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有個小男孩總愛拿圓規(guī)戳我的背。我媽就告訴我,那你也戳他,不要讓人覺得你好欺負。說起來容易,可是,我做不到啊。我不想變得和他一樣討厭,不體面,結(jié)果什么都沒做。
很多年過去,“如何表達憤怒”依然是人生難題。大部分情況下,我明明已經(jīng)非常傷心、生氣了,但對方甚至不知道我在生氣。只能從“被拉黑”“主動疏遠”“離職”“退出群聊”等行為中推測:啊,她剛剛生氣了,但是為什么呢?
情緒的管理有三步:識別、表達、管理。
毒雞湯常常教人跳過前面兩步,直接針對最后一步說:吃虧是福,知足常樂,你要退一步海闊天空。它背后的意思是:憤怒是壞的、沒用的。人生的真理是永遠假裝理性鎮(zhèn)定、怡然自得——這導致人們常常無法識別和表達自己的憤怒,把“壓抑”當成“情緒管理”。
事實上,憤怒是人類最普遍的情緒之一,它再正常不過了。憤怒的存在是一種內(nèi)在的警報,它告訴我們有些事情不太對勁,比如你的人際邊界遭到了侵犯。
當你壓抑憤怒時,它被掩蓋、否認和內(nèi)化,可能導致不健康的情緒反應,讓你進行內(nèi)在自我攻擊。自信,意味著以適當?shù)恼Z氣直接表達憤怒,不貶低他人。我們需要無數(shù)次練習的,是這種“不含敵意的堅決”。
為了能做到這點,這里有7個心理技巧可以借鑒:
承認它。
坐著別動, 不要逃跑, 把自己當成一個有點情緒化的孩子。感覺到這種情緒是可以出現(xiàn)的——不要告訴自己“你要冷靜下來”“忍忍就過去了”。
找到真正讓你憤怒的是什么,與“內(nèi)在的自我”交朋友。
憤怒是一種常被用來掩蓋“核心傷害”的次生情緒。它的背后可能是恐懼、脆弱、失控等讓人相當不舒服的情緒,所以人們下意識地轉(zhuǎn)變?yōu)閼嵟J健?/p>
你憤怒的是“當下的事件”還是“被勾出的歷史情緒”?有時激起憤怒感覺的,可能是當下的某個“開關”所喚起的舊的自我懷疑。
認知重構。
這里要解決的問題是:你憤怒的對象準確嗎?憤怒的經(jīng)歷往往與認知扭曲有關,比如對事件重要性或應對能力的誤解。一個憤怒的人往往會“過度泛化”別人行為的含義,并把自己的行為“窄化”為二選一(做或不做)。
練習“心理疏離”的技巧。
先深吸一口氣,然后停下來,想象自己在未來回顧這件事,或是站在朋友的立場上想象T A會怎么建議。心理疏離并不會完全消除你的情緒,而是鼓勵你使用第三人稱和自己交談,并隨后采取更有建設性的態(tài)度。
格式塔練習。
使用格式塔心理咨詢流派的“空椅子”技術,把一把椅子放在你坐的椅子對面,想象你生氣的那個人坐在椅子上,練習你想說的話。
打破內(nèi)心的“阻滯”,你需要先學會以次充好。
在憤怒的表達練習中,“是不是足夠好”并不重要,不要指望立竿見影的成功。你可以從說出粗略的想法開始,當我們對自己的情緒反應更加熟悉時,就可以慢慢找到更好的表達方式。
找到支持性伙伴或心理咨詢師,創(chuàng)建一個安全的、表達憤怒的環(huán)境。
“憤怒”常常是一個人走向康復的起點。一位“第一次憤怒”的朋友說:“當我生氣的時候,我整個身體里有股沸騰的感覺,頭還有點暈。當我終于把憤怒發(fā)泄出來時,我一點也不平靜,邊說邊哭,還口吃。但我是誠實的,我很脆弱。我從來沒做過比這更勇敢的事了。我繃直了背、大聲說話、不再隨便道歉。這意味著傷害我的人,必須承擔TA的所作所為?!?/p>
學會讓自己生氣并不簡單,這是一種基本的自尊信念。祝你能夠順利生氣!
//摘自簡單心理微信公眾號(ID:janelee1231),本刊有刪節(jié),與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