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常娟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上海201808)
語法是學好語言的基礎,系統(tǒng)語法學習可以為學習語言知識做好鋪墊。在互聯(lián)網(wǎng)+大背景下,改進固有傳統(tǒng)語法教學模式,促進信息技術應用,本研究開發(fā)建設語法微課資源庫,涵蓋了幾乎所有主要英語語法知識,同時以信息化教學云平臺為依托,構建基于語法微課資源庫的信息化混合式教學模式?;ヂ?lián)網(wǎng)技術的蓬勃發(fā)展以及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應用為廣大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了教學和學習上的便利, 也推動加速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的變革。信息化教學改革、教學云平臺的建設,建立教學資源庫與在線教學空間,這些都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現(xiàn)實基礎。
微課是伴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應用起來的新型教學資源,是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發(fā)展的潮流趨勢。微課這一概念最早是在2008 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胡安學院(San JuanCollege)的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的。微課,簡而言之就是簡短的音視頻組成的課程。它的理論指導是建構主義思想。微課的制作目的主要是應用于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倡導主題鮮明,在較短的時間里呈現(xiàn)教學內容。(關中客,2011)。[1]國內,胡鐵生(2011)較早提出和應用微課這一概念,他認為微課是根據(jù)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把能夠反映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在一起的教學視頻。[2]李玉平提出微課程倡導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宗旨是“5 分鐘完成一次學習,300 秒經(jīng)歷一次思考”。[3]
“混合式教學”的定義是由斯密斯·J 與艾勒特·馬西埃將傳統(tǒng)學習理念與E-learning 純技術學習理念相結合提出的?;旌鲜浇虒W(Blending Learning)就是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混合,結合傳統(tǒng)學習方式和e-Learning(即數(shù)字化或網(wǎng)絡化學習)二者的優(yōu)勢,以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4]傳統(tǒng)方式更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線教學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把兩者融合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一方面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線上學習并不是自由散漫無引導的,教師在其中也發(fā)揮了自主性,幫助學生獲取最佳的學習效果。
混合式教學的理論支撐主要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產(chǎn)生于20 世紀50年代末60 年代初,以馬斯洛(A.Maslow,1908—1970)、羅杰斯(C.R.Rogers,1902—1987)為主要代表人物。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意義學習”即學生自主、自覺地學習,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 學生是認知的主體,不是簡單的通過教師的直接傳授獲取知識, 而是通過學習體驗不斷自主建構知識。教師在這個知識建構過程中只起到幫助和促進作用?;旌鲜綄W習正是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情境,促進學習者認知體驗和知識建構,從而促進學習達到最佳效果。
語法微課資源的開發(fā)首先梳理出主要的語法知識,然后從學生的興趣點和時代特點出發(fā)進行開發(fā)建設。一方面,以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為指導,采用多模態(tài)形式,應用信息技術,集聲音、圖像、動畫等為一體,生動使用影視片段、圖片、動畫、虛擬情境、真人或虛擬人物講解等多模態(tài)融合,在5-10 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獲取宏觀的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另一方面,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或動畫場景為鍥入點,在影視或動畫情境中再現(xiàn)語法知識,倒推語法規(guī)律,語法知識生動地呈現(xiàn)在簡短的視頻里,讓學生可以形象地學到語法知識。
語法微課資源的開發(fā)建設根本目的是為了應用于教學實踐。[5]交流與應用是微課資源建設的目的,在共享應用中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胡鐵生,2013)。[6]語法微課資源開發(fā)建設完成之后上傳信息化教學云平臺,一方面用于教師教學資源庫,另一方面用于在線教學。信息化教學云平臺支持電腦端與移動端的數(shù)據(jù)資源實時同步更新以及線上學習。教師在云平臺發(fā)布語法微課視頻并在視頻中設置若干任務點,并建設配套的在線專題練習、作業(yè)與在線測試、討論等模塊。另外還有一個在線統(tǒng)計模塊,包含任務點學習進度和完成情況、在線測驗成績和對錯分析統(tǒng)計、訪問量等。各配套模塊建設完成后,依托信息化云平臺,開展基于語法微課資源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主要由線上自主學習、線下課堂教學與課后自主實踐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
