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淼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管前中心小學,福建 三明 365116)
目前,國家處于一個特殊的時期,重點針對教育方面進行了大面積的改革,修訂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總結近年來我國語文教學的經驗教訓,并在之前的基礎上做出了很大的調整。努力讓語文課堂跟上新時代的發(fā)展腳步,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更利于學習、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環(huán)境,讓學生不再因為作文課煩惱,有效提高學生作文寫作水平及語文課堂的教與學。
現在的小學生學習壓力很大,雖然現在國家提出為中小學生減負,但除了稍微減少的上課時間,其他方面并沒有帶來很大的改觀,從國家的角度出發(fā),希望學生沒有太大的壓力,但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希望可以從剛起步,就使自己的孩子遠超其他的同齡孩子,也正是這種急切的思想,使得大部分家長不認可學生的課外閱讀,轉而欣賞學習班的學習方式。小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很欠缺,應將學習重心放到學習課本內容上,不能一味追求考試分數,忽略了課外閱讀對學習的重要作用。
就城市環(huán)境而言,家長的憂患意識更加強烈,給孩子報的興趣班補習班較多,導致學生就算心有余力也不足。另外,城市家長雖然有著更高的文化水平,但是能真正有時間陪孩子閱讀的少之又少,并且大部分家長回家后還會忙于工作或處理其他事務,家庭閱讀氛圍不濃厚。就農村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來說,貧寒的家庭狀況,使得這些孩子對于讀書根本就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這就造成很多學生的閱讀基礎薄弱,再加上農村的教育資源貧乏,學生閱讀的書籍有限,閱讀氛圍不夠濃厚。即使學生對于知識十分渴望,但是受限于有限的資源,因此造成的窘迫狀態(tài)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最多只能緩解。
雖然城市的教育資源較為豐富,可是反觀農村,貧瘠的教學環(huán)境,古老破爛的圖書館,藏書量少,無法滿足學生對閱讀的要求。有的則是名存實亡,根本不對學生開放,學生沒有辦法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有些學生回到家后根本無書可讀,有書的學生看的大多是作文書,根本沒有一本實際意義上的課外書籍。
課外閱讀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之一,作為閱歷尚淺的小學生,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帶來的思想感悟不足以支撐寫作所需要的內涵,為了彌補內在的不足,就需要去閱讀逼真的故事和文章去豐富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才可以更加順利地寫出一篇文章。相比于寫作時大腦一片空白,為了完成教師要求的寫作任務抄襲或者湊字數寫一篇文章而言,文思泉涌地完成一篇真正屬于自己的文章,更有成就感,可以更多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教師適時地指導也有很大的作用,浮于表面讀文字只是在浪費時間,只有深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才能產生深刻的感悟,小學生對于有趣的事物總是懷有極大的興趣,對于那些新鮮的事務,學生總是能夠打起百分之二百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學習四年級課本上《漁夫的故事》時,教師通過一則相似的寓言故事來引入課程,學生的注意力會被吸引,上課的效率明顯有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有了相應的提高。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更多的具有英雄主義色彩的書籍,讓學生在敬佩之中學習,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形成主動與書交友的情懷,在閱讀中感受樂趣。如果只是一味讀書不開展活動,那么勢必會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心理。為了解決這種狀況,可以每周開展一次讀書報告會,在報告會上分享一周閱讀的體會,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不斷增強信心,有興趣繼續(xù)主動閱讀下去。也可以通過摘抄的方式學習作者的經驗,學習作者的文章構思和思想,這樣也有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借助于多樣化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或者說在各種新鮮的方式中學到需要的知識,既充實了自己的知識,還增長了自己的專業(yè)技能水平。
由于學生自身年齡的限制,使得其對于社會以及生活沒有很多的觀察和思考,也沒有很多對于人生的感悟,在一些作文寫作中,小學學生往往愛用一些白話去描述,或者當想要描述一些事情時,只浮于表面,而不能挖掘事情背后的意義或哲理,不能讓文章得到很好的升華。比如當描述風很大時,大部分小學生只是用“風呼呼地刮著”來描述,倘若用一個比喻句“風像野獸一般在教室外咆哮著”,會更加生動地描述出風聲之響亮。另外,一些詩詞名句,或者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文章開頭和結尾,或者一些精彩的寫作手法、描述方式,可以在課外閱讀中積累下來,加以學習和運用,這樣能讓學生的文章更加出彩。
在課本的學習過程中,課文方面截取了適合小學生閱讀的部分,而課外書籍不同于課本,有些內容比較深比較難理解,這時閱讀方法就很重要。倘若僅僅是為了打發(fā)時間而選擇閱讀,那么閱讀也就沒有了意義。因此課外閱讀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在學習和思考中不斷提升思維能力,在學習中享受閱讀的樂趣。有些書籍深奧難以理解,教師就可以采用略讀的方式先帶領學生學習后面的內容。例如學習《文成公主進藏》時,由于課文內容冗長,很多學生會在瀏覽中失去閱讀興趣,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講述精彩的部分來避免。選擇性閱讀精彩的部分,在閱讀不同的文章時總結不同的閱讀方法。另外在閱讀訓練中,有些學生掌握得比較快,有些學生掌握比較慢,根據實際情況對每個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進度,保證每個學生學過的可以熟練掌握。課內閱讀只是教會學生方法,課外閱讀更多能鍛煉能力,廣泛的閱讀材料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間,為學生的發(fā)展帶來更多可能。學生接觸的文章類型多了,思維會更加發(fā)散,更容易表達情感,同時也促使學生了解更多知識。教師可以設立閱讀廣角,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合適的學習氛圍,在這樣良好氛圍的熏陶下,更多的學生會感受到書籍之美。
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程開展的重要內容,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能力。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從需求中尋找未來的學習方式,整合學生可以接受的學習行為習慣,刺激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改善現有的閱讀現狀。通過大量的閱讀,實現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便于學生未來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規(guī)范學生的用詞,促進學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