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國鋒 王俊明
(陜西省太白林業(yè)局,陜西西安 710077)
在街道上常常發(fā)現(xiàn)一些行道樹或種植于廣場的樹木,根系將周圍的路面拱起裂紋,路面或地磚“四分五裂”,不僅影響城市景觀,而且容易造成路面不平整,影響交通,存在安全隱患。綠化部門在處理過程中是基于人的安全大于樹的安全,修根肯定是建立在一定技術(shù)條件基礎(chǔ)上,但是不排除打開路面發(fā)現(xiàn)下水道管道破裂等其他情形,這就要找市政部門。處理拱根也是非常麻煩的事情,費工費時還起不到良好的作用。
樹木根系拱起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發(fā)生拱起的原因有很多。
1.1 樹穴過小 樹木的樹冠有多大根冠就有多大,樹木栽植穴大小應(yīng)不低于1.5 m3,很多地方為了利用空間、清掃方便,不顧樹木的生長習性,隨意縮小樹穴,擴大硬化面積,導(dǎo)致根系“無路可走”,只能高高拱起。更有甚者僅僅留30 cm的樹穴,剝奪了樹木根系生長的“呼吸權(quán)”,植物為了生存被迫拱出路面呼吸。
1.2 選擇淺根系樹種 常用的行道樹如法桐、柳樹、竹子等都屬于淺根系樹種,相比而言,淺根系樹種更容易將路面拱起開裂。竹子的鞭根生長能力很強,有的可以穿越4 m寬的硬化路面萌生。還有根系特別發(fā)達的速生行道樹,如香樟樹、泡桐樹,生長特別快,根系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如果將地面上的地磚頂了起來,將導(dǎo)致路面不平和開裂現(xiàn)象。
1.3 澆水不足 如果澆水不足、施肥較淺,水分、養(yǎng)分會停留在表土層,深層土壤很難獲得水分,從而根就會不往深處扎,而“浮”在淺層土壤中,出現(xiàn)根拱或裂紋路面的現(xiàn)象。另外,由于樹盤周圍硬化空間在下雨時會發(fā)生地表徑流,造成滲到樹根的水量不夠,深層土壤長期干旱,樹根就不會向下深扎。
1.4 土層過薄土壤貧瘠 在園林或路政施工過程中,往往清理硬化垃圾不徹底,覆蓋土層較薄,會造成根系扎不下去或者深層土壤貧瘠。園林綠地在綠化前,大部分為新修道路或建筑場地,土壤夾雜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大部分為生土,且土壤密度過大,不利于植物扎根,種植穴小、樹穴硬化限制了淺根系植物向四周生根,會出現(xiàn)窩根現(xiàn)象,且原有樹木種植間距過小會導(dǎo)致植物生長空間受限,植物長勢弱。
1.5 地磚縫隙小或路面沒有膨脹縫 鋪設(shè)地磚路面時沒有考慮到樹根會生長這一動態(tài)情況,而是按相對靜態(tài)處理。根系生長后,由于沒有地方緩沖,便會造成路面拱起。
2.1 使用隔絕根系水分法 為了防范樹木根系拱起,可以在樹根四周挖土,通過撒咸鹽、除草劑、廢機油、柴油等方式使樹根死掉。這些物質(zhì)滲入地下后會覆蓋在植物根部,不僅能阻止植物吸收水分,還能隔絕空氣,使根系不能正常生長。
2.2 多種直根系樹種 每一種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伸展的范圍及根量的多少,與植物種類和外界環(huán)境有關(guān)。一般直根系易深入土壤,而須根則容易擴散到地表,接觸到土壤的樹干容易長出新根,如榕樹等樹種。所以,這類樹種不適合種植在路邊等生長空間較小的地方,應(yīng)栽種在公園等空間較大的場所。
2.3 建樹池將樹根圍住 要防止樹根擴散,建樹池或許是個不錯的辦法。例如,很多城市的行道樹都建有一個半徑1 m左右的樹池,樹根被圍住后就不會擴散到路面上。此外,在栽樹時應(yīng)考慮人行道的寬度,栽樹位置最好不要太靠近路沿,不然很容易破壞路沿破。同時,如果在規(guī)劃種植帶上方有電力、通訊線路等限制,最好選擇生長高度低于架空線的樹種,以節(jié)省定期修剪費用。
