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娟媛
宣筆的制作一向以選料嚴格、精工細作而著稱。據(jù)考證,只有采用成年雄兔脊背上那一小撮最有彈性的毛才能制成上等的宣筆,這樣的毛筆才能達到“尖、齊、圓、健”的要求。
歷史上有很多關(guān)于毛筆和名人大家的趣事,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個: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jīng)做過一個夢,他在夢中看見一支巨大的毛筆飄在云海之中,筆尖上有鮮花盛開,非常美麗。他想要去觸摸這支“生花”的妙筆,剛一碰到,一下子就醒了。醒來后他文思泉涌,寫下了很多著名的詩篇,從而得到了“詩仙”的美稱。
唐代 雞距筆 長28.5厘米
直到今天,毛筆的身影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隨處可見。一支制作精良的毛筆就是一件珍貴的藝術(shù)品,用毛筆寫出的書法與畫出的畫能給人以美的藝術(shù)感受。
在毛筆被發(fā)明之前,人類就已經(jīng)有了書寫的歷史,人們會把文字刻寫在甲骨、石頭、簡牘等物上。后來,人們用一種黑乎乎的“小土塊”——墨來書寫?!澳弊钟伞昂凇弊趾汀巴痢弊纸M成,那墨真的是黑色的泥土嗎?用泥土如何來寫字呢?
墨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晚期。那時候人們使用天然“墨”——天然石墨燒烤器物后留下的炭灰來記錄。人們用炭灰作為顏料在陶器上繪畫和裝飾。后來,相傳在周宣王時期,有個叫邢夷的人發(fā)明了“邢夷墨”,也就是“人工墨”。他把糯米粥、松炭及鍋灰混合成泥狀,再搓成方條曬干使用。這種墨條攜帶方便,使用時加水磨一下,就成了墨汁。邢夷給它取名“黑土”,后來“黑土”兩個字又合為“墨”字。
早期的墨與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墨塊不大一樣,那時的人并不很在意墨的造型和上面的圖案,通常就用手簡單地將其捏成圓形,像一顆顆“大藥丸”。到了東漢時期,人們開始使用墨模制墨,墨的形狀才逐漸變得規(guī)整起來,出現(xiàn)了很多制作精巧、造型多樣的佳墨精品。
徽墨因產(chǎn)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唐代末期,由于安史之亂,大量北方的墨工南遷到今天的安徽省南部山區(qū)一帶,并在這里將制墨業(yè)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特點: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jīng)久不褪、 紙筆不膠、香味濃郁、豐肌膩理……
紙筆不膠是指蘸徽墨寫字不粘紙筆。豐肌膩理是形容徽墨本身的肌理豐潤、光滑。
徽墨的主要原料
徽墨的輔料
動物膠、熊膽、桂皮、丹參、黃連、麝香等藥材以及金箔、銀箔、珍珠粉等添加劑。
徽墨不但用料十分珍貴和考究,制作工藝也很復(fù)雜。
徽墨的流派眾多,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
你看這塊百牛圖墨,它出自明代制墨名家程君房之手。這塊墨很小,直徑只有12.3厘米,但它的正反面各刻繪了50頭牛。墨面上百牛匯集,千姿百態(tài),形象生動。程君房被稱為“墨妖”,他曾說:“我墨百年可比黃金?!倍@句話的確在后來被證實了,他的墨非常珍貴,如今早已是千金難買。
明代 程君房 百牛圖墨
清代 吳天章 龍賓十友集錦墨
自明代開始,徽墨成了珍貴的鑒賞收藏之物。徽墨名家汪中山創(chuàng)制了一種集錦墨,就是用數(shù)塊墨組合成一套完整的人物、名勝、故事集錦,令人賞心悅目。這一套由另一位名家吳天章制作的龍賓十友集錦墨含有10塊墨,這些墨形狀各異,有長方形、硯臺形、竹簡形、琴形,還有鎮(zhèn)紙形……墨的正面雕飾各色圖文。整套墨制作精良,美輪美奐。
欣賞了前面各式各樣的精致徽墨,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墨不僅僅是書寫工具,更是一種極具收藏價值的藝術(shù)品。歷代嗜墨的收藏家不勝枚舉,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便是其中一位,有關(guān)他愛墨、藏墨的故事有很多,還流傳下他“非人磨墨而墨磨人” 的名句。在蘇東坡之后,后世的很多制墨家經(jīng)常會以他的這句詩為題材制作墨品,例如這組人磨墨墨磨人墨,兩塊人物墨,一塊金光閃閃,一塊本色光潤。兩人的雙手都捧著一塊圓形大墨。
清代徽墨四大名家分別是曹素功、汪近圣、汪節(jié)庵、胡開文。這其中集大成者就是胡開文,它將徽墨推向了世界。注意!此處用了“它”而不是“他”。原來,“胡開文”三個字并非人名,而是墨店的名字,胡開文墨店的創(chuàng)始人叫胡天柱。
清代 胡開文 人磨墨墨磨人墨
胡開文制作的徽墨在造型和紋飾上往往別具一格,富有藝術(shù)觀賞性。而胡開文最為人稱道的是一塊極具現(xiàn)代感的地球墨。這是民國初期特制的紀念墨,呈扁圓形,重390克,表面有金色,還帶有用彩筆描繪的世界地圖,其中一面是東半球,另一面是西半球,上面的經(jīng)緯線、水陸界線都刻畫得非常清晰。制作者在中國地域內(nèi)還醒目地標記了“安徽省”三個字,表明了這塊墨的出處。1915年,地球墨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斬獲金獎,胡開文一舉成名,而徽墨也由此為世界所知。
民國 胡開文 地球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