線上自主學習主要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圍繞音視頻學習、在線練習、在線測試等模塊開展,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音視頻自主學習掌握必要的語法知識,并通過在線練習與測試等自主檢驗所學的知識。在線練習與測試可以多次重復鞏固練習。學習基礎薄弱的同學可以多次回看視頻。學習基礎較好的同學除完成教師設計好的教學內容外,可以利用在線資源進行更深更廣層次的自主學習。在討論模塊教師可以設置討論話題,師生皆可留言,開展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討論,學生也可以在線向老師提出問題請老師答疑,亦可發(fā)起討論話題請其他同學一起參與互動。通過統(tǒng)計模塊,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再通過督學模塊,教師可以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線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語法教學只占較小的比重,因此主要側重學生的語法知識學習檢測反饋,可借助移動終端使用在線練習測試等模塊開展即時學習檢測,并對學生遇到的問題以及難點進行答疑。并根據(jù)在線學情了解到的學生學習掌握情況設計課后實踐任務,例如專項訓練、用含有相關語法點的影視作品中的經(jīng)典片段roleplay 演繹語法知識等。課后實踐環(huán)節(jié)重點在于應用所學的語法知識,完成教師設置的課后實踐任務,鞏固學習。
線上自主學習旨在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在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為課堂練習、討論和答疑打下良好的基礎。線上自主學習為學生線下課堂教學應用和課后實踐做了良好鋪墊。學生在線下和課后環(huán)節(jié)實踐所獲取的語法知識,實現(xiàn)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同時,教師可通過平臺上的統(tǒng)計模塊在線跟蹤學生學情,并根據(jù)學生微課學習進度以及在線練習與測試情況了解學生學習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語言知識。課后實踐是對線上線下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語言學習效率。線上自主學習、線下課堂教學與課后實踐相結合,突破傳統(tǒng)教學手段和教學時空的束縛,活化課前課后教學,形成多元互動的信息化混合式教學模式。
語法微課資源在實踐推廣應用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2017 年開始在學院教學云平臺應用語法微課資源并采用信息化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應用于學院一年級學生,已經(jīng)連續(xù)應用三屆學生,幾千名學生受益。信息化背景下,智能手機發(fā)達,利用智能終端線上學習受到學生歡迎。基于微課資源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學生問卷與訪談中獲得較好評價。學院借助學習通平臺以便學生能夠使用移動終端登錄教學云平臺,因此在調研問卷設計中,以免學生做問卷過程中產(chǎn)生誤解,問卷中使用學習通代替教學云平臺。針對云平臺資源的使用情況和語法微視頻的使用效果編制了涵蓋1 個樣本背景信息題在內的11 個問題的問卷,在2016-2017 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上線應用云平臺語法微課資源進行教學之后進行問卷調研,并應用SPSS18.0 對問卷結果做了信度和效度分析證明數(shù)據(jù)信度質量高具有效度,形成了最終問卷。
2020 年第二學期最新一次教學調研,全院隨機發(fā)放調研問卷226 份,回收有效問卷226 份,參與問卷的同學中男生77 人,女生149 人。問卷主要從三個維度進行調研。第一個維度是運行環(huán)境。網(wǎng)絡運行暢通是利用云平臺中的語法微課資源開展英語語法混合式教學的前提保障,因此問卷設置的問題“T1 對學習通在線學習網(wǎng)絡的流暢性和穩(wěn)定性滿意”和“T2 對學習通提交作業(yè)網(wǎng)絡的流暢性和穩(wěn)定性滿意”是運行環(huán)境問題,從問卷調研結果來看,對在線學習和提交作業(yè)網(wǎng)絡流暢性和穩(wěn)定性總體比較滿意,對這兩項的“滿意”和“非常滿意”分別占比38.05%、33.19%和37.17%、37.51%。第二個維度是課程建設。T3、T5、T6 三個問題針對的是課程建設。調研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T3 對目前學習通已有的教學資源滿意”滿意度分布上,“滿意”占比36.73%,“非常滿意”占比36.28%?!癟5 學習通上語法微課視頻的教學設計合理”,“滿意”占比40.27%,“非常滿意”占比36.73%?!癟6 學習通上語法微課視頻的時長適中”,“滿意”占比41.59%,“非常滿意”占比37.17%。三個問題綜合數(shù)據(jù)來看,73%以上的同學對課程建設滿意度較高,比較認可。第三個維度是使用效果。T4、T7、T8、T9、T10 五個問題是從使用效果這個維度展開的調研?!癟7 通過觀看學習通的語法微課對我掌握語法有幫助”,樣本大部分表示滿意,選擇“非常滿意”和“滿意”比例都是36.28%。“T8 通過觀看語法微課視頻比單純通過書本學習語法知識效果好”,樣本中選擇“非常滿意”的比例為35.4%,“比較滿意”樣本比例為35.84%。“T9 喜歡這種應用學習通在線教學資源的學習方式”,35.84%的樣本表示“滿意”,“非常滿意”占比34.96%?!癟10 應用學習通在線資源的學習有助于英語綜合技能的提高”,樣本中選擇“非常滿意”的比例為37.17%,“滿意”樣本比例是36.28%?!癟4 對教師應用學習通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滿意”針對的使用效果主要側重對教師調取和應用平臺內容的滿意度,從調研結果看,大部分樣本為“非常滿意”,比例是41.15%,“滿意”樣本比例是35.84%,說明對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認可度比較高。
