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艷
(聊城大學文學院 山東·聊城 252059)
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放在了極其顯著的位置上。教師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能夠對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激發(fā)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也有利于保證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文武兼?zhèn)涞膶W校,在校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呈普遍薄弱的特點。筆者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應當如何正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展開探討,深入研究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優(yōu)秀的閱讀習慣,主要是在初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培養(yǎng)的。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習是以打牢基礎為主的,教師并不會注重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只是單純地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這就造成嚴重缺乏獨立思考與獨立閱讀能力的現象,在升入初中階段的學生之間普遍存在著。面對如此嚴峻的現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閱讀能力,就順其自然地成為了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文化底蘊豐厚、武術特色鮮明的從小學至初中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在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中,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整體上呈現出薄弱的教學特點。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通常只是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并不會加以擴展,這樣就導致學生學習的覆蓋面普遍狹窄,沒有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閱讀能力自然也就不會得到提升?;谀壳暗某踔姓Z文教學現狀,學校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活動已勢在必行。
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閱讀能力,能夠讓學生自主領會課本上所需要學習的知識,獨立了解課外讀物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情感,深刻體會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酣暢淋漓。同時,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優(yōu)秀閱讀能力的熏陶。
初中階段的學生,想要對一件事進行完整的闡述是很困難的,大多數的學生無法準確地組織語言,他們的詞匯量是極其匱乏的。然而,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學生在口頭表達及語言組織能力上的欠缺,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充分了解到文章的寫作風格、表達方式與情感流露,積累好詞佳句用于作文中。讓自己的思維可以跟隨著文章的思維進行擴展。這便是為什么要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多數學校未意識到要對學生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必要性,許多學生家長也認為孩子的分數才是最重要的,占據寶貴的學習時間去閱讀課外讀物完全是多此一舉,殊不知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質的飛躍。并且,學校也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書籍來閱讀,導致學生的閱讀活動無法進行有效的展開。僅僅依靠教師在短暫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主動性、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及引導學生拓寬閱讀視野,所產生的實際閱讀效果是微不足道的。學校也沒有展開針對性的創(chuàng)建閱讀活動,讓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是浮于表面的一個口號而已,造成極其不良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并未全身心的投入到積極的閱讀學習中,這些便是閱讀教學不能夠有效開展的原因。筆者所在的學校,課外讀物嚴重的缺乏,學生即使想拓展課外知識,進行廣泛閱讀,也沒有合適的讀物來供學生閱讀。
由于現階段的教學是應試教育,教師通常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來尋找題目的答案,而忽視了閱讀本身的意義。這樣的教學模式可能會讓學生錯誤地把閱讀理解為只是為了通過閱讀文字尋找試題的答案,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下降。并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會根據考試標準展開閱讀教學,但是這樣的閱讀教學嚴重脫離了閱讀教學本身的意義,只是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已。其實,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需要得到充分重視的,有了閱讀能力,學生的語文成績自然會上升,這是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而單純的根據考試標準進行教學,學生學到的只是考試標準下的閱讀能力,這種閱讀能力不會讓學生的成績得到長期穩(wěn)固的提升,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厭倦閱讀。這樣的教學模式是不可取的,因為學生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只是盲目追逐目前學生成績的提升,而是應該著眼于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總體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如此的教學思想才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能否順利的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成為有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要素。語文是一門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但又服務于生活的學科?;谶@種情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緊密的聯系日常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魅力,感悟閱讀對自身的提升。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情景,真正做到結合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切實融入到閱讀情境中去領會閱讀所帶來的的無限魅力,在學習中逐步增強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秋天的閱讀課堂,讓學生大量閱讀與秋天有關的文章與讀物,讓學生在閱讀大環(huán)境內感受作者情感,深入體會文章帶來的深刻意義。學校方面也應該定期舉辦閱讀活動,推薦優(yōu)秀的書籍讓學生去閱讀,感受文章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陶冶學生優(yōu)雅的文學情操。
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內外閱讀,對學生思考能力的開拓及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廣泛閱讀指的是攝取各個方面的閱讀,而不僅僅限于與考試有關的閱讀內容。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異想天開的年齡,遇到事情大多都會進行積極與發(fā)散的思考。基于學生表現出的特點,組織帶領學生進行廣泛閱讀時,為了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思考狀態(tài),適當地針對閱讀內容進行提問,便是教師需要進行的必要做法。如這篇文章與課本上的文章有沒有關聯性,保證學生處于積極思考的閱讀狀態(tài),這樣做的好處是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不單單只是在進行閱讀,而是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增強自身學習能力,真正達到通過適當的課外閱讀來增強課內閱讀的水平。在對學生的廣泛閱讀習慣進行養(yǎng)成時,不能缺少的一大前提便是教師對學生閱讀欲望的激發(fā),只有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強烈激發(fā),才可能確保學生保持積極的思考狀態(tài)。并且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循序漸進的安排一些比較有深度的讀物,綜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思維能力。
要想使學生的閱讀效果達到最優(yōu)質的狀態(tài),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便是傳授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單純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是不可取的。要想真正理解文章情感內蘊,就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從正確的閱讀方向進行品味賞析。這一部分的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要讓學生理解文章的題目。因為題目才是一個文章的畫龍點睛之筆,只有理解了題目,才能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才會逐步的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第二,要理清文章的結構與層次。因為一個完整的文章,必然會有屬于它特有的結構與層次。想要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的信心,一定要讓他們對閱讀內容進行全面徹底的理解,而這一前提是要及時捋清文章的行文結構及層次劃分。第三,要讓學生控制閱讀的速度。面對不同類型的文章,學生要做到“心中有數,眼中有文”,文章的精彩之處不容錯過。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面對如此短小精湛的文章,學生或許會以很快的速度完成閱讀,而此篇優(yōu)美的散文卻字字蘊含著有待琢磨的寶藏,每一個詞語都值得我們去進行推敲與品味。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閱讀訓練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速度引導,避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失誤。
總而言之,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增強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不斷豐富欠缺的語文知識,不斷改進語文閱讀教學的授課模式。真正做到指引學生掌握科學完善的閱讀方法,匡正學生的閱讀思維,切實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