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偉
(北京首創(chuàng)環(huán)境投資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大力發(fā)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明確工作目標,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讓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30%。政策大力扶持,裝配式建筑獨特優(yōu)勢不斷推動我國裝配技術的發(fā)展。在裝配式建筑大力發(fā)展得前提下,如何做好現場施工,保證施工質量,確保意見工作目標實現。
所謂的裝配式建筑是將傳統(tǒng)的現場施工轉化為工廠預制,工作重點從工程現場轉移工廠,一般預制件包括地板、墻板、樓梯等,然后,將預制件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滿足設計要求,保證工程建設質量。
裝配式建筑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實際應用,歐洲發(fā)達國家率先嘗試,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裝配式建筑成本低,裝配式建筑在全世界發(fā)展開。在發(fā)展初期,裝配式建筑靈活性差、制式單一,因此,初期裝配式建筑較為單調。發(fā)展至今,預制零件多樣性增多,裝配靈活性增加,裝配式建筑應用越來越廣泛。
預制構件的連接效果將影響整個建筑物的施工質量以及整個項目的地震和安全性。在使用預制技術進行施工時,首先,必須精確定位組件,以確保組件位置準確,并通過螺栓連接組件。在安裝預制構件的過程中,應將連接桿預留在地板的下半部,并將其插入預先預留在內壁的螺栓孔中。然后,在施工過程中,應使用水泥砂漿澆筑螺栓孔,用螺栓固定并連接剪力墻和整個施工項目,以使它們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將螺栓連接位置與設置在施工中心的剪力墻連接起來,以使剪力墻更穩(wěn)定,提高墻體的穩(wěn)定性。但是,在施工過程中,要根據工程的總體實際情況和要求控制成本,同時,要注意保護周圍的建筑環(huán)境。
預制剪力墻在吊裝施工時,根據預制墻板的吊環(huán)位置使用合理的吊點。鋼絲繩通過鉤環(huán)與外墻板預留的吊環(huán)連接。只有檢查了部件的外觀質量和吊環(huán)的連接后,才能繼續(xù)進行吊裝。起吊之前,應將預制墻板下側的外角釘入500mm寬的全長多層板中。提升速度應緩慢且均勻,以確保預制墻板的邊緣不被損壞。吊裝預制墻板時,要求塔式起重機將其緩慢提升到操作層上方約600mm。施工人員應使用兩條滑繩用鉤子將其鉤住,用滑繩拉動面板并緩慢放下墻面板。
疊合板安裝的施工技術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因為在施工過程中,首先,要根據疊合板的安裝方向調整其位置,以確保沒有誤差。安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在安裝懸掛板時,應對疊合板進行良好的保護,并且不得損壞組件,否則,會浪費建設成本。在安裝預制疊合板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模塊化提升方式來處理它。這可以使整體更密集。在安裝過程中,應在底部放置臨時支撐,以確保整體穩(wěn)定性。吊裝工作完成后,應根據相關規(guī)范拆除臨時支撐結構。在安裝雙層結構時,我們應首先考慮實際情況,然后,再設置雙層支撐。
預制疊合板吊裝施工要點,采用組合梁起吊,設定較低的起吊速度,保證起吊過程穩(wěn)定性。吊裝過程中,應在距工作地板距地面一定距離處稍作停頓,以調節(jié)和定位疊合板的方向;在吊裝過程中,應避免碰撞,并穩(wěn)定,緩慢地停止層壓板,以確保其完整性;在安裝過程中,應在底部做臨時支撐,支撐點間距為150cm,每個托架應設置2~3行支撐。
預制窗體這一施工技術會用到螺栓和吊耳等設備,并且這一技術依靠對預留的螺母進行連接的方法提升整體的密封性和穩(wěn)固性。在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在相應的位置上進行窗體構件的連接,應該按照實際情況來調整窗體的方向,這樣在墻板中插入窗體螺栓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建筑的質量。
浮窗上的吊耳、螺栓和預留螺母用于連接。連接后,根據位置線將浮動窗移離工作面300毫米,然后,將其緩慢放置到位。 將浮動窗螺栓調整到穿過墻壁的孔時,將定制的U形浮動窗水平卡扣措施放在浮動窗上,然后,使用滑繩拉動浮動窗,以便可以將螺栓插入壁板連接孔。
