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島縣的上勝町藏身于崇山峻嶺中,僅有1500人居住,一度隱匿于世。2001年起,這座小鎮(zhèn)突然被稱為“日本最環(huán)保小鎮(zhèn)”,環(huán)保專家、各種環(huán)保會議紛至沓來。2003年,小鎮(zhèn)向全世界發(fā)布了日本第一個“零廢棄宣言”,要在2020年實現(xiàn)把廢棄物的產(chǎn)生降至零。17年過去后,如今的上勝町不僅成為“零廢棄小鎮(zhèn)”,還用回收物建起了酒館和酒店。繼2015年上勝町建起第一座“垃圾”酒館“RISE&WIN Brewing Co. BBQ&General Store”(也就是Kamikatz Public House,公共屋)之后,盡管受新冠疫情影響有所拖延,今年5月新建的零廢棄酒店“hotel why(‘問號酒店)”仍舊開門營業(yè)了。這個外形是一個大問號的建筑一下子就吸引了眾多目光。
瘋狂的45種垃圾分類
先說說這個環(huán)保小鎮(zhèn)。上勝町位于日本山區(qū),距離德島縣城約50分鐘車程。在1500多位常年住戶中,大部分是65歲以上老人。當年的小鎮(zhèn)環(huán)境很糟糕,年輕人因為環(huán)境問題大批外遷。后來上勝町關(guān)閉了鎮(zhèn)里的兩個垃圾焚化爐,用近20年時間去探索人與自然共處這道難題的答案。如今,這里是全日本垃圾分類最細致的小鎮(zhèn)。鎮(zhèn)上設置了統(tǒng)一的垃圾分類回收站,取消居民區(qū)設置的垃圾桶。日常生活中產(chǎn)生的各種垃圾被瘋狂地細分為45種,居民們要按規(guī)定自行分類并送至回收站。多年來,居民已經(jīng)習以為常。但沒有分類心理準備的客人來到這里,是不是會郁悶到原地爆炸?比如一個礦泉水瓶,瓶身、瓶蓋、標簽被要求分進3種不同的分類箱里,以方便再利用。最終,小鎮(zhèn)80%的垃圾都被回收再利用或堆肥,只有20%的垃圾進行掩埋。
拼接式8米落地窗最惹眼
2015年,當?shù)赜没厥绽ㄆ鸬牧銖U棄酒館,是第一個網(wǎng)紅建筑“公共屋”(Kamikatz Public House)。這個建筑集合了雜貨店、食品店、酒吧、釀酒廠等設施,涵蓋倉庫、餐飲、休閑娛樂、BBQ 功能,占地面積115平方米。雜貨區(qū)銷售的商品都是散裝稱重,居民需要自帶容器前來購買。
這座酒館最吸引人的是建筑外觀,正立面高達8米,用回收來的廢棄窗框錯落組成整面“落地窗”。夜晚屋內(nèi)燈光亮起,像一個引路的老式燈籠,溫暖人心。
紅色外墻是用當?shù)禺a(chǎn)的雪松板木材回收后制成,用天然柿皮為其著色;用回收的磚石廢料鋪過道;空玻璃瓶和切碎的杯子處理后變成吊燈;舊報紙搖身變?yōu)閴?。屋?nèi)瓷磚地面也是從廢棄房屋中收集的。每一件垃圾都找到了它們的歸宿。
問號酒店發(fā)出終極提問
為了將“零廢棄”貫徹到底,今年5月,問號酒店在上勝町開門營業(yè),號稱全球首個“零廢棄”酒店。這間酒店在其官網(wǎng)上提出了4個問題,針對消費者:你為什么買它、為什么要扔掉它;針對生產(chǎn)者:為什么生產(chǎn)它、為什么賣它。問號酒店希望住客能記得多問幾個“為什么”。
有趣的是,公共屋酒館和問號酒店均由日本新生代設計師中村拓志(Hiroshi Nakamura)操刀設計。以不砍樹知名的環(huán)保建筑師中村拓志,曾師從日本建筑大師隈研吾,擅長利用當?shù)夭牧希Y(jié)合當?shù)匚幕?,建造難以復制的在地空間。
問號酒店正是如此,它采用了當?shù)氐难┧伞U棄的家具和門窗制成,結(jié)合上勝町的回收材料和使用需求,設計出外觀如問號“ ?”的紅色建筑群。
空空如也的房間你愿意住嗎
問號的曲線主體部分是一個大型回收設施,包含了車間、洗衣店、衛(wèi)生間和雜貨店等,也像一個社區(qū)中心。問號下面的“點”,是酒店客房所在處。只有4間,有兩間的窗戶與上勝町的遠山直接擁抱。每間面積45平方米,可以入住2~4人。根據(jù)入住人數(shù),每人每晚 11000 到 16500日元不等,約合人民幣726元到1089元。其實,價格已算不菲,但房間內(nèi)卻“空空如也”:僅提供日式寢具,有Wi-Fi、冰箱和空調(diào),沒有電視;由于提倡環(huán)保,酒店不提供牙刷牙膏等一次性用品;為了減少水的消耗與污染,房間內(nèi)也不提供睡衣。這樣的房間,你是否愿意入???
住酒店,也是了解當?shù)匚幕囊欢温贸?。在問號酒店,你可以像當?shù)鼐用褚粯芋w驗細致的垃圾回收過程,處理自己住宿期間制造的垃圾,了解具體分類的方法和去向,融入當?shù)鼐用裆钪小?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01/25/qkimageshjyshjys202008hjys20200817-6-l.jpg"/>
該建筑群是以雪松木為主要材料。在建造過程中,施工方放棄高污染的作業(yè)方法,以傳統(tǒng)的釘合方式連接木材,從結(jié)構(gòu)上保持木材的完整度,也方便在未來需要拆除時還能繼續(xù)利用。
建筑師中村拓志根據(jù)具體用途,設計了不同的支撐結(jié)構(gòu)和支柱傾斜程度,比如回收區(qū)需要貨車更方便運送回收物,就被設計成向內(nèi)傾斜的樣式。中村拓志還將回收材料重新設計后拼貼在墻面上,形成拼布式的外觀,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裝置藝術(shù)品。
該地還鼓勵重復多次使用物品,設置了可以免費交換閑置衣物的二手店鋪,利用廢棄物制成衣服、玩具和手袋等,在推進環(huán)保的同時也解決了當?shù)氐木蜆I(y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