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邵明亮,苗同國,吳宗耀,王蕊
(1.石家莊市第五醫(yī)院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21;2.河北中醫(yī)學(xué)院,河北 石家莊 050200)
肝炎病毒感染已經(jīng)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全球約20 億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其中2.4 億人為慢性HBV 感染者,每年約有65 萬人死于HBV 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ncer, HCC),我國1 ~59 歲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攜帶率為7.18%[1]。感染HBV 后肝細胞極易損傷,可發(fā)展至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甚至發(fā)生肝衰竭,對患者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HBV 相關(guān)慢性肝病的發(fā)病機制是肝細胞凋亡失衡,肝細胞凋亡不足使HBV 不易被人體清除,導(dǎo)致HBV 感染慢性化;肝細胞凋亡過剩則使肝細胞大量死亡造成HBV 相關(guān)肝衰竭[2]。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慢性肝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生AKI 會對慢性肝病患者的生存情況造成嚴重影響[3],因此,研究慢性肝病合并AKI 患者的發(fā)病特點在慢性肝病的臨床治療中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但目前研究慢性肝病合并AKI 的資料較少,尚缺乏慢性HBV 感染合并AKI 發(fā)病特點及肝腎功能指標相關(guān)性的系統(tǒng)研究。本文旨通過回顧性分析慢性HBV 感染AKI患者的臨床資料,描述其發(fā)病特點及肝腎功能指標間的相關(guān)性,以期為臨床綜合治療提供理論支持。
以2012年KDIGO 指南推薦的AKI 的定義為標準[4],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石家莊市第五醫(yī)院病歷完整慢性肝病合并AKI 的患者200 例(AKI組),慢性肝病未合并AKI 的患者200 例(對照組)。納入標準:①研究所有血清肌酐(Scr)超過正常線(男性106 μmol/L,女性97 μmol/L)的患者;②以上結(jié)果中篩選出Scr 和尿量變化符合KDIGO AKI 診斷標準者。排除標準:①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期患者;②入院時間<48 h;③腎功能檢查<2 次者;④資料不完善者。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肝功能指標: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總蛋白(TP)、白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腎功能指標:血尿素氮(BUN)、Scr、尿酸(UA)、經(jīng)簡化腎臟病膳食改良法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GFR)。
以2012年KDIGO 指南推薦的AKI 的定義為標準[5],將AKI 分為3 期:Ⅰ期為Scr 升高絕對值≥26.5 μmol/L,或Scr 升高至基線的1.5 ~2.0 倍;Ⅱ期指Scr 升高至基線的2.0 倍以上,3.0 倍以下;Ⅲ期指Scr 升高至基線的3.0 倍以上,或在基線水平≥353.6 μmol/L 的基礎(chǔ)上急劇升高≥26.5 μmol/L 或開始腎臟替代治療。
依據(jù)患者出院時的治療轉(zhuǎn)歸情況及Scr 水平判斷患者的預(yù)后。預(yù)后分為自動出院/死亡、好轉(zhuǎn)。自動出院是指住院患者拒絕醫(yī)院的治療方案且病情危重,本人或家屬要求出院;好轉(zhuǎn)是指出院時Scr 值低于基線值或正常高值或出院時Scr 值<75%,但仍高于基線值或正常高值,并發(fā)癥≤3 個,在醫(yī)院治療效果明顯,患者出院后腎功能可逐漸恢復(fù)。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分割法(檢驗水準α=0.0125);等級資料以等級表示,采用Mann-Whitney 非參數(shù)檢驗;采用Pearson 法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對照組和AKI 組男女比例分別是2.0 ∶1.0 和1.9 ∶1.0。