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平
(廣東省中醫(yī)院 腦病科, 廣東 廣州, 510120)
卒中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我國卒中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腦卒中診療綠色通道的建立為腦卒中患者的救治爭取了時間,對患者預后有利[2]。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卒中病房的醫(yī)護人員面臨??凭戎魏皖A防感染的雙重壓力,也是當前形勢下腦卒中救護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廣東省中醫(yī)院卒中病房建立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控管理體系,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至今卒中病房未發(fā)生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及擴散,為精準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提供了參考依據,現(xiàn)報告如下。
針對急診和腦卒中診療綠色通道的管理,2020年1月醫(yī)院建立了以卒中病房牽頭、急診科聯(lián)動、護理部參與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控管理小組。小組梳理了急診與病房之間的安全銜接、??凭茸o和預防感染三部分管理內容。卒中病房建立了由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組成的三級防控護理管理架構。
因急診、腦卒中診療綠色通道的患者大多由1位甚至多位家屬陪同入院,故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學調查對象設為患者本人和陪同來院者。
“一測”即體溫測量;“一問”即詢問被調查者近2周內是否有外出及外出的地點及交通工具;“二問”即詢問被調查者近2周內是否有聚會或聚餐及參與聚會或聚餐的人數及人員;“三問”即詢問被調查者接觸的人員有無發(fā)燒或咳嗽癥狀;“四問”即詢問被調查者接觸的家人、朋友、同事中是否有多人同時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腹痛、腹瀉等癥狀;“五問”即詢問被調查者工作場所或生活環(huán)境情況。
對準備收入院的卒中患者,無論是否出現(xiàn)發(fā)熱、干咳等呼吸道癥狀,必須在急診科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3]。
卒中病房設立獨立緩沖間,緩沖間安置在病房最遠端,單人單間。將經本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專家組初步篩查排除感染的卒中患者收入卒中病房的緩沖間。醫(yī)護人員按二級防護標準對患者進行??凭茸o,若患者進一步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則解除二級防護。
經本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專家組確定為疑似的病例,生命體征平穩(wěn)、保守治療的,被安置于急診的隔離單間。醫(yī)護人員按三級防護標準對患者進行診治,若患者進一步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則可收治于卒中病房。
經本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專家組確定為疑似的病例,且需要??凭o急救護的,被安置于隔離病區(qū)。醫(yī)護人員按三級防護標準對患者進行神經介入手術治療或??茡尵龋艋颊哌M一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則送往新型冠狀病毒定點救治醫(yī)院,若進一步確診為未感染的則轉入卒中病房繼續(xù)行??浦委熀妥o理。
①堅持“精簡陪護”原則:要求能夠生活自理的患者不設陪護,生活不能自理者限1名固定陪護。②堅持“取消探視”原則:建議家屬通過語音、視頻等方式在線探視,減少輸入性風險。③堅持“限制外出”原則:除必須的功能檢查外,住院患者的活動范圍限定在各自房間內,避免患者相互串門和聚眾聊天;需要家屬當面談話或簽字時,原則上由1名直系家屬前來科室,需多名家屬參與時,則于病房的開放區(qū)域進行。
對醫(yī)護人員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知識的專項培訓,通過微信群“打卡”、現(xiàn)場培訓、視頻、應急預案的演練等形式開展,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治與管理、分級防護標準、使用防護用品指引、各科室工作人員防護要求、神經介入室接收疑似患者的手術指引、綠色通道患者診治流程、住院患者核酸篩查流程等。同時,要求護工、清潔工、配餐員、維修等后勤人員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相關內容也要做到應知應會??剖医⑿鹿诜窝滋幹煤诵哪芰己藱C制,涵蓋應急處理能力、風險評估能力和風險預控能力,由護士長負責考核。
預控管理小組制作并印發(f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卒中患者健康管理手冊”,讓患者及家屬更有對性地落實健康行為方式。同時,每日由護理組長主動為患者宣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知識,包括傳播途徑、標準防護、探視要求、廣州及全國乃至全球的疫情實時動態(tài)等,使不同認知水平的患者及家屬均能充分掌握,使其在住院期間保持重視疫情但不恐慌的心態(tài),減輕焦慮感。
盡管急性腦卒中患者病情變化快、風險因素多、搶救和管理任務繁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存在的安全風險和感染風險相對較大,但通過預控體系的建立[4],讓醫(yī)護人員逐漸具備了應急核心能力,提高了醫(yī)護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風險應對能力,使其對患者安全風險的判斷有章可循,避免了因經驗不足而造成誤判和漏判。卒中病房實施預控體系以來,通過系統(tǒng)化的應對,在患者入院前、安置、住院直至出院的全過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醫(yī)療服務,采取了果斷措施,達到了預控效果。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