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芳,張 潔,陸利芳,顧震宇
(蘇州市第九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江蘇蘇州 215200)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兒科常見的氣道慢性炎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現為支氣管痙攣、可逆性氣道阻塞及氣道重構,其發(fā)病機制復雜,至今仍未能完全闡明[1]。但哮喘本身是IgE所介導的Ⅰ型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其主要癥狀誘因多以過敏為主,當機體受體接觸變應原時,B淋巴細胞便可合成IgE,并與其他效應細胞、肥大細胞表面的IgE受體結合,當再次接觸變應原時,后者則與IgE受體復合物交聯結合,觸發(fā)效應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及其他炎性介質,導致氣道高反應性并引發(fā)哮喘[2-3]。而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CP)則是嗜酸性粒細胞的特異性標志,其細胞毒性作用極強,不僅可引起氣道高反應性,誘導喘息發(fā)作,并能加重變態(tài)反應炎癥過程。有研究指出,IL-17基因多態(tài)性與兒童支氣管哮喘易感性具一定關聯性,但研究IL-17基因多態(tài)性與哮喘患兒血清總IgE(TIgE)、ECP的臨床報道相對少見[4-5]。鑒于此,本研究著重探究IL-17基因多態(tài)性與哮喘患兒血清TIgE、ECP的關系,旨在為哮喘的臨床防治提供參考意見,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60例哮喘患兒納入研究,設為哮喘組;另選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體檢的60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哮喘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6~12歲,平均(9.74±1.20)歲;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6~13歲,平均(10.01±0.97)歲。2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34,P=0.266;t=1.355,P=0.177),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哮喘組患兒均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中哮喘診斷要求;(2)對照組均為健康兒童,既往亦無哮喘病史及家族史、過敏性疾病病史及家族史;(3)患兒監(jiān)護人或家屬知情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炎癥性腸道疾?。?2)哮喘以外的肺部疾病,如支氣管肺擴張、肺炎等;(3)非哮喘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疾病;(4)結締組織疾?。?5)其他能引起IL-17A-152G/A位點、IL-17F 7488T/C位點突變的疾病。
1.3方法
1.3.1IL-7基因多態(tài)性 IL-17A-152G/A位點(上游:5′-CAG AAG ACC TAC ATG TTA CT-3′;下游:5′-GTA GCG CTA TCG TCT CTC T-3′IL-17F 7488T/C位點(上游:5′-GTG TAG GAA CTT GGG CTG CAT CAA T-3′;下游:5′-AGC TGG GAA TGC AAA CAA AC-3′)引物均由北京鼎國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合成。采集研究對象空腹外周靜脈血后,2 500 r/min條件下離心5 min后吸取上清液,置于-20 ℃冰箱保存;巴氏滴管將余下凝血塊搗碎并轉移至液化柱CX1中12 000 r/min條件下離心5 min,參照文獻[6]提取全血DNA,核酸蛋白分析儀檢測DNA濃度及純度。雙面超凈工作臺配置PCR反應體系,PCR儀為2720 Thermal lycler PCR儀、96-WellThermal Cycler PCR儀;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IL-17A-152G/A基因PCR產物;再于雙面超凈工作臺配置PCR產物酶切反應體系,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PCR產物酶切產物,G∶BOX凝膠成像系統拍照后觀察保存,并分析結果。IL-17F 7488T/C位點的多態(tài)性檢測參照L-17A-152G/A位點。所有步驟均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標準操作程序操作[5]。
1.3.2血清TIgE、ECP檢測 采集研究對象的空腹外周靜脈血,應用貝克曼庫爾特免疫比濁試劑盒檢測血清TIgE水平,儀器為IMMAGR 800特定蛋白分析儀。ECP則采用人ECP酶聯免疫試劑盒檢測。
1.4觀察指標 統計2組IL-17A-152G/A位點、IL-17F 7488T/C位點基因型頻率及等位基因頻率,比較2組血清TIgE、ECP水平及IL-17A-152G/A位點、IL-17F 7488T/C位點不同基因型間血清TIgE、ECP水平。
2.12組基因型頻率及等位基因頻率比較 哮喘組IL-17A-152G/A位點、IL-17F 7488T/C位點基因型頻數、等位基因頻數頻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哮喘組中IL-17A-152G/A位點中AA基因型頻數頻率、A等位基因頻數頻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IL-17F 7488T/C位點中TT型基因頻數頻率、T等位基因頻數頻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IL-17A-152G/A位點基因型頻率及等位基因頻率[n(%),n=60]
