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寶鵬
(甘肅省靜寧縣八里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743400)
羔羊因某些營養(yǎng)物質缺乏而舔食羊毛,在胃腸中形成毛球,引起消化紊亂和胃腸道阻塞幽門的一種代謝病。 本病多發(fā)于秋末冬初,以細毛羔羊最為常見,常造成羊毛損失和羔羊死亡,給畜牧業(yè)生產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我縣八里鎮(zhèn)郭某家有母羊25 只、 羔羊39只,于2017?年10月中旬開始,有的母羊被毛被羔羊常常舔食,有的羔羊有啃木槽、墻皮。11月初有15 只羔羊食欲出現(xiàn)時好時壞,相繼又有8 只羔羊和3 只7月齡的羊,食欲時好時壞,有時出現(xiàn)瘤胃輕度臌氣。 畜主認為羊患前胃弛緩和消化不良灌服一些健胃散,食欲有些好轉。 不久又出現(xiàn)不吃,日益消瘦,不排糞或糞干,口流涎,可視黏膜蒼白,又認為是瘤胃積食,灌服石蠟油200ml。 治療次日有3 只羔羊臥地不起,不久死亡。 隨即前來求診。
主要是由于無機鹽、礦物質或維生素不足以及日糧中含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缺乏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而羊毛內含有大量的胱氨酸,若乳汁不足或營養(yǎng)不良,則胱氨酸缺乏,羔羊即出現(xiàn)食毛癖,羔羊將羊毛、塑料或其它纖維成簇食入胃中,隨著胃的蠕動形成球狀,僅在瘤胃或網胃內一般無明顯癥狀,若后移到真胃,則可阻塞真胃幽門而出現(xiàn)一系列癥狀,嚴重出現(xiàn)死亡。
病羊呈慢性消化障礙,被毛粗亂,食欲減退,經常下痢,貧血,日益消瘦。 當毛球阻塞幽門或腸道時,表現(xiàn)食欲廢絕,肚脹,不排糞,口流涎,氣喘。 有時表現(xiàn)腹痛(咩叫,回頭顧腹,彎腿而行,猝然臥地等),觸診腹部,在真胃或腸道中可摸到有棗核至拇指大小的硬韌物,壓之有疼痛。
筆者現(xiàn)場對3 頭死亡羔羊進行剖檢,可見皮下、腸系膜、心臟冠狀溝水腫;真胃內有大小不等的團狀物,用手撕開后發(fā)現(xiàn)都是羊毛和雜物纏繞在一起,其中有一毛球堵塞在幽門處。
觸診其他病羊的腹部,在真胃或腸道中可摸到有棗核至拇指大小的硬韌物,壓之病羊有疼痛感。
根據(jù)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以及觸診確診為羔羊真胃毛球阻塞。
5.1 食鹽 40 份、骨粉 25 份、碳酸鈣 35 份、氯化鈷1 份,混合,摻在少量麩皮內,任羔羊自由舐食。
5.2 雞蛋2 個,搗碎,拌在料內,給10 只羊喂服,連喂 5天,停 5天,再喂 5天。
5.3 對有病的羔羊進行真胃切開術,取出毛球。術后應用抗生素治療,青霉素160 萬單位、鏈霉素50 萬單位、注射用水5ml,混合,肌肉注射,1日1 次,連用 5天。
5.4 中藥療法:檳榔、藜蘆、大黃、牽牛、廣木香、凈堿面、芒硝,各取均等份,研末,拌在料內,連用3-5天。
6.1 羔羊出現(xiàn)食毛癖現(xiàn)象時,應同母羊隔離,僅在哺乳時允許接近。
6.2 對羊群普遍瘦弱,建議加強營養(yǎng),給予全價日糧,補充易消化的飼料,特別是礦物質、維生素以及的青綠飼料等。
6.3 加強圈舍衛(wèi)生和消毒,及時清理脫落的羊毛,定期對圈舍進行全面消毒。
通過筆者運用綜合防治方法,半個月后,羊群精神面貌大有改觀,舔食羊毛的現(xiàn)象也消失。因此,羔羊真胃毛球阻塞疾病應以預防為主,如不慎發(fā)生真胃毛球阻塞,應確定發(fā)病嚴重程度,及時作出治療,以免耽誤病情發(fā)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