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旭
(河南省白龜山水庫管理局)
白龜山水庫位于沙潁河上游干流上,距平頂山市中心9.00 km,1958年動工興建,1966年竣工驗收,“75.8”大水后,于1976年大壩垂直加高1.00 m,1998—2006年進行除險加固。水庫是以防洪、城市供水、農(nóng)業(yè)灌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庫。工程由攔河壩、順河壩、北副壩、泄洪閘、攔洪閘、導滲降壓工程及南、北干渠渠首閘組成。攔、順壩為均質(zhì)土壩,攔河壩長1545.00 m,壩頂寬7.00 m,壩頂高程110.40 m,最大壩高24.00 m;順河壩長18 016.50 m,最大壩頂寬6.00 m,壩頂高程110.40 m,最大壩高16.24 m。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 740.00 km2,防洪標準按100 a一遇洪水設計,2000 a一遇洪水校核,最大庫容9.22億m3,死水位97.50 m,興利水位103.00 m。
白龜山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的水利工程,水庫的建成,使漯河站安全泄量由2 500 m3/s,提高到3 000 m3/s,漯河以下河道防洪標準從10 a一遇提高到20 a一遇。水庫建成至今,共調(diào)節(jié)18 場致災洪水,平均削減洪峰68.00%,平均調(diào)蓄洪量30.00%,有效地保護了沙河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減輕了淮河的防洪壓力,防洪效益顯著。
白龜山水庫1971 年開始城市生活供水,1977 年開始工業(yè)生產(chǎn)供水,年均為平頂山市工業(yè)生活供水1.40億m3,保證了平頂山市居民生活和工業(yè)生產(chǎn)用水,產(chǎn)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白龜山灌區(qū)位于水庫下游沙河兩岸,設計灌溉面積3.33萬hm2,有效灌溉面積2.22 萬hm2,1973 年開始農(nóng)業(yè)供水,年均供水量4 400萬m3。通過水庫引水自流灌溉,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條件改變,土地復種指數(shù)提高40.00%,為灌區(qū)農(nóng)業(yè)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白龜山水庫年均為下游生態(tài)環(huán)境供水5 000 萬m3。通過生態(tài)供水,下游河道水環(huán)境質(zhì)量得到較大改善,補給了沿河兩岸地下水源,優(yōu)化了水生態(tài)和水環(huán)境,帶來較大生態(tài)效益。
土壩是由松散的土料經(jīng)碾壓而成的擋水建筑物,在復雜的自然條件影響下及各種外力作用下,狀態(tài)隨時都在變化。白龜山水庫大壩較長,規(guī)劃設計粗放,攔、順壩有8.80 km長的水中倒土壩,部分壩段干容重偏低。水庫大壩不僅存在白蟻病害,在運行中還常出現(xiàn)裂縫、塌坑、護坡破壞等病害。
白蟻在大壩上筑巢生長、繁衍,形成較大的巢腔和四通八達的蟻路,當蟻道穿通大壩的上下游坡,高水位超越蟻路時,大量水體通過蟻道進入蟻巢,會使大壩發(fā)生管涌、塌坑、滑坡等險情。白龜山水庫大壩白蟻危害是在除險加固工程開始后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目前主要發(fā)現(xiàn)在順河壩下游壩坡和管理區(qū)域,壩坡蟻巢分布密度最大在每百米8~10 個群體,主巢一般在壩內(nèi)2.00 m,甚至更深,最大蟻巢挖洞高達1.50 m,直徑0.70 m。2000年在順河壩下游護坡10+000處發(fā)現(xiàn)面積約40 m3塌坑,在坑內(nèi)發(fā)現(xiàn)白蟻活動,可見白蟻對水庫大壩壩體安全構(gòu)成了嚴重威脅。
裂縫是土壩較為常見的現(xiàn)象,有些表面裂縫對壩體危害性不大,但其有潛在危險。橫向裂縫有可能會造成壩身土體滲透破壞,甚至更嚴重的后果,而縱向裂縫可能是壩體滑坡的先兆。白龜山水庫大壩常見的裂縫病害有橫向裂縫、縱向裂縫和龜紋裂縫。裂縫寬度,最窄的不到1 mm,寬的可達數(shù)10 cm,長度短的不到1.00 m,長的可達數(shù)10 m。近年來受極端天氣的影響及動用死庫容應急供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裂縫病害出現(xiàn)的幾率增大。
