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施
(福建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1)
2015 年9 月29 日團中央學校部下達《關于實施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的通知》。2016年11 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lián)合下發(fā)的《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深入實施高?;鶎訄F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并強調以班級團支部為核心建設班集體,將團支部“活力提升”納入共青團改革范疇。高職院?;鶎訄F支部是最為接近高職青年學生的組織,是可以改善高職生自律意識較差、學習主動性較低等不足的重要力量。如今,高職院校的學生基本都是“00后”,他們身上的自我意識、獨立意識較強,思想觀念變化大,這些都給高職院校團支部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團支部活力不足的現(xiàn)象更加凸顯。因此,如何提升高職院?;鶎訄F支部的活力,激發(fā)團干部的熱情,調動團員的積極性,是每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應認真思考研究的課題。
伴隨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速發(fā)展,“00 后”大學生溝通交流聚集等方式發(fā)生改變,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偏“行政化”的團組織生活不感興趣,團員意識淡薄,有的甚至以非團員身份為榮,不時出現(xiàn)游離于團組織之外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職院?;鶎訄F支部存在缺乏活力等主要問題,具體來說,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支部規(guī)范化建設是支部各項工作開展的基礎。部分班級團支部在日常工作中出現(xiàn)較多問題,其中支部工作缺乏規(guī)范性較為突出。例如:部分支部對于團員大會、支委會、團小組會的議事范圍和決議權限等規(guī)章制度不明晰;缺乏例會制度,無法定期對支部工作進行總結和規(guī)劃,導致難以落實團支部工作計劃,支部運行活力整體不足。
支部生活主要通過開展各項活動來實現(xiàn),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和新穎性直接決定支部生活質量,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支部的活力。目前,高職院校團支部開展的大部分活動缺乏創(chuàng)意,組織生活流于形式,缺乏號召力和吸引力。例如:開展的多數(shù)團日活動采用單一理論宣講或簡單觀看視頻等方式,導致學生在支部活動中難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也難以得到技能的鍛煉和素養(yǎng)的提升。
團干部是團支部的動力要素,團支部的各項工作都要靠干部去組織和引導[1]。高職院校較多班級團支書的領導和組織策劃能力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支部各項工作開展受阻。還有部分班級團干分工不當,對自我職責認知模糊,進而導致團支部的科學實踐難以落實,支部活力難以提升。
團員是團支部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支部活力提升的原動力。團員的身份意識主要通過豐富的支部組織生活得以體現(xiàn)。大部分青年學生的團員身份意識不強,對自身是團組織“主人翁”的認識不到位,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不高,存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難以融入基層組織,使得支部失去動力,活力銳減。
2015 年團中央學校部發(fā)布《關于開展高校共青團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四進四信”活動的通知》,提出應尊重和遵循學生的成長成才需求,以“四進”為手段,以“四信”為目標,即通過“進支部、進社團、進網(wǎng)絡、進團課”,組織開展有形化、經(jīng)常化的工作和活動,引導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和高校團學干部進一步牢固樹立對黨的科學理論的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國夢”的信念,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增進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信賴[2]?!八倪M四信”是新時期引導青年學生學習黨的先進理論的重要指導思想,可以拓展支部活動的開展思路、創(chuàng)新支部工作的方式方法、豐富支部團員的學習生活。當前已見部分學者運用“四進四信”探討了團支部及青年教育工作,如竇曉睿、孫振淋開展扎實踐行“四進四信”活動,做好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研究[3];梁攀等嘗試借助易班網(wǎng)絡平臺,建立E-class—Internet 團支部,貫徹落實“四進四信”,創(chuàng)新團建模式,將團建和易班網(wǎng)絡結合在一起,實現(xiàn)科學管理各支部[4];還有汪家軍提出堅持“四進四信”培育新時代青年[5]。