2.4 采用帶狀栽植 帶狀栽植園林樹木時,根系會向土質(zhì)相對疏松的土壤帶內(nèi)延深,向路面伸展的空間不大。現(xiàn)在城市道路中間的交通隔離帶大多采用帶狀栽植,而不選用穴狀栽植。栽植帶也可采用起伏式,形成立體布局,栽樹位置最好不要太靠近路沿。
2.5 盡量采用花灌類小喬木 花灌類能增加景觀效果和綠量,不影響該路段的遮陰效果,根系相對也小,年生長期短,植物突破根盤生長的空間不大。小喬木造成路面拱起的力量不足,栽植時宜深不宜淺,讓根系向下扎。
2.6 使用樹木根系疏導(dǎo)板 人行道樹木根系疏導(dǎo)板是一項新專利,可防止因樹木根系生長而將城市人行道路面拱起的現(xiàn)象。城市人行道樹木根系疏導(dǎo)板由A板和B板組成:A板形狀為方形,在上方兩端靠近邊緣處均開有凹槽,下部開有若干小孔;B板形狀為方形,在下方兩端靠近邊緣處均開有凹槽,下部開有若干小孔。疏導(dǎo)板能擋住根系橫向生長,從而避免了因根系生長而將路面拱起的現(xiàn)象。
2.7 人行路面采用生態(tài)磚 生態(tài)磚比水泥、石材路面留有更多縫隙,富有可塑性,對根系生長有緩沖作用。水泥和石材路面的膨脹系數(shù)小,延展性能不足,易造成根部搭起路面。另外在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之間盡可能多栽防護樁,防止各種機動車停放在人行道上,否則容易壓碎板磚,造成樹樹根拱起。
3.1 對于拱起裂紋的樹根,要及早進行處理 只要發(fā)現(xiàn)路面有輕微拱起,應(yīng)及時將路面掀起,用工具斬斷根系并取出,然后重新將路面鋪好。切除的是大樹根須部分,主根部分不作處理,不會影響行道樹正常生長。對于一些拱起時間長、沒有及時處理的粗大根,則應(yīng)將路面掀起,將整個大根砍斷,然后重新鋪裝。在重新鋪裝路面時,為了防止根系再次拱起,應(yīng)對樹周圍的土壤進行夯實處理,此法看似合理,其實存在很大的隱患。一是將土壤夯實,土壤密度增大,空隙減少,不利于根系呼吸。二是不利于雨水滲入,對樹木生長不利。三是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樹根拱起,但是如果時間長了,根系還是能拱起。在鋪裝路面時可用腳將土壤踩實,然后用水泥鋪路面。平時工作中要注意經(jīng)常進行檢查,如有根系拱起,應(yīng)及時處理。四是取掉一些地磚,增加縫隙,為根系生長預(yù)留出空間。
3.2 根系處理后的樹木養(yǎng)護 拱起根系斬斷后,養(yǎng)護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如果多條粗根拱起被砍斷,應(yīng)及時搭設(shè)支撐,支撐最好采取三角形,防止大風將樹木吹倒。對于樹冠過大、枝條過密、修剪樹根后明顯頭重腳輕的樹木,可對樹冠進行疏枝處理,使其根冠平衡。
對于樹穴過小的應(yīng)適當擴大樹穴,樹穴的尺寸不低于1.5 m3。樹穴要低于周圍地表或留雨水收集口,以便導(dǎo)入更多地面徑流進入樹穴。對于法桐等淺根系樹種,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建植樹帶,以有效防止樹根拱起。在平時養(yǎng)護過程中,如不是過于干旱或生長環(huán)境較好,則可少澆水或不澆水,如果是大旱天氣,則應(yīng)控制澆水的次數(shù),每次澆水都要澆透,使樹木保持正常狀態(tài),葉片不萎蔫即可,不可小水多次澆,以免根系上“浮”。在給樹木施肥時,也要盡量深施,或一邊澆水一邊施用。
在城市里,常見到一些行道樹或種植于廣場周邊的樹,根系將周圍的地磚拱起,不僅影響城市景觀,還容易絆倒行人。為了保護路面,適當砍掉一些對路面破壞比較嚴重的行道樹是可行的,不能為了保護路面而挖掉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