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堅
(江蘇省南通市童星幼兒園 江蘇南通 226001)
所謂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幼兒的教育。幼兒教育并不是家庭或幼兒園單方面進行的教育工作,家園共育至關(guān)重要。然而,如今幼兒園的家園共育存在諸多問題。其一,在家園合作中,教師、家長的地位不對等,現(xiàn)在大多表現(xiàn)為以幼兒園教育為中心,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工作,缺乏對家長的需要和想法的考慮,使家長處于服從的位置。其二,家庭教育極度重視幼兒的早期智力開發(fā),忽視了對幼兒其他方面,如興趣、做人等方面的培養(yǎng)。在家園共育指導過程中,教師大多把家長當作聽眾,以單向講授為主,很少給予家長思考的時間,缺少雙向溝通,沒有留給家長充分的時間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使共育工作難以開展,且很難被家長真正接受。家長缺乏教育子女的能力,極大地影響了其參與家園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多家長重視幼兒特長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他們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不管幼兒興趣如何,盲目地讓幼兒參加各種興趣班,一味地在幼兒園、家庭和培訓中心之間來回奔波,弄得幼兒疲憊不堪,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針對這些問題,為了實現(xiàn)家園共育,本文提出了一些很有實效性的策略。
孩子的教育不可忽視[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yīng)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庇變簣@家長工作的出發(fā)點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xiàn)家園互動、合作共育,打破家園合作中教師、家長地位不對等的傳統(tǒng)思維的束縛。教育孩子不是幼兒園教師單方面的任務(wù),家長應(yīng)該積極、主動地配合幼兒園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刻關(guān)注自己孩子的成長狀態(tài),正確引導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地發(fā)展。
想要讓家園共育工作順利開展,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平等對話非常重要[2]。教師不能一言堂,家長也不能把教師看成教育孩子的唯一負責人。雙方只有實現(xiàn)平等對話,改變溝通模式,才能更好地合作,探索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問題,并一起針對問題商量出對策。家長座談會、暗訪等途徑都可以實現(xiàn)教師與家長的平等對話。例如,上坊中心幼兒園于11月23日以班級為單位召開家長會。家長會上,家長與教師平等對話,相互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具體表現(xiàn)及在家里的生活情況,進一步密切了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聯(lián)系,增進了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了解,幫助家長樹立了正確的育兒觀,有利于達到家園共育的目標。
要真正實現(xiàn)幼兒的健康發(fā)展,親子活動非常重要。這種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人格及品質(zhì)。幼兒園舉行的親子活動可以是要求家長和幼兒共讀一本書、共看一場電影、共唱一首歌、共繪一幅畫、共做一件玩具、共講一個故事、共做一個游戲、共做親子裝等。教師和家長都要積極參與,和幼兒密切互動,給幼兒營造和諧、快樂、親切的成長氛圍。例如,2018年6月30日上午,三潭路幼兒園開展了一次親子活動?;顒娱_始后,幼兒陸續(xù)進入活動室,熊園長致歡迎詞,并對本次的活動流程進行了說明。接下來的活動在歡快的音樂傳球游戲“小跳蛙”中拉開序幕。家長和孩子圍坐在一起,相互進行自我介紹,并一起完成了后續(xù)活動。舉辦親子活動是實現(xiàn)共育工作的重要策略,也是家園共育的重要表現(xiàn)。活動可以增進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guān)系,推動家園共育的進程。
綜上所述,采取轉(zhuǎn)變觀念,打破傳統(tǒng)思維,教師與家長之間平等對話,舉辦親子主題活動等策略,可以很好地推進幼兒園的家園共育工作。在家園共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雙方始終要堅定的一點是和幼兒做朋友,而不是做家長和教師。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發(fā)現(xiàn)幼兒的問題,并及時提供指引。家長和教師必須時刻保持聯(lián)系、溝通,一起給幼兒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和成長環(huán)境。這是幼兒家園共育工作的宗旨。雙方只有一起努力,才能為我國培養(yǎng)更多有用的社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