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賢花
(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漁業(yè)技術推廣站,731600)
魚腸炎的病原體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 菌體短桿狀,兩端圓形,大小為 1.0~1.3mmx0.4~0.5mm,多數(shù)兩個相連,極端單鞭毛,有動力,無芽孢,染色均勻,革蘭氏陰性。 一般認為是條件致病菌,可由魚體受損或環(huán)境條件而誘發(fā)。
病魚體色發(fā)黑,頭部尤其烏黑,俗稱“烏頭瘟”。 病魚離群獨游,反應遲鈍,病情較重的,腹部膨大,兩側常有紅斑,明顯“蛀鰭”,肛門常紅腫突出,呈紫紅色,輕壓腹部,有黃色粘液和血膿流出。 剖開腹部,可見腹腔積液,腸壁充血發(fā)炎,腸管呈紅色或紫紅色,后部尤甚。 剖開腸道,內無食物,腸道粘膜細胞往往潰爛脫落,并與血液混合成血膿,充塞于腸管中。 肝臟亦常有紅色點狀淤血。 俗稱“爛腸瘟”。
本病是養(yǎng)殖魚中最嚴重的疾病之一,草、青魚最易發(fā)病,鯉、鳙亦偶有感染。 全國各主要養(yǎng)魚區(qū)均有此病發(fā)生。 流行季節(jié)為每年4~9月,表現(xiàn)為兩個流行高峰; 一齡以上的草、 青魚多在5~6月發(fā)病;當年草、青魚種則大多在7~9月發(fā)病。 發(fā)病后死亡率極高,平均在50%以上,有的魚池甚至高達90%。 此病常與爛鰓、赤皮兩病并發(fā)而增加治療難度。
3.1 徹底清塘消毒,實行“四消”、“四定”等預防措施;魚種放養(yǎng)前用10mg/L 漂白粉;發(fā)病季節(jié)定期投喂藥餌和用含氯消毒劑掛簍; 注射疫苗,施行免疫預防。
3.2 發(fā)病后,可用漂白粉或魚安、優(yōu)氯凈等全池潑灑,使池中漂白粉的濃度為1mg/L,或魚安、優(yōu)氯凈的濃度為0.3mg/L,連用2天,也可用五倍子全池潑灑,使池中藥物濃度為1.4~3mg/L。
4.1 韭菜2.5kg,食鹽0.2kg。 韭菜切碎,加入食鹽0.2kg,拌入飼料中投喂667 立方米水體內的魚,連喂1~3天。 此方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4.2 穿心蓮 2.5kg,大青葉 3kg,野菊花 2kg,大黃3kg,黃柏 2kg,黃芩 1.5kg,黃連 3kg,雷公藤 3kg。上藥煎水,拌麩皮50kg,分早、晚2 次投喂,連續(xù)喂5天,藥渣裝袋投入水中。 本方用于防治鰱鳙魚出血性腸炎,3~4天可完全控制病情。
4.3 黃芩、芍藥各 200~300g,甘草 100~200g。 混合煎煮,藥液拌入100kg 餌料中投喂,連喂5~7天。 本方用于治療鰻魚腸炎。 預防:可按每100kg魚加大黃(粉碎成粉)、大蒜(搗碎)、食鹽各1kg混入飼料,制成藥餌投喂,每7天1 劑,連續(xù)投喂2~3 次。
4.4 干姜 100g,大蒜 1100g,土茯苓 75g,紫蘇300g,海金砂 300g。 用法用量:水煎,拌入飼料中投喂50kg 魚,連喂5天。 本方用于防治鰻魚腸炎。 濕毒重者,每100kg 飼料加穿心蓮、黃柏各100~200g,魚腥草 300~500g,連喂 5~7天。
4.5 千里光 1kg,大青葉 1kg,地榆 0.5kg。煎水,拌料投喂50kg 魚,連喂3天。 本方為防治鰻魚腸炎方。 嚴重者,每50kg 魚加馬鞭草、車前草各300g,加水煮沸半小時后拌米糠,搓成團狀投喂,連用3~5天。
4.6 柴胡、半夏、黃芩各200g,甘草、黃連各100g?;旌霞逯?,混入100kg 餌料中投喂,連喂5~7天。本方清熱涼血,燥濕止瀉。 本方用于治療鰻魚腸炎。 病重者加鐵莧菜、 地錦草、 馬齒莧各300~500g,煎汁拌 100kg 餌料,連喂 5~7天。
4.7 鮮車前草、 馬鞭草、 樟樹葉各1kg,鮮辣蓼2kg。 加水煎沸 30 分鐘,拌飼料投喂 100kg 魚,每天1 次,連用4天。 本方為防治魚腸炎病的常用方。 病重時,加鮮地錦草1kg。
4.8 鮮菖蒲 3kg,馬齒莧 2.5g,大蒜頭 1.5kg。 切碎搗汁,加食鹽500g,拌入飼料投喂50kg 魚,每天1次,連用3天。本方為防治魚腸炎病的常用方。腸炎流行季節(jié),可加鮮車前草、鐵馬鞭、樟樹葉各0.5kg,加水煮30 分鐘,拌入飼料投喂,每天1 次,連用 4天;或按每 50kg 魚(或 7cm 以下魚苗 1 萬尾)加鮮地錦草 1.25kg 或干草 0.25kg,加 8~10 倍水煮沸半小時,取出藥汁加入少量面粉調成糊狀拌在嫩草上或浮萍上投喂,連喂3天為1 個療程。
4.9 大黃,或金櫻子花。 大黃搗爛,加適量水煮沸10 分鐘,稀釋成1%藥液,浸洗魚種5 分鐘。 金櫻子花用法基本相同,只是浸洗魚體15 分鐘。 此方清熱燥濕,澀腸止瀉。
4.10 鐵莧菜、地錦草各30%,菖蒲、辣蓼各20%。上藥混合,鮮草 3kg 或干粉 1kg(第 2~4天減半)加水5kg,煮沸20 分鐘加適量面粉煮成藥糊,冷卻后拌嫩草或與精料制成藥餌喂50kg 魚,連喂4天為1 療程。此方功效清熱燥濕,固腸止痢。本方為防治魚腸炎的常用方。 可再加馬齒莧鮮草1.5~3kg 切碎投喂或拌料投喂,連喂 2~5天,每天1 次。 本方還可防治草魚、赤皮病和爛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