塌坑是壩身局部土體下陷而形成的,塌坑不但能破壞大壩斷面的完整性,縮短滲徑,增大滲透破壞力,還可降低壩坡阻滑力引起滑坡,嚴重的隨著滲水侵入,引起管涌等重大險情。白龜山水庫大壩質(zhì)量差,壩體存在漏溝和白蟻危害,當這些險情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遇上高水位或雨水淋浸,隨著空洞周邊土體的濕軟,成拱能力降低,而形成塌坑。
護坡是土壩外部結(jié)構(gòu)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游護坡保護壩坡及壩體免受風浪的沖刷和冰凌的破壞,下游護坡是防止壩坡雨水沖刷和土料不被風吹失,以及減輕動物在壩坡挖洞筑巢。白龜山水庫正常水位水面積67.09 km2,東西最大長度20.00 km,南北最大寬7.00 km,影響水庫流域風為季風,夏季多東南風,有時也有龍卷風,冬季多西北風和偏北風,年平均風力2.3級,月平均風力最大3 級,最小2 級,最大風力可達9 級西北風,受波浪沖擊,上游護坡易出現(xiàn)塊石脫落、塌陷等病害,病害區(qū)域主要集中在順河壩上游護坡104.00 m以下0+000~4+000壩段。
4.1.1 人工挖巢
這本書將一年級教材分為“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寫話”“快樂讀書吧”五部分內(nèi)容,每一部分的論述都聚焦教學策略的研究和指導。曹老師把她的理性思考上升到理論,把教材的本質(zhì)揭示給每一位讀者。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體悟老師提出的閱讀教學策略,頗有收獲。
通過白蟻地表活動泥線、泥被,找出蟻道,跟蹤挖出主、副巢,捕獲蟻王蟻后,施藥殺死白蟻余部,回填夯實恢復原貌。人工挖巢不僅能徹底消滅蟻群,回填時還可堵塞蟻巢、蟻道。2000—2019年在白龜山水庫順河壩壩坡及管理區(qū)域共挖出白蟻1 580對。
4.1.2 毒餌誘殺
利用白蟻的趨食性和白蟻之間相互吮舔、交哺、撫觸等習性,在白蟻地表活動季節(jié),把毒餌誘殺條、誘殺包投放在順河壩下游護坡,白蟻經(jīng)?;顒拥嫩E象處或蟻道內(nèi),使白蟻取食后通過白蟻之間吮舔、喂食等藥物傳遞,把有效的毒劑傳遞給種群內(nèi)其它的個體,誘其中毒死亡。
4.1.3 設置毒土網(wǎng)幕
在順河壩下游護坡浸潤線以上的斜面上,從上向下打孔,呈梅花狀,行、列間距1.00 m,邊打孔邊灌注藥水,使藥液滲到土層內(nèi),灌注泥漿充填、固壩,此法不僅能滅殺大壩內(nèi)部的白蟻群體,還可阻止白蟻飛落到壩面另建新巢。
4.1.4 設置毒土隔離帶
在順河壩下游護坡與壩腳連接處設置毒土隔離帶,打孔深1.00 m,孔距0.50 m,呈梅花型布置,將藥物灌入孔內(nèi),在壩腳塊石排水帶上方形成毒土隔離帶,防治壩外白蟻上壩筑巢。
4.2.1 開挖回填
開挖回填是處理裂縫比較徹底的方法,適用于穩(wěn)定、不太深的表層裂縫及防滲部位的裂縫。開挖時沿裂縫開挖,開挖長度超過裂縫兩端1.00 m,深度超過裂縫0.30~0.50 m,坑槽底部寬度至少0.50 m,邊坡滿足穩(wěn)定要求,深溝槽挖成階梯形?;靥钔亮线x用和大壩土料相同,含水量相近,每層鋪土厚度0.20~0.30 m,由下至上,分層填土夯實,夯實度不低于設計標準。
4.2.2 灌漿堵塞
對于開挖回填工程量大,裂縫寬度大,開挖危機壩坡安全,采用灌漿堵塞,不但能充填形狀簡單的裂縫,而且還能填塞寬度<1 mm及形狀較為復雜的裂縫。灌漿時先用稀漿,后加大泥漿稠度,灌至不吃漿時,終止灌漿。
4.3.1 翻填夯實
對不確定原因的塌坑,要開挖翻填。先將坑內(nèi)松土、雜物清除,清除至松軟的邊界層面,根據(jù)土質(zhì)情況留足坡度,再分層回填夯實。鋪土厚度每層0.20~0.30 m,可采用人工夯實或機械夯實。當塌坑在壩頂或上游護坡,所用土料的透水性能不低于原壩體土料,以利防滲。
4.3.2 填塞封堵
對水下較深部位的塌坑,用麻袋裝粘土直接在水下填塞,全部填滿后再拋投粘土加以封堵和幫寬,封堵要嚴密,避免從塌坑處形成滲水通道。
4.4.1 干砌塊石護坡
護坡塊石脫落、隆起時,拆除松動石塊,重新砌筑,砌筑時自下而上進行,使石塊咬扣緊密,砌縫交錯壓縫,對較大的縫,用小片石填塞楔緊,防止松動。石料選用厚度>0.30 m,質(zhì)地堅硬、無裂紋、無風化的干凈塊石,嵌砌厚度偏差控制在設計厚度值的i 10.00%之間。當護坡塊石塌陷、墊層被沖,先翻出塊石,按設計要求修復土體和墊層,再將塊石砌筑緊密。墊層材料選用具有良好的抗水性、抗凍性、耐風性和不易被水溶解的材料,修整時壩坡面按設計坡比整修平順。
4.4.2 草皮護坡
草皮護坡出現(xiàn)坑凹、雨淋溝,先挖出坑溝內(nèi)松土,用與壩體相同土料,分層回填夯實,修復后鋪設草皮,草皮鋪設時成塊移植,鋪滿修補部位,定期灑水,雜草及時清除。
土壩的病害是有從小到大、從輕到重、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發(fā)展過程,對土壩病害有效及時處理,不僅能減輕大壩的損壞,而且對保證大壩安全,延長使用壽命,保持整齊清潔,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