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健
(朝陽縣林業(yè)和草原局,遼寧朝陽122639)
隨著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實施,遼西地區(qū)加快了“兩杏一棗”的發(fā)展,北票市起到了示范和樣板的作用,輻射凌源、喀左、義縣、阜新等市縣引種栽培金絲王大棗,逐漸擴大了栽培區(qū)域。隨著栽培區(qū)域和面積的擴大,各地經營管理水平不盡相同,生產中出現了棗果裂果嚴重、單果重減小、坐果率低、硒含量少等問題,影響了棗果的品質、產量和效益。為促進金絲王大棗的發(fā)展,提高棗果的品質和產量,提出開展金絲王大棗提質增產調控技術研究,為金絲王大棗的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撐。大棗是遼西地區(qū)重要的經濟、生態(tài)林樹種,發(fā)展大棗對于區(qū)域生態(tài)保護、地方發(fā)展、農民增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棗(ZiziphusjujubaMill.)別稱棗子,大棗、鼠李科棗屬植物,落葉小喬木,稀灌木。20世紀90年代在北票市上園鎮(zhèn)發(fā)現的大棗優(yōu)良變異單株,命名為金絲王大棗。2000年以后進行繁殖、栽培發(fā)展,現已成北票市特產,北票市被國家命名為“金絲王大棗之鄉(xiāng)”。現北票市三寶鄉(xiāng)、上園鎮(zhèn)、大板鎮(zhèn)、北四家子鄉(xiāng)等很多鄉(xiāng)鎮(zhèn)都在大面積栽培發(fā)展,對新農村建設和農民的脫貧致富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朝陽市發(fā)展金絲王大棗的面積已達到4萬畝,多數進入豐產期,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正在輻射周邊,加速發(fā)展。
金絲王大棗生長勢中庸,樹形緊湊,多為自然圓頭形和小冠疏層形。豐產性良好,二次枝上能直接掛果,每個棗股上棗吊數4~5個,每個棗吊上的棗果數5~6個,單株棗果產量達到18 kg以上??购⒖购?、抗病蟲害能力強。棗果的品質、口感好,棗果卵圓形,成熟時暗紅色,果面光潔、大小整齊,平均單果重9.5 g。果皮薄,果肉厚,酥脆多汁,甘甜爽口,可食率94.9%??扇苄怨绦挝?4%,可滴定酸8.76 g/kg,鈣含量169.8 mg/kg,VC含量364 mg/kg。
我省大棗生產中良種化程度較低,技術管理科技含量不高,嚴重影響大棗的生產和產業(yè)發(fā)展。金絲王大棗在我省是最具有發(fā)展?jié)摿Φ拇髼椘贩N之一,開展金絲王大棗裂果防控、大棗富硒、夏季摘心、赤霉素(920)化控應用等提質增產調控技術研究,通過試驗總結提出提質增產技術,為金絲王大棗生產經營提供技術支撐。在提高栽培管理措施的同時應用良種是至關重要的,栽培品種的良種化是實現高產高效的基礎保證。為從品種上提質增產,開展選優(yōu)研究,選出良種應用生產。金絲王大棗生產中急需良種和技術來提高產量和品質,加速良種選育,開展提質增產調控技術研究,選出良種,提出技術,滿足生產需要。加速良種和技術推廣,實現金絲王大棗生產栽培品種良種化、基地規(guī)?;б孀畲蠡?。本項目開展金絲王大棗良種選育和提質增產調控技術研究旨在選出良種、提出配套栽培技術推廣應用生產,加速基地建設,促進金絲王大棗產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
遼寧省朝陽北票市位于遼寧西部,地理坐標為118°50′~121°20′ E,40°35′~42°20′ N。地理位置處于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qū)、河北省的交接地帶,東臨錦州市,南接葫蘆島市,西南臨渤海之濱秦皇島市,西接京、津、冀經濟圈,北依內蒙古腹地。該地區(qū)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熱資源豐富,日照充足,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干濕顯著。年平均氣溫7.8~8.1 ℃,年≥10 ℃積溫3600 ℃,無霜期15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為2845 h,年平均降水量400~580 mm,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朝陽地區(qū)是以山地丘陵為主的地貌類型。土壤有褐土、棕壤、風沙土、草甸土四大類,主要以褐土為主,占總面積的73.16%,其次為棕壤,占總面積的20.05%。土壤肥力普遍較低,有機質含量一般在1%左右。
