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弘 楊宇宸 董奇
(1.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 100012;2.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EPCC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Commissioning)是一種先進的項目組織形式,也是國際通用的工程總承包模式。EPCC 模式在傳統EPC 模式的基礎上增加了試車工作(Commissioning),需要總承包商對整個工程項目建設管理進行整體構思、全面安排,優(yōu)化組織、協調運行,從而縮短從項目策劃到生產投用的周期,節(jié)約建設投資,并且較快獲得收益[1]。目前,隨著石油化工項目建設的大型化、綜合化,越來越多的石化工程項目采用了EPCC 模式。本文通過對于某海外項目EPCC項目試車工作流程的分析,總結了試車工作的組織形式和工作特點,為將來相關EPCC 項目的執(zhí)行提供了有益的參考[2-3]。
試車工作是一項重要且復雜的工作,涉及多個專業(yè)和部門,需要協調大量的資源,直接影響項目總體進度,因此合理設置試車團隊的組織形式是試車工作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該項目中,試車團隊由以下四類人員組成:(1)試車經理:試車工作的總負責人,負責制定工作計劃,保證工作進度,協調相關資源,并負責與業(yè)主及項目施工部門設計部門溝通協調,對項目經理負責。(2)試車工程師:試車經理的助手,負責策劃試車工作,跟蹤工作動態(tài),統計工作內容,撰寫試車工作周報/月報,對試車經理負責。(3)各專業(yè)負責人:各專業(yè)工作的負責人,通常分為動設備、靜設備、管道、電氣及儀表五個專業(yè),工作內容較多的專業(yè)可設置多個專業(yè)負責人,負責本專業(yè)試車工作的開展,與其他試車專業(yè)協調,統計上報本專業(yè)工作內容,對試車經理負責。(4)各專業(yè)工作人員:在各專業(yè)負責人的指導下開展本專業(yè)具體試車工作,對本專業(yè)試車專業(yè)負責人負責。
試車工作作為現場工作的一部分,需要與前期的施工階段及后期的開車階段緊密配合,統一協調[4]。該項目將現場工作分為以下四個階段:(1)施工階段(Construction);(2)預試車階段(Pre-Commissioning);(3)試車階段(Commissioning);(4)開車階段(Start-up)。
由于施工階段存在工作完成先后順序的差異,裝置的各個部分在施工階段不可能同時達到完工狀態(tài),因此等待全部施工工作完成后再開始試車工作將會浪費大量時間,經濟性較差。如果能夠在施工階段對于已完成施工具備條件的設施同時開展試車工作,可以起到縮短項目進度,優(yōu)化工作模式的效果。因此,將試車工作分為預試車階段與試車階段,將一部分在機械竣工前可以開始的試車工作定義為預試車工作前移至施工階段進行,能夠提前開試試車工作,減輕試車階段工作壓力,優(yōu)化項目進度。在取得機械竣工里程碑后,將會正式進入試車階段,試車階段完成后可以取得RFSU(Ready for Start Up)里程碑,即可以進入開車階段。
根據其相關作業(yè)文件的定義,預試車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1)系統性檢查,包括檢查每個單元每臺設備的完成情況、安裝質量、與設計圖紙及制造商文件的一致性;(2)設備靜態(tài)試驗及不通電試驗(ColdTest)。
試車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1)設備檢查;(2)變電站及電網上電;(3)儀電系統功能測試;(4)動設備單機試車;(5)高壓泄漏測試;(6)惰性氣體置換;(7)催化劑及其他試劑裝填;(8)公用工程系統測試;(9)循環(huán)水系統鈍化;(10)不涉及烴類的系統試車。
在該項目試車工作中,預試車工作在施工階段已經開始,因此需要對全廠進行分割管理,分割后的單元施工工作結束具備條件后即可開始預試車工作,從而不會受到其他單元的影響。該項目將全廠根據工藝流程分為工藝及非工藝兩類子系統,子系統為具備功能性的一系列流程,每個子系統內包含相應的動設備、靜設備、管道、電氣及儀表系統。每個子系統都是相對獨立的功能單元,通過子系統的劃分可實現全廠的分割管理,當其中任意一個子系統經確認完成施工后,即可開展預試車工作,而不必等待所有子系統施工完成。分割管理的子系統是試車工作開展和管理的基礎。
在子系統施工完成后,施工部門需要將相關工作移交至試車部門,從而開展試車工作。在移交過程中,該項目采用了發(fā)出DAC(Discipline Acceptance Certificate 專業(yè)接受許可)的方式,DAC 由施工部門完成施工階段工作后發(fā)出,用于移交工作至試車部門,試車部門只有在接到DAC 后才能相應開展工作。由于每個子系統內包含相應的設備、管道、電氣及儀表,因此每個子系統根據專業(yè)分工方向共有5 類DAC,即動設備DAC、靜設備DAC、管道DAC、電氣DAC 及儀表DAC。五類DAC 是分別發(fā)出的,分類的DAC 可最優(yōu)化現場的資源和手段,方便各個專業(yè)能夠同時開展工作。DAC 是開啟試車工作的鑰匙。
在預試車/試車階段的工作執(zhí)行過程中,各項工作都需要完成相應標準化表格并由總包方、分包方、業(yè)主三方現場確認并簽字的形式進行記錄,各類型設備根據工作內容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標準化表格。通過標準化表格完成工作,能夠顯著提高工作的標準化、專業(yè)化水平,最大程度避免受到人員技能水平差異的影響。標準化表格的記錄結果除相關讀數外,主要分為三種:NA(不適用),OK(滿足要求)或PL(列入尾項)。在工作過程中,對于表格中所要求的內容需要逐項確認現場情況是否滿足要求,對于滿足的事項要及時確認,對于不滿足的事項需要在尾項表中進行記錄,在記錄前需檢查現有尾項表中是否已包括同樣的內容,避免重復。標準化表格的完成是試車工作的體現。
在標準化表格作業(yè)過程中,對于不合格項要及時記錄PL(PunchList,尾項表)。尾項表作為項目所有尾項的總記錄,貫穿整個項目施工、試車及開車階段,由施工部門與試車部門共同記錄。所有的尾項都必須根據所屬的子系統、相關設備位號、尾項內容、優(yōu)先級、責任方及記錄人登記編號在冊。每一項尾項都具有唯一的編號,以備查驗。尾項表的記錄由施工及試車部門相關專業(yè)完成,尾項表的收集與管理工作由質量部門完成。尾項表是未完成事項的總記錄。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該項目在試車工作中通過采用子系統和專業(yè)的分割,將試車工作劃分為單獨子系統內的單獨工作,工作組織形式較為靈活,管理模式劃分較為清晰,標準化作業(yè)程度較高,通過尾項表保證了所有未完成項的追蹤。但這種工作方式需要施工部門、試車部門與質量部門密切配合,此外,較為細碎的劃分方式也會帶來專業(yè)間各自為戰(zhàn)的局面,協調性較差。在未來的EPCC 項目的試車工作管理中,應該根據業(yè)主和分包方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試車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標準化水平,確保項目進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