從以上調研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對語法微課資源建設以及基于語法微課資源的信息化混合式教學模式,絕大部分學生持有肯定態(tài)度。語法教學在學生產(chǎn)出方面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會立即顯現(xiàn),但近幾年我院學生綜合英語技能有一定提升,在各類英語大賽比如口語大賽、大學生英語競賽、配音大賽以及詞匯大賽等都屢獲佳績,教學模式的改革獲得一定成效。同時,在這種信息化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網(wǎng)絡學習素養(yǎng)得到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能力也得到提升,打造了一批具有扎實的業(yè)務素質、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青年教師團隊,提升了教師信息化課程資源開發(fā)能力。
改革傳統(tǒng)英語語法“理論講授+書面練習”的教學方式,以信息化教學云平臺為依托,立足于學情,從學生最薄弱的語法環(huán)節(jié)入手,充分發(fā)揮“小課堂大教學”的特點,以微視頻輔以在線練習等,線上學習+線下應用+課后實踐相結合,這種跨越空間進行實時或非實時交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反復回看鞏固學習并練習提供了機會,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單向傳授機械記憶的模式,注重學習過程中的互動體驗和自主知識構建。
傳統(tǒng)“理論+練習”的英語語法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講解,難以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而基于語法微課資源的信息化混合式教學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可以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對助推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借鑒價值。
基于語法微課資源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學校效率方面均有積極作用,在實踐教學中需要師生的配合以及學校的大力支持。
在信息化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只是一個講授者,還要在網(wǎng)絡平臺上承擔引導、啟發(fā)、監(jiān)督的角色,并能夠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調取平臺資源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而學生也不再只是一個被動的學習者,還是一個積極的學習參與者、研究者、學習資源的選擇者等。一方面,學生可以按照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取學習資源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
借助信息化平臺的學習非??简瀸W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主動性強、自制力好的學生學習效果較好,主動性差、自制力弱的學生學習效果不明顯。這就更加需要合理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習管理和考核機制。合理的學習管理機制是促進學生良好地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保障。例如可以在語法微課視頻設置一些任務點,視頻學習過程中有效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良好的學習開展也離不開合理的考核機制督促。學生考核評價需要考量到應用信息化平臺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客觀、中肯地評價學生。例如,線上線下學習都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基于信息化平臺開展一些專題訓練和在線測試等反饋學生學習效果。這些反饋讓教學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不但讓學生學得明明白白,也讓教師教的明明白白。同時這些測試結果亦可作為過程性評價的重要依據(jù),激勵學生在完成一個個子任務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學習效果與學習過程并重。
全校同時開展信息化教學和移動終端的使用離不開一個較成熟強大的信息化平臺以及運行通暢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需要學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資本做支撐。另外,開展信息化教學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心思和時間了解、熟練使用信息化平臺并能夠開展教學設計應用。教師除了課堂教學、課前課后的督導,也需要大量的時間來保證,學??梢栽O置一定比例的績效獎勵激勵,教師使用信息化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