對照組患者發(fā)病年齡為(50.82±11.30)歲,病程為(123.41±9.16)個月,AKI 組發(fā)病年齡為(56.71±11.84),病程為(128.85±7.89)個月,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兩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和肝細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ncer, HCC)患者性別、年齡和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AKI 組CHB 患者與對照組比較,ALT、AST、TP、Alb、TBIL 和DBIL 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AKI 組CHB 患者Scr、UA 和GFR 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Scr、UA 水平升高,GFR水平下降。見表2 和圖1。
表1 兩組CHB、LC 和HCC 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
表2 兩組CHB 患者肝功能、腎功能比較 (±s)
表2 兩組CHB 患者肝功能、腎功能比較 (±s)
組別 n ALT/(u/L) AST/(u/L) TP/(g/L) Alb/(g/L) TBIL/(μmol/L)對照組 53 347.84±10.67 216.16±64.03 67.76±1.36 46.78±1.04 75.49±1.94 AKI 組 52 308.38±4.15 209.02±18.79 68.24±0.88 41.04±1.07 61.38±1.42 t 值 5.431 6.390 6.774 5.216 5.301 P 值 0.072 0.065 0.063 0.076 0.075組別 DBIL/(μmol/L) BUN/(mmol/L) Scr/(μmol/L) UA/(μmol/L) GFR/[ml/(min·1.73 m2)]對照組 50.32±14.10 4.07±0.21 62.02±1.57 281.65±12.38 134.43±8.43 AKI 組 39.98±1.07 4.57±0.21 80.35±1.84? 410.48±85.90 86.90±7.76?t 值 8.172 5.425 10.604 19.501 15.139 P 值 0.053 0.072 0.047 0.038 0.043
AKI 組LC 患者肝功能ALT、AST、TP、Alb、TBIL和DBIL 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AKI 組LC 患者腎功能Scr、BUN、UA 及GFR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Scr、BUN 和UA 水平升高;GFR 水平下降。見圖2 和表3。
AKI 組HCC 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 和DBIL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AKI組HCC 患者肝功能Scr、BUN、UA 和GFR 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Scr、BUN 和UA 水平升高,GFR 下降。見表4 和圖3。
圖1 兩組CHB 患者GFR 比較 (±s)
圖2 兩組LC 患者GFR 比較 (±s)
表3 兩組LC 患者肝功能、腎功能比較 (±s)
組別 n ALT/(u/L) AST/(u/L) TP/(g/L) Alb/(g/L) TBIL/(μmol/L)對照組 76 89.28±2.34 177.17±26.63 64.64±1.03 35.57±0.77 100.36±16.07 AKI 組 77 70.76±19.12 170.39±10.28 61.85±1.17 34.35±0.88 89.00±12.21 t 值 5.440 4.914 4.452 5.256 6.557 P 值 0.073 0.081 0.083 0.076 0.061組別 DBIL/(μmol/L) BUN/(mmol/L) Scr/(μmol/L) UA/(μmol/L) GFR/ml/(min·1.73 m2)對照組 65.40±11.75 4.64±0.25 55.64±1.30 259.40±12.07 132.58±3.34 AKI 組 54.60±8.53 10.51±0.85 113.11±8.07 396.05±18.94 65.38±2.50 t 值 6.413 10.937 20.184 11.208 24.976 P 值 0.064 0.045 0.037 0.043 0.035
表4 兩組HCC 患者肝功能、腎功能分析 (±s)
