影響患者生活、護理方便、無需體外置留導管、應用廣泛、置留時間長、性價比高、有效、安全等。有關報道指出[2],非治療期內,靜脈輸液港不需要進行沖管。劉葉研究指出[3],置管后第1個月、第3個月,2組導管留置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置管后第6個月及第12個月以上,TIVAP組導管留置率為98.87%(176/178)、22.47%(40/178),PICC組為12.5%(18/120);TIVAP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0.5%(1/178),PICC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30/1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 TIVAP比PICC的留置時間長,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化療患者長期靜脈輸液的通路.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導管留置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靜脈輸液港在化療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優(yōu)于PICC導管,且優(yōu)勢明顯。
導管的使用壽命與很多因素有關,如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操作、患者依從性等。原則上,觀察組穿刺針應為無損傷針,但是因條件不允許,7號頭皮針是臨床經(jīng)常使用的穿刺針,此針易在穿刺時損傷穿刺膈,此原因而出現(xiàn)的微粒會導致導管堵塞。影響導管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為術后導管材料的選擇、導管合理使用、導管維護等。因此,也應增加護理培訓的力度,對正壓封管操作技術進行規(guī)范,從而實現(xiàn)導管內無血液存留的目的[4-5]。
綜上所述,靜脈輸液港在臨床化療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減少并發(fā)癥,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值得在以后的臨床護理中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