由此可見,關于“四進四信”在學校中的應用研究已獲得一定成果,但從“四進四信”角度開展高職院校團支部活力提升工作的研究闕如。由此,筆者基于“四進四信”探究高職院?;鶎訄F支部活力提升路徑。
本文通過選取同年級同專業(yè)相同人數(shù)的兩個高職院校新入學團支部,實行“四進四信”核心教育和傳統(tǒng)教育的試點跟蹤近一學年。為便于統(tǒng)計,主要抽取團支部活動參與率、獲獎率和團務工作完成情況三個指標考察不同教育模式下團支部的活力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兩團支部在院系團總支工作要求下均有100%活動參與率和團務工作完成情況。但在獲獎率方面差別較大,其中“四進四信”核心教育模式下的團支部獲獎率達100%,但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的團支部獲獎率僅46%,這一定程度上表明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的團支部更多是應付任務的心態(tài),而“四進四信”核心教育模式下的團支部更積極主動、追求優(yōu)秀。同時,兩個班級各有一定的非團員人數(shù),但“四進四信”核心教育模式下的團支部申請入團人數(shù)占非團員人數(shù)比率達100%,即所有班級成員積極向團支部靠攏,而傳統(tǒng)教育下的團支部僅84%。由此可見,實行“四進四信”核心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團支部活力。
1.以“四進”為要求,創(chuàng)新支部工作方法
第一,根據(jù)“進支部”要求,增強支部工作規(guī)范性,為全面落實以“四進四信”為指引的支部活力提升計劃奠定基礎。引導團支部與黨中央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在團支部成立初期,明確團干部工作分工,定期召開支委會、分享工作心得、總結工作經(jīng)驗。按時按量繳納團費、及時完善數(shù)字團建信息采集工作,積極按照五星團支部的標準開展星級團支部創(chuàng)建工作。第二,結合“進社團”提升支部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提升團組織的運行活力和工作開展活力。如邀請社團成員和班級團干開展經(jīng)驗分享會,聯(lián)合社團開展“與信仰對話”等主題演講比賽,以提升團員的參與活力。第三,充分落實“進網(wǎng)絡”,借助和運用新媒體開展團支部各項工作。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等重要紀念日,主動開展國慶大閱兵等線上視頻學習,同時建立資料共享、心得分享的學習交流QQ 群等。第四,抓牢“進團課”,認真執(zhí)行“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尤其注重支部團課的開展,引導班團干部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學深學懂學透,結合專業(yè)特色開社團課,如醫(yī)學生開展“懷仁心仁愛,樹醫(yī)德醫(yī)風”等主題團課。
2.以“四信”為目標,提高團員整體素質
一是爭當黨的科學理論的繼承者。通過定期召開班團干部頭腦風暴、黨的理論宣講等活動,培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服務、自律”多元品質的班團干部隊伍,增強團員對黨的科學理論的信仰,繼承發(fā)揚黨的科學理論。二是爭當“中國夢”的追夢者。團支部以團員需求為出發(fā)點,堅持聯(lián)系服務團員。通過輔導員談心談話,班團干部一協(xié)一助,宿舍室友關心關愛,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團員的實際困難。團支部尊重團員主體,通過“愛國榮校,勵志成才”等主題活動,激發(fā)團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團員身份意識,引導團員樹立個人夢想。三是爭當黨和政府的擁護者。團支部要樹立主流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鮮明旗幟,可通過開展社會實踐和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引領青年大學生思潮,組織團員發(fā)揮青春活力,積極進行愛心支教、環(huán)境保護、關愛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務,以增進青年團員對黨和政府決策的了解,客觀冷靜看待社會熱點問題,弘揚社會正能量,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四是爭當黨的歷史的見證者。團支部通過微信、QQ、H5 等新媒體宣傳推廣支部工作,組織團員學習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和黨中央的現(xiàn)代執(zhí)政理念,帶領班級團員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
高職院?;鶎訄F組織應立足新時代新思想,用“四進四信”導航青春觀點,發(fā)揮青春團員的活力,積極開展團員自我革新。緊密圍繞“四進四信”和十九大精神,落實抓牢“進支部”“進社團”“進網(wǎng)絡”“進團課”,鼓勵青年團員爭當黨的科學理論的繼承者、“中國夢”的追夢者、黨和政府的擁護者、黨的歷史的見證者,實現(xiàn)“四信”目標,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團支部活動的服務水平和影響力,從而提升支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