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健
圖1 海棠壺
《莊子·知北游》中稱:“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彼^“天地有大美”即自然之美,這一論述是莊子自然審美觀的體現(xiàn),也是中國古代崇尚自然美的證明。在中國傳統(tǒng)詩詞繪畫及其他藝術形式中,自然是重要的主題,通過對自然的表現(xiàn)與贊美來實現(xiàn)天人合一。
紫砂壺藝術同樣受自然美學的浸潤,在紫砂泥獨特品質(zhì)與茶道文化的影響下,紫砂壺中的自然色彩更勝一籌。圖1“海棠壺”從海棠花中提煉精華完成藝術設計,創(chuàng)作中重在體現(xiàn)海棠花的自然容姿與神韻風采,形神兼?zhèn)涞卣宫F(xiàn)紫砂壺的雅致脫俗與海棠的尊貴仙氣之美。
紫砂泥中有一類在燒制后會出現(xiàn)金色顆粒,如一層金粉撒于壺面之上,十分獨特和耐看。這不是瑕疵,是紫砂泥中的“雞眼”在高溫下“重生”的效果,兼具自然效果與藝術效果,為低調(diào)典雅的紫砂泥增添了些活潑與耀眼。
“海棠壺”運用富含“雞眼”的泥料制作而成,壺體整個呈赭石色,古典色彩濃郁,泥料溫潤順滑,細膩之中有淡淡的光澤,有內(nèi)斂風度。泥料之中有細密的金色斑點,也就是“雞眼”呈現(xiàn)出的效果,加強了作品的自然效果。采用這樣的泥料是對海棠花芳容氣質(zhì)的模仿,雖然海棠顏色各異,但在中國人的審美意識中,紅色系無疑是最雍容華貴的,用紅色泥料是呼應海棠花“花貴妃”的豐腴貴氣之美,奠定作品“壓倒群芳,天賦與、十分秾艷”的驚艷氣質(zhì)。
圓形是中國傳統(tǒng)陶瓷茶壺最常運用的造型之一,在紫砂壺中稱作圓器。圓器的基本特點是珠圓玉潤,優(yōu)雅大方,用以表現(xiàn)花朵姿態(tài)及神韻都是非常合適的?!昂L膲亍痹谠O計中也運用了圓形壺身,整個壺的體積是非常小巧的,正迎合海棠花朵嬌小可愛的特點。圓潤飽滿的壺身象征花朵盛開時的豐腴和青春,在壺身上部兩側有短小精致的肩部,使壺不會過于笨拙憨厚。壺底部有圓形底座,使壺身線面結構能夠得到完美呈現(xiàn),不會因顧及平穩(wěn)性而犧牲藝術性。壺蓋平且圓,也可看作是海棠花的小花蕊,輕輕地覆蓋在壺口處,輕巧靈便是主要設計理念。整件作品的造型非常的簡單清爽,正符合中國自然美學中不講究過于雕琢,盡力呈現(xiàn)自然姿態(tài)的特點,所謂“大巧若拙”的道理就在于這樸素的自然審美追求之中。
“海棠壺”除了塑造海棠氣質(zhì)外,也要有海棠之形,紫砂裝飾就在作品中起到了積極作用。首先是壺嘴、把手與壺鈕三處,在造型上,這三處線條簡約,是紫砂壺藝術的常用造型。為了體現(xiàn)海棠花的生命感,創(chuàng)作中將這三處打造成枝干形狀,主要是運用凸出的枝節(jié)裝飾點綴在這三處,以求真求實為標準,盡力呈現(xiàn)海棠花枝的自然姿態(tài),去粗存精,對自然進行藝術提煉,絲毫不見粗陋,充分保留了自然美感。
壺蓋與壺身上有非常清楚的綠色葉片,創(chuàng)作中注重葉片的生動性,不僅特意以綠色進行強調(diào),力求逼真,葉片邊緣也不是緊緊地貼于壺體上的,微微的卷曲更有自然的動感,在自然與藝術兩方面均達到極好的效果。在壺身上,一大一小兩朵海棠花綻放開來,還有一個小小的花苞,傳達著新生的氣息。海棠花與花苞運用紅色泥料制作,比壺身色彩更加明亮鮮艷,在壺身上有浮雕感,與葉片、枝干的質(zhì)感一致。這些裝飾展現(xiàn)的是紫砂泥繪技法的特點,在各類紫砂裝飾中,泥繪是非常有難度,價值也較高的技法之一,用此種技法能夠準確表現(xiàn)出海棠的自然之美,也提高了作品的工藝品質(zhì),使作品從各個層面上都能達到精品水準。
海棠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獲得了極多的贊譽,“花貴妃”、“花仙子”、“花神”等都是其美稱,足以證明這一自然花卉的藝術魅力?!昂L膲亍币舱强粗辛诉@一點才將海棠作為主題,在創(chuàng)作中既非常尊重海棠的自然與氣質(zhì)特點,也注重對海棠之美進行提煉,借用海棠來體現(xiàn)紫砂壺藝術的精湛細致與藝術構建的特點,“海棠壺”是對海棠花的一次全新展示,也是對紫砂壺自然美學價值的揭示,一朵精美燦爛的紫砂海棠將永久盛放于紫砂壺藝術的大花園之中。
“海棠壺”展現(xiàn)的是更加自然鮮活和真實可愛的海棠,是更有“花氣”的海棠。本文對“海棠壺”造型的自然美學進行了研究,揭示紫砂壺藝術中的自然美學思想,揭示“海棠壺”可千古流傳的藝術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