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我接聽情感熱線和心理咨詢這么多年,接觸過不少全職太太。說句客觀的話:全職太太這個群體,存在集體的暗傷。不管是家里有礦,每天負責(zé)買買買的女人,還是家里有債,每天都要摳摳摳的女人,都有傷。傷害她們最深的,不是永遠做不完的家務(wù),搞不定的婆媳矛盾,輔導(dǎo)不完的作業(yè),有沒有喜歡上別的女人的丈夫。而是,她們因困守在家庭里,活在“媽媽”“妻子”“兒媳”“女兒”的角色里,漸漸弄丟了自己。直到,她們在傷害和焦慮中,學(xué)會反思,開始走出去,就像《三十而已》里的顧佳那樣,把人生的期待從男人身上,移到自己這里,步步努力,東山再起。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大部分女性,是不甘愿當(dāng)全職太太。
她們選擇的,是孩子需要我時,我回家?guī)Ш⒆?,等孩子離手后,我馬上再返職場。她們更愿意躋身于人流滾滾的城市,行走在熱氣騰騰的人間,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在圈子的不斷擴大中,確認(rèn)更開闊的自己,這讓她們感覺到:我又活了過來。而活著,不是成為某某某的誰,而是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而越是苦出身的孩子,越要有工作傍身,越要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因為,你的人生曾那樣苦過,余生一定要活得遼闊。這,是我對張桂梅校長那段話的理解:她反對女性去當(dāng)全職太太,并不是反對所有女性,而是反對自己的學(xué)生——那些沒有靠山、曾經(jīng)貧窮、終于成才的姑娘。她曾每天“拿著鞭子趕著”她們學(xué)習(xí),讓她們早上5點必須起床,晚上12點睡覺,掐著表吃飯,不停刷題做題,才把她們從大山里體面地“趕”到城市去。她期望,這些生而不被善待,逃離了重男輕女的山村,從父母安排的婚事中掙脫,吃盡苦頭終于成才的女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而不僅僅是當(dāng)全職太太。
她痛恨的,從來不是“全職太太”這個群體。而是她深愛的學(xué)生們,吃了那么多苦后,卻活成她不愿看到的樣子——身為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的校長,她最大的敵人,不僅是貧窮和落后,更是犧牲女性、剝削女性、壓榨女性、把女性當(dāng)成生育機器的落后觀念。她一直宣揚的是“奮斗才有出路,學(xué)習(xí)改變?nèi)松?,而不是“學(xué)得再好,也不如嫁得好”。
所以,提起自己的學(xué)生當(dāng)了“全職太太”,她才表現(xiàn)得如此激烈。因為,這與她宣講和信守的大道,有別。這與她拿命堅守的初心,有悖。
我辭職后,在家辦公,和我們樓上的一個阿姨總是撞見。她出門買菜碰見我出去鍛煉身體,她下樓遛彎碰見我出去倒垃圾,她晚上去公園又碰見我?guī)奕ス珗@。有一天,她實在忍不住了,走到我跟前說:“姑娘,你聽我說,這女人啊,還真得有份自己的工作?!薄遣皇呛蛷埞鹈沸iL對她學(xué)生的勸告,有著同樣的意味?
我一問,才知道阿姨是大家閨秀出身,20世紀(jì)60年代就讀過大學(xué),退休前是銀行的副行長。這樣一位見過了大風(fēng)大浪的老人,也認(rèn)為當(dāng)全職太太是一件冒險的事兒: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家庭地位。金錢上依賴他人,說話底氣就不足,就會不自覺比人家矮半截。全職媽媽,是一份出力不討好、勞動不值錢的苦差事。這才是全職媽媽最真實的處境。我們很難改變時代,我們只有改變自己。把命運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用勤奮和工作,用薪酬和價值,用底氣和尊嚴(yán),去證明自己不可小覷。而這,也是張桂梅校長為什么要說“女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不能依靠他們男人”,自己才是自己的歸宿,自己才是自己的依靠,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不僅僅是女人,也包括男人,也包括任何人。
(摘自微信公眾號“閑時花開”)
【適用話題】活出自我 經(jīng)濟獨立 把握命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