在金絲王大棗良種選育和調控技術研究的同時進行推廣,邊研究邊示范。朝陽縣在原有金絲王大棗園中推廣應用了赤霉素(920)化控應用技術、防裂果技術,顯著提高了大棗的品質和產量,6~7年生大棗單株產量達到18 kg以上,棗果裂果率明顯降低,起到示范和樣板作用,促進了全縣金絲王大棗基地建設。北票市在大板鎮(zhèn)、上園鎮(zhèn)進行推廣應用,推廣面積300畝,新增產值150萬元。棗果硒含量明顯增加,棗果裂果率明顯降低,單株產量達到23 kg,應用效果顯著。凌源市大棗生產中推廣赤霉素(920)化控應用技術、夏季摘心技術、棗果裂果防控技術等提質增產技術,取得明顯效果,棗果品質和單位面積產量顯著提高,應用推廣面積150畝,新增產值100萬元。在示范輻射帶動下,阜新、葫蘆島正在積極推廣。該技術成果的推廣,加快了金絲王大棗的發(fā)展,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大棗是我省重要的經濟生態(tài)樹種,適合荒山荒坡栽植。金絲王大棗在我省是最具有發(fā)展?jié)摿Φ拇髼椘贩N之一,經濟效益是其它大棗品種的2~3倍,果皮薄、果肉脆,口感好,棗農都在積極發(fā)展和引進。選出的金絲王1號,在產量和品質上更優(yōu)于普通金絲王大棗,在生產上易于推廣。我省大棗生產中存在兩低現象,良種化程度較低,科技含量低,生產中急需良種和技術來提高大棗的產量和品質,本項目選出的良種,提出的技術,顯著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棗果質量,具有實用性和操作性,能夠滿足生產實際需要,是棗農急需更新的品種和技術,易于接受和推廣。已在北票市、朝陽縣、凌源市進行了大面積應用,通過技術示范,在氣候相近地區(qū)定會得到積極的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該研究為大棗生產提供良種和技術,能有效地提高大棗的產量和質量,促進大棗基地建設和產業(yè)化發(fā)展。選出的良種產量較普通的金絲王大棗提高40.5%,每畝棗果產量達到2500 kg,每千克棗果按10元計算,每畝經濟效益達到2.5萬元。應用提質增產技術棗果產量和品質顯著高于對照,每畝經濟收益較對照的普通園增加0.5萬元。良種和技術的應用會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大棗是遼西地區(qū)重要的生態(tài)經濟林樹種,具有抗旱耐寒能力,適應性強,生長快,枝葉繁茂,根系發(fā)達,具有截留雨水、固土防沖、防風固沙作用。大棗是遼西地區(qū)荒山荒坡造林、小流域治理和退耕還林等生態(tài)建設工程的主要造林樹種,更是遼西困難立地造林的先鋒樹種。大面積栽植大棗林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促進區(qū)域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大棗,不僅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生態(tài)效益,起到綠色屏障作用。
大棗是我省重要的經濟林樹種,具有生態(tài)和經濟的雙重效益。不僅對農業(yè)的穩(wěn)產高產起到生態(tài)保障作用,而且能提供經濟價值較高的名特產品,產業(yè)延伸能力強,經濟效益顯著。建立金絲王大棗基地,加速良種和技術推廣轉化,促進我省大棗基地建設和產業(yè)發(fā)展,為當地提供大量的勞動就業(yè)機會,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地方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大棗是一個綜合性的多功能產業(yè),發(fā)展大棗對國家生態(tài)、地方經濟、農民增收都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6.1.1 良種化程度低。大棗生產中主栽品種類型混雜,品種老化,不同品種間產量和品質差異較大,部分品種商品價值較低,雖然栽植面積較大,但整體效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棗業(yè)的發(fā)展。
6.1.2 經營管理粗放。目前大棗生產中多采用傳統(tǒng)的經營模式和經營技術,缺乏先進、實效的應用技術。在良種密植、夏季修剪、病蟲害測報、微肥應用、綠色栽培、輕簡高效栽培等方面標準化生產管理不到位,總體水平較低,影響產量、品質和效益。
6.1.3 科研生產脫節(jié)。生產單位對科研單位研究的新品種、新技術了解的少,不能及時的推廣和應用。
6.2.1 建議加大遼西大棗良種的選育工作,經過選優(yōu),結合常規(guī)改良途徑,選育出豐產性強、品質優(yōu)、抗性高突破性的新品種,通過集成良種繁育,為生產提供更新換代品種,從品種上提質增效。
6.2.2 建議有關研究部門結合生產實際,開展輕簡高效栽培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注重實用性、效益性,降低大棗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6.2.3 建議生產、科研緊密聯合,將生產基地作為科研單位的研究創(chuàng)新基地。有關研究和推廣部門聯合生產和農戶,加大金絲王大棗良種和技術的推廣力度,建立良種和技術推廣示范基地,輻射周邊,促進金絲王大棗快速有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