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榮 漢家 谷莉 明日霜降
有人不解地問漢字“晉”:“你本來圖強上進,如‘晉升‘晉級,都很了不起。為何頭上長出了兩只角后反倒成了稀松平常之流的‘普通了呢?”
“因為帶上過多的附屬品會羈絆前行的步履?。 薄皶x”感慨地說。
“難道還有類似的情形嗎?”
“當(dāng)然有了!”“晉”答道,“原本列為第二的‘亞,如果你給他賦予過重的思想負擔(dān),他(惡)就會成為人皆唯恐避之不及的貨色!”
//摘自《思維與智慧》2020年第15期/
在西天,阿儺和迦葉向唐僧索賄。唐僧不曾備有財物,這兩個菩薩就給了他無字的經(jīng)書。這是為何?菩薩難道也這般勢利?
非也。這是讓唐僧要先舍得,才會愛惜。后來,唐僧給了阿儺一個紫金缽盂,阿儺才給唐僧拿出真經(jīng)。佛傳經(jīng),也要有個寶貝作抵押,才可信任那取經(jīng)之人。
凡事都不能僅憑一張嘴,就輕信。
憑什么佛就信你?先舍出你的寶貝吧!
//摘自《散文》2020年第10期/
白云變身鱗片或絲綢, 弄花了天空。樹木因為掉光了葉子而層次分明。這有梳理目光的作用, 所見皆如明鏡。道路亦然, 貼著冰。時間在上面滑行。太陽瞬間降到高樓的第二層, 它已掏出內(nèi)心; 但于人間, 仍是隔膜太厚。冷有時并不那么直接, 會暫時藏起舌頭, 然后拐一個大彎忽然探向你的咽喉。一片喑啞的落葉, 在孤零的眼睛里滾動。沒有被運走的雪, 無可奈何地在那里存命。但不經(jīng)意的風(fēng)仍帶走她薄薄的呼吸, 一小片、一小片魂靈。
//摘自《詩潮》2020年第11期/
變成什么性格,養(yǎng)成什么興趣愛好,習(xí)得什么技能,選擇什么職業(yè),取得什么成就往往不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時?;钤谒说钠诖?,活在父母為自己規(guī)劃的路線中。
雖然很不情愿,但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別人期待的生活方式。用別人認可的說話方式、做事風(fēng)格、社交法則生活,選擇這樣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就是為了“被接納”“融入”“不想被任何人討厭”。
然而,自由就是意味著被討厭。真正自由的人毫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別人討厭,不刻意追求別人的認可,他的價值信念來自內(nèi)部,所以他不必委屈自己迎合外界的標準與眼光、看法與評價。
所以,當(dāng)你不再懼怕人際關(guān)系的破裂,不再害怕他人的眼光與評價,當(dāng)你有了被討厭的勇氣,你便為自由地做自己掙得了一分田地。你便在人際關(guān)系中獲得了自由,你便接近了幸福。
//摘自樊登讀書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