組別 n ALT/(U/L) AST/(U/L) TP/(g/L) Alb/(g/L) TBIL/(μmol/L)對照組 71 67.20±6.39 111.76±12.98 65.57±0.99 36.57±0.67 66.14±14.51 AKI 組 71 73.61±9.58 122.55±22.38 61.77±6.47 34.23±0.65 97.61±17.68 t 值 7.398 5.814 5.268 6.373 8.027 P 值 0.061 0.072 0.075 0.065 0.057組別 DBIL/(μmol/L) BUN/(mmol/L) Scr/(μmol/L) UA/(μmol/L) GFR/[ml/(min·1.73 m2)]對照組 41.18±1.17 5.33±0.29 58.09±1.98 269.00±14.88 129.16±3.34 AKI 組 68.32±1.32 9.81±0.92 114.65±9.80 373.62±20.18 67.64±2.61 t 值 7.713 10.667 17.203 15.335 20.368 P 值 0.056 0.047 0.040 0.043 0.039
AKI 組CHB、LC 和HCC AKI 患 者 肝、腎 功 能差異分析,結(jié)果顯示隨著病情的進展,LC 和HCC 患者肝功能ALT 和Alb 水平與CHB 患者比較,逐漸下降(P<0.05),TBIL 和DBIL 水平雖呈現(xiàn)逐漸上升的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隨著病情的進展,GFR 下降,BUN 和Scr 水平升高(P<0.05)。見表5 和圖4。
表5 CHB 病毒感染不同階段患者肝功能、腎功能比較 (±s)
表5 CHB 病毒感染不同階段患者肝功能、腎功能比較 (±s)
注:?與CHB 比較,P <0.05。
組別 n ALT/(u/L)Alb/(g/L)TBIL/(μmol)DBIL/(μmol/L)BUN/(mmol/L)Scr/(μmol/L)GFR/[ml/(min·1.73 m2)]CHB 52 208.39±41.54 41.05±5.07 61.39±14.21 39.98±10.66 4.57±1.21 80.35±15.84 86.90±10.76 LC 77 74.20±20.31? 33.64±4.88? 73.42±12.91 47.03±9.01 10.70±2.90? 114.41±28.58? 64.88±2.65?HCC 71 73.61±9.59? 34.23±3.65? 97.61±17.68 68.32±13.24 9.81±2.92? 114.65±29.80? 67.63±2.61?F 值 9.203 3.145 1.385 1.685 5.459 4.830 3.462 P 值 0.001 0.046 0.253 0.188 0.005 0.009 0.034
圖4 AKI 組不同肝病階段患者GFR 比較 (±s)
AKI 組患者肝功能、腎功能相關(guān)性分析后,結(jié)果顯示:BUN、Scr 水平與Alb 水平呈負相關(guān)(r=-0.387和-0.217,均P=0.000),BUN、Scr 與TBIL 及DBIL 水平呈正相關(guān)(r=0.247、0.250、0.214 和0.219,均P=0.000);GFR 與ALT 水平呈負相關(guān)(r=-0.161,P=0.000),GFR 與Alb 水 平 呈 正 相 關(guān)(r=0.310,P=0.000)。見表6。
在AKI 組的200 例患者中,AKI Ⅰ期患者155 例,占77.5%,Ⅱ期患者32 例,占16.0%,Ⅲ期患者13 例,占6.5%,其中CHB 患者腎損傷程度Ⅰ、Ⅱ和Ⅲ期所占的比例分別為98.1%、1.9%和0,LC 和HCC 患者腎損傷程度Ⅰ、Ⅱ、Ⅲ期所占的比例分別為64.9%、25.9%、9.2%和76.1%、15.5%、8.4%,不同肝病階段患者發(fā)生腎損傷程度的比例不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25)。見表7。
在AKI 組的并發(fā)癥分析比較中,門靜脈高壓癥(脾腫大、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肝性腦病和肺部感染是臨床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與CHB 患者比較,LC患者腹水、脾腫大、肺部感染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8。
表6 AKI 組患者肝功能、腎功能的相關(guān)性分析
在不同分期的AKI 患者的生存情況分析中,200 例慢性肝病合并AKI 患者的總病死率為38.0%,其中AKI Ⅰ、Ⅱ和Ⅲ期病死率分別29.5%、58.1%和92.3%,不同分期的病死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9。
表7 CHB 感染不同階段AKI 組患者腎損傷程度的比較 例(%)
表8 CHB 病毒感染不同階段AKI 組患者并發(fā)癥的比較 例(%)
表9 AKI 組患者生存情況比較 例(%)