表2 IL-17F 7488T/C位點基因型頻率及等位基因頻率[n(%),n=60]
2.22組血清TIgE、ECP水平比較 哮喘組血清TIgE、ECP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IL-17A-152G/A位點不同基因型間血清TIgE、ECP比較 哮喘組IL-17A-152G/A位點不同基因型血清TIgE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A型基因血清TIgE顯著高于AG、GG型(P<0.05),但血清EC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不同基因型血清TIgE、ECP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IL-17A-152G/A位點不同基因型間血清TIgE、ECP比較
2.4IL-17A-152G/A位點不同等位基因間血清TIgE、ECP比較 IL-17A-152G/A位點A等位基因攜帶患兒血清TIgE顯著高于非A等位基因攜帶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組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IL-17A-152G/A位點位點不同等位基因間血清TIgE、ECP比較
2.5IL-17F 7488T/C位點不同基因型間血清TIgE、ECP比較 IL-17F 7488T/C位點不同基因型間血清TIgE、EC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IL-17F 7488T/C位點不同基因型間血清TIgE、ECP比較
2.6IL-17F 7488T/C位點不同等位基因間血清TIgE、ECP比較 哮喘組IL-17F 7488T/C位點不同等位基因間血清TIgE、ECP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IL-17F 7488T/C位點不同等位基因間血清TIgE、ECP比較
近年來,哮喘易感基因已成為臨床研究熱點。IL-17基因多態(tài)性被證實與多種疾病相關,如張海森等[7]報道,IL-17A G-197A多態(tài)性與國內漢族人群骨關節(jié)炎的易感性相關,陽性位點rs2275913等位基因G/A、G/G是骨關節(jié)炎高風險因素,A/A則為低風險因素。裴芳等[8]研究顯示,IL-17A基因rs2275913位點SNP可能與中國重慶地區(qū)漢族人群病毒性心肌炎(VMC)有關,A等位基因是VMC的易感基因。IL-17A基因、IL-17F基因均位于6p12,長度分別為4 252 bp、7 815 bp。前者是極具潛力的與哮喘易感性有關的候選基因,其SNP位點多位于非編碼區(qū),與后者不僅在結構上極為相似,在調控、信號通路上也非常相似。既往有研究指出,IL-17A、IL-17F可形成同源二聚體及異二聚體并發(fā)揮相應功能[9]。
本研究所分析的IL-17A-152G/A位點、IL-17F 7488T/C位點分別為IL-17A基因啟動子區(qū)域、第3個外顯子區(qū)。結果顯示,哮喘組中IL-17A-152G/A位點中AA型基因頻數頻率、A等位基因頻數頻率,IL-17F 7488T/C位點中TT型基因頻數頻率、T等位基因頻數頻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變異等位基因A攜帶患兒哮喘風險更高,尤其是突變純合子AA基因型,野生型TT純合子與哮喘也有一定關聯性,有C等位基因患兒或具有更低的哮喘風險。這與羅薩[10]的報道結論存在一定差異,其認為IL-17A-152G/A位點基因多態(tài)性與哮喘無明顯相關性,基于研究在樣本數量上的差異性,IL-17A-152G/A位點基因多態(tài)性與哮喘的關系仍有待采集更大樣本量、設計更嚴謹的研究方案后進一步補充及完善。
TIgE則可與炎癥細胞結合后釋放多種生物活性介質,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增加黏液分泌及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癥細胞浸潤,最終并發(fā)一系列哮喘癥狀[11-12]。而ECP作為單鏈堿性含糖蛋白質,主要由EOS活化、中性粒細胞活化后釋放,是具細胞毒性、纖維化的多功能蛋白物質,在變態(tài)反應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既往研究亦指出其可引起氣道上皮細胞受損、脫落基底膜及平滑肌增厚等多種病理生理改變,最終導致氣道反應性增高、支氣管痙攣及肺功能受損[13-14]。本研究顯示,哮喘組患兒TIgE、ECP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進一步分析不同基因型患兒血清TIgE、ECP水平,結果顯示哮喘組IL-17A-152G/A位點AA型基因血清TIgE顯著高于AG、GG型,但血清EC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IL-17A基因突變純合子-152AA基因型或與血清TIgE升高有關,A等位基因攜帶患兒血清TIgE升高更顯著,這與曾艷[15]的報道結論相似。同時,雖哮喘患兒在IL-17F 7488T/C位點基因型分布、血清TIgE及ECP水平上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但IL-17F 7488T/C位點不同基因型間血清TIgE、EC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IL-17F 7488T/C位點與血清TIgE、ECP無明顯關聯。
綜上所述,IL-17A-152G/A基因多態(tài)性與哮喘易感性有關,變異等位基因A攜帶患兒哮喘風險更高,尤其是突變純合子AA基因型,野生型TT純合子與哮喘也有一定關聯性,值得臨床重視。但基于本研究在樣本數量上的局限性,部分基因型分布例數不足10例,可能存在一定統計學誤差。因此,IL-17基因多態(tài)性與哮喘患兒血清TIgE、ECP的相關性仍有待擴大樣本量后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