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蒙田
在《蒙田隨筆》中,蒙田對日常生活、傳統(tǒng)習俗、人生哲理等無所不談,特別是旁征博引了許多古希臘羅馬作家的論述。作者還對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寫與剖析,使人讀來有娓娓而談的親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學趣味。他的隨筆集是16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有“生活的哲學”之稱。其散文語言平易通暢,不假雕飾,不僅在法國散文史上開創(chuàng)了隨筆式作品之先河,而且在世界散文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米歇爾·德·蒙田(1533—1592),法國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作家之一,開創(chuàng)隨筆這一文學體裁寫作的先河,其豐富的人文主義思想影響重大。
【精彩節(jié)選】
論學究式教育
意大利喜劇中,總是有一位鄉(xiāng)村教師給人逗樂,他的外號在我們中間也很少有敬意;我小時候看了經(jīng)常會感到氣惱。因為既然我已交給他們管教,我至少也得珍惜他們的聲譽吧?我常以碌碌無能與博學多才中間有天資上的差別為由為他們辯解;況且他們的生活方式彼此也大相徑庭。但是為什么最高雅的貴族對他們最瞧不起,這下子我就糊涂了,比如我們杰出的杜·貝萊。
我最恨迂腐的學問。
這種看法由來已久,因為普魯塔克說,“希臘人”和“學生”在羅馬人嘴里是罵人話和貶義詞。
后來隨著年歲增長,我發(fā)現(xiàn)這話說得很有道理,“最有學問的人不是最聰明的人?!保ɡ讜械囊Z。)一個博古通今、見多識廣的人思想不見得敏捷活躍,而不通文墨的粗人不用多學,就像世上滿腹經(jīng)綸之士那么通情達理,這又是怎么一回事?我還是不明白。
我們公主中的公主提到某人時對我說過這樣的話:把其他那么多人博大精深的思想放在頭腦里,自己的思想為了讓出地方就擠壓得很小了。
我想說的是植物吸水太多會爛死,燈灌油太多會滅掉。同樣,書讀得太多也會抑制思維活動。思想中塞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東西,就沒有辦法清理,這副擔子壓得它萎靡消沉。
但是也有相反情況,因為心靈愈充實愈敞開?;仡^看古史中的例子,管理公共事務的能人、掌控國家大事的文武高官,也同時都是博學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