為了保證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首先,要嚴格控制預構件質量,使構件在施工過程中保持靈活的工作狀態(tài),從而有效地避免了構件連接時出現裂縫等棘手問題。如果裂紋尺寸超過施工允許尺寸,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處理。各個預制構件應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以便在使用過程中滿足抗震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要求。同時,它應該具有一定的修復余量,出現問題后,能夠對局部進行修復、切除,保證預構件質量。
在澆注混凝土構件之前,應按照有關標準檢查混凝土構件或模具的質量,以有效提高模具的工作質量,這對成品鋼構件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有必要根據相關規(guī)范噴涂隔離劑。在涂裝過程中,必須保證其均勻性,并根據要求進行觀察和分析。如果發(fā)生變形或其他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必須注意組件表面是否平坦。另外,在施工過程中,可以使用蒸汽養(yǎng)護,以確保整個施工項目的質量。
現代技術可以對構件進行多種處理,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實際參數對混凝土材料進行加固,并對混凝土進行合理配置。在施工過程中,為了提高工程質量,要做好構件的質量控制,以滿足工程質量要求。如果零件存在質量問題,應立即處理以確保施工安全。為了避免零件損壞,在加工過程中要做好零件固定。在裝卸和運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避免根據施工規(guī)范對部件進行變形和損壞。在運輸物料的過程中,可以放置緩沖物料以避免碰撞,并且可以按照計劃的路線進行運輸。進入施工現場后,應根據相關要求進行安裝,以有效避免因倉儲管理不當造成的部件損壞。
BIM是創(chuàng)建和使用數字模型來設計,構建和管理項目的過程。 BIM用三維建筑模型代替了傳統(tǒng)的二維工程圖。 在設計過程中,建筑、結構、機電和裝飾的所有學科共同努力以創(chuàng)建BIM信息模型。在預制構件工廠的生產階段,將BIM模型中的施工信息直接傳輸到生產設備,以進行精細處理。通過建立BIM模型,我們可以及時發(fā)現實際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優(yōu)化施工周期和資源配置,實時調整資源和資金投入,優(yōu)化施工周期和成本目標,并解決存在的問題。
RFID或射頻識別技術是1980年開發(fā)的一種新型自動識別技術。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它可以自動識別目標物體并通過RF信號獲得相關數據。識別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預。具有讀取方便、識別速度快、數據容量大、動態(tài)實時通訊等優(yōu)點。在裝配大樓中,將Bim和RFID技術集成在一起,將RFID收集的信息及時轉移到BIM模型建立的數據庫中作為數據庫,從而建立了建設項目的信息技術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以實時跟蹤施工進度和材料使用情況,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工程總承包是指業(yè)主按照合同規(guī)定委托的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營等的全過程或分階段承包。通常,在總價合同的條件下,公司負責合同項目的質量、安全、成本和進度。裝配制造需要高度的集成,并且在設計、生產和裝配鏈接之間需要高度的協(xié)調。 EPC模式具有三個基本優(yōu)點:設計在項目建設全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是有效克服設計,采購與施工之間的矛盾,即建設項目質量責任主體明確。EPC綜合施工管理在裝配樓中的應用可以實現對工程進度,材料使用和工程質量的信息管理,充分發(fā)揮裝配樓在縮短工期,綠色安全,經濟環(huán)保方面的優(yōu)勢。
簡而言之,預制建筑物的出現是社會發(fā)展的結果。預制建筑物的建造速度很快,不受氣候條件的限制,并釋放了勞動力。施工現場不會因模板和鋼材的隨意堆放而混亂。目前,預制建筑的新技術仍處于發(fā)展階段。盡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它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施工速度快的優(yōu)點,因此,在我國建筑業(yè)的未來發(fā)展中將占據有利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