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肝膽病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62)
據說,除去中國和蘇聯(lián)不算,20世紀70年代,全球檔案工作者只有兩萬多人,這個數(shù)字少得讓人有些不敢相信。另有人說,進入21世紀,僅中國就有檔案工作者逾百萬,這個數(shù)據又讓人欣慰。但是,不用調查和統(tǒng)計也可以看到,檔案工作者之外,對檔案有興趣的人實是不多,即使從事檔案工作的人里,熱衷、矢志于檔案工作和研究的,似也不在多數(shù)。即使不是檔案工作的從業(yè)者,閑暇之余倘能用歷史的眼光多少對檔案有所關注,于個人,于人類整體,其實是有好處的。
好在,在檔案界內,如魯迅所說,也總有埋頭苦干的人。早在1957年,《檔案工作》雜志就曾全年連載檔案專家韋慶遠先生的《中國檔案史稿》,東北遼寧省專為檔案事業(yè)所辦雜志《蘭臺世界》,從1994年第1期到1995年第12期,用兩年24期連載吳寶康、程桂芬編寫的《中國近現(xiàn)代檔案史稿》,從1996年第1期開始,《蘭臺世界》又連載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黃坤坊教授的《外國檔案事業(yè)史》,一直連載到2000年第3期全文結束。2007年,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推出了丁海斌、陳凡編著的《中國科技檔案史》,這是一部很好的檔案史著作,編著者向中國歷史上浩繁的檔案資料和文獻有所注意,明確指出,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中醫(yī)藥學是一顆閃閃發(fā)光的明星,遺產相當豐富,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檔案是繼承與發(fā)展之間的紐帶,我們的前人早已學會利用檔案來積累經驗以利于發(fā)展中醫(yī)藥學[1]。這本《中國近現(xiàn)代檔案史稿》依歷朝歷代時間順序共列十三章,幾乎每一章都有專節(jié)介紹當時的醫(yī)藥檔案。
民間有句老話,嘆曰“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然而,不傷不病怎么會疼,甲骨醫(yī)藥檔案早已視牙疼為病,而且僅在口腔科疾病這里就已有細致的分類,如“疾舌”“疾齒”“齲齒”等,《中國科技檔案史》指出:“牙病是甲骨檔案中記載較多的一種疾病,其中關于齲齒的記載是現(xiàn)今世界上最早的,比印度和埃及、希臘等國的記錄早700-1000年……甲骨檔案中還記載了一些疾病的治療方法,如拔牙、按摩、砭石療法及使用藥物治療等[2]。”疾者,病也,今人將這兩個字合起來泛指疾病,然而在古人那里,二者是兩分的,輕者為疾,重者為病。小病也是病,一個小小的牙疼,卻也伴隨人類好多年了,而且將伴隨始終,關注古來醫(yī)藥檔案,可以使人變得深沉。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過一本世界疾病史方面的書,書中有一段史料文字很值得注意,通過這段史料性文字我們可以了解到,從古至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對麻風病的稱謂是不斷變化的,先后有“厲”“癩”“瘋”“癘”“癘風”“麻瘋”“大風”等,而“麻風”一詞的首次出現(xiàn),則是在宋朝王懷隱的《太平圣惠方》中[3]。這里的“先后稱謂是不斷變化的”,很耐人尋味,這說明,面對疾病,我們的先人一代一代不斷地努力著,努力研究,努力認識,盡可能要讓醫(yī)藥有效、有用。到了明代,有了中國第一部麻風病專著《解圍元藪》,后來又有了麻風病專著《癘瘍機要》和《瘋門全書》,后人將這三本書并稱為中醫(yī)麻風病三大專著。這些都是值得感念的,關注古來醫(yī)藥檔案,可以使人對本國歷史懷有同情之理解,可以使人對古人生出溫情之敬意。
從古今中外的醫(yī)藥檔案,看世界醫(yī)藥史,值得人類高興的重大事件,那是徹底消滅了肆虐三千多年的天花,是抗生素使多少傷病可以不再死人,是小小的針劑或藥丸可以避免破傷風、狂犬病的危害,可以使脊髓灰質炎不再扳倒許多孩子。據學界推斷,中國古代人口的平均壽命在30-35歲之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進步,現(xiàn)在,人的平均壽命大大提高了,人生七十已非古時那樣稀少,從庶民到名人,隨便抽出一個人一生的簡歷送給將來人看,都可以視為人口壽命有所提高的檔案記錄。
防患卻永遠是必要的。西人有一部《疾病改變歷史》,該書結論《現(xiàn)在尚存的問題》一章就醫(yī)學進步不無遺憾地跟大家說:“本書前面部分已清楚地描述了西方‘科學’醫(yī)學取得的許多杰出成就,尤其是在過去一個世紀前后的成就……在這一點上,可以理解研究現(xiàn)代西方醫(yī)學史的學者會經常使用‘進步’這一說法。然而,本書還要說明,對某種病完全征服的例子仍然很少,在其他許多方面以及在整體上征服疾病都太復雜,因而,不能只是將其看作是不斷取得進展的、簡單的編年敘事[3]?!蹦潜局袊鐣茖W出版社出版的關于世界疾病史方面的書,書后有一份大事年表,從那份年表看,從公元前約1500年埃及炭疽大流行,到2004年利比里亞暴發(fā)黃熱病流行,三千多年里,人類至少已遭受過六十五次重大流行性疾病。
六十五次,一次也輸不起,輸一次,人類就成恐龍了。人類就是從那一次一次的重大考驗中走過來的。前事不可以忘記,要一一加以存檔,汲取經驗,警示后人,而人類的生命之旅又是可歌可泣的,人類用自身的存在證明人類一次次戰(zhàn)勝了疾病,而且一步步走向更加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那本書,最后一章的標題就叫《文明在死亡的規(guī)則中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