我國CHB 患者人數(shù)眾多,慢性肝病基礎(chǔ)上多器官損傷發(fā)生率逐年遞增。AKI 是臨床上慢性肝病患者常見的合并癥之一,發(fā)病迅速且病死率高,對患者的生存狀況造成嚴重威脅。LC 患者AKI 發(fā)生率約19%,以腎前性腎損傷為多約占45%,急性腎小管壞死約占32%,肝腎綜合征約占23%,為肝硬化合并腎損傷的重要類型。本結(jié)果顯示AKI 的發(fā)病患者以男性居多,病程多達10年以上,這與國內(nèi)外的研究相類似,與文獻證實AKI 的發(fā)病人群多為40 ~60 歲的男性相符[6]。本研究顯示,CHB 合并腎損傷患者表現(xiàn)為腎臟GFR 降低,Scr、UA 水平升高,肝臟ALT、AST、TBIL、DBIL水平升高,提示HBV 基因引起肝細胞損傷和破壞同時,HBV 可能也是引起患者發(fā)生GFR 下降的重要原因,HBV 對腎臟和肝臟均產(chǎn)生持續(xù)免疫損傷損害作用。研究證實,在HBV 相關(guān)腎炎應(yīng)用原位分子雜交技術(shù)和PCR 技術(shù)發(fā)現(xiàn)腎臟病理完整HBV 顆粒浸潤[7]。
本研究發(fā)現(xiàn),LC 合并腎臟功能損傷患者在持續(xù)較高的Scr、UA 水平基礎(chǔ)上BUN 水平發(fā)生異常,結(jié)合LC代謝特點,分析此階段腎功能異常其原因區(qū)別于CHB相關(guān)腎損傷,可能與醛固酮系統(tǒng)激活有關(guān)。LC 失代償期由于胃腸道出血、利尿劑的應(yīng)用,以及腹瀉腹水形成等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導(dǎo)致全身炎癥反應(yīng)相關(guān)的血管擴張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活化[8]。同時門脈高壓存在形成高動力循環(huán)狀態(tài)導(dǎo)致腎臟血流灌注進一步減少,迫使腎小球反射調(diào)節(jié)維持代謝平衡,進而導(dǎo)致腎功能異常[9]。而且通過對HCC 合并腎功能損傷的觀察發(fā)現(xiàn),其特征與LC 合并腎損傷表現(xiàn)相近。
本研究進一步對肝腎功能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表明腎功能損傷程度與Alb 水平以及TBIL 密切相關(guān)。Alb 作為維持膠體滲透壓的重要分子,當含量下降時可使組織膠體滲透壓降低,導(dǎo)致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下降,腎血流量灌注不足致使GFR 進行性降低,BUN 和Scr水平升高,這一點與王淑君等[10]的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有研究表明膽紅素的代謝中重要的限速酶血紅素加氧酶上調(diào)可增加機體抗炎、抗氧化及抗凋亡作用,血清總膽紅素水平生理范圍內(nèi)的增加對腎功能具有保護作用。肝細胞受損后膽紅素攝取、結(jié)合和排泄過程受到影響,導(dǎo)致血清膽紅素增加,使膽紅素在腎小管的管腔內(nèi)蓄積,較多結(jié)晶可沉積在腎錐體、腎髓質(zhì)及腎小管,引起部分腎乳頭壞死,腎小管受損,嚴重時出現(xiàn)腎小管和腎小管旁損害,引起腎組織和生理功能損傷病理[11]。推斷LC 進展導(dǎo)致膽紅素升高時,腎功能異常不僅是由于排泄蓄積負荷作用,可能存在膽紅素炎癥-免疫調(diào)節(jié)相關(guān)機制,有待進一步的證實。
本研究觀察CHB,LC、HCC 合并AKI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隨著慢性肝病的進展,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腹水的發(fā)生率在各組中最高。慢性肝硬化組肝性腦病,肺部感染發(fā)病率較其他兩組升高,HCC 組脾腫大的發(fā)病率升高。LC 肺部感染發(fā)病率10.86%,遷延不愈的感染使LC 患者的短期病死率顯著升高[12]。合并腎損傷時Alb 水平下降,易導(dǎo)致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的危險因素增加。LC 肝功能反復(fù)受損、腸道黏膜屏障破壞,出現(xiàn)肝性腦病,進一步使腎損傷呈進行性加重,隨著肝臟受損程度的加重,其解毒功能逐漸下降,毒素、炎癥介質(zhì)可造成腎臟損傷,同時一些可造成腎灌注不足的原發(fā)病若不及時治療,也可導(dǎo)致腎臟的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加深其腎損傷程度[13]。本研究證實LC 合并AKI的損傷程度與病死率有關(guān),對AKI 的早期進行針對性治療可改善患者預(yù)后,提示腎臟有一定修復(fù)功能,早期診斷的AKI 有望完全恢復(fù),針對病因合理治療及腎臟支持治療可降低病死率。這一結(jié)果提示臨床治療上若及早控制病情,將有助于并發(fā)癥的預(yù)防和治療。
CHB 合并腎損傷患者腎臟GFR 降低,Scr、UA 水平升高,肝臟ALT、AST、TBIL、DBIL 水平升高,腎功能損傷程度與Alb 水平及TBIL 密切相關(guān)。LC、HCC合并腎損傷時與CHB 合并腎損傷患者相比腹水發(fā)生率較高,其次為脾腫大和肺部感染發(fā)病率,腎損傷嚴重程度與病死率有關(guān)。深入分析對LC 腎損傷的機制的研究,重視早期診斷和預(yù)防將有助于改善慢性肝病合并AKI 患者的預(y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