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厚榮 唐寒林
(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 江蘇·揚州 225000)
需求側表現為學生對自我發(fā)展和健康成長的個性化需求。只有充分認識到獨立學院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實需求,才能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良藥。
(1)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需求。獨立學院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需求主要體現在學生主體的多元化、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和教育載體的多元化。就學生主體的多元化而言,他們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長經歷,擁有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就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元化而言,大學生已不滿足純理論層面的課堂教學的需求,還有對實踐層面的第二課堂等方面的需求。就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多元化而言,學生已不能滿足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載體或管理載體,還有對文化載體和活動載體等現代載體的需求。
(2)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質量需求。獨立學院大學生多數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目標不明確,自律性相對較差,他們迫切渴望在大學期間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彌補自身薄弱環(huán)節(jié),全面提升自我,他們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彌補高考帶來的缺憾。他們渴望有一個好的人生引路人,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養(yǎng),扣好人生的第一??圩?,以此真正把自己塑造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
(3)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需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高速發(fā)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也更加多樣化,信息傳播的速度也更快速、更便捷。大學生正處于好奇獵新的年齡,求新意識強,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對世界充滿探索的沖動。這意味著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形式和載體等都已經很難適應與滿足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需求,他們向往和追求符合時代特征和自身特點的教育方式和平臺載體。
供給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表現為供給主體欠缺、供給內容不足和供給方法不新等問題。只有充分把握獨立學院的實際和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才能達到供需平衡,解決好矛盾的主要方面。
(1)供給主體欠缺。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隊伍主要由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兩方面組成。思政課教師主要來自母體高校師資,自有思政課師資相對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很難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更難滿足學生的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和高質量需求。輔導員隊伍基本都是年輕教師,剛畢業(yè)進入高校工作,經驗不足,能力不強,更缺乏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加上獨立學院也處于轉型發(fā)展期,本身學校發(fā)展方向不明朗,對思政隊伍建設缺乏較成熟的考慮和設計,故短期思政隊伍狀況很難有所改進。
(2)供給內容不足。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政治經濟發(fā)展的新態(tài)勢對學生的思想信念、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文化修養(yǎng)都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極大的挑戰(zhàn)。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不能全面反映當下時代變化,缺乏與時俱進的品質和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解決不了學生的思想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教育內容不貼近新時代大學生的需求和思想實際,抓不住學生特點,缺乏針對性,也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校內、輕校外等問題,沒有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的發(fā)展路徑,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3)供給方法不新?!盎ヂ摼W+”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形勢、呈現新特點,“網絡思政”的功能已經越來越得到體現和彰顯。而獨立學院由于辦學歷史較短,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辦學時間更短,一定程度上沒有形成自身特有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目前,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式單一,缺乏新穎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思政課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講授方式,輔導員思政教育也只是簡單的說教,沒有把傳統(tǒng)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建立網絡思政的體制機制,從而也導致思政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有效性。
獨立學院轉型發(fā)展的客觀實際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處于不利局面和面臨各種挑戰(zhàn),通過需求和供給分析,主要存在三對矛盾,即多元化需求與教育形式單一之間的矛盾、高質量需求與教育質量不高之間的矛盾、創(chuàng)新性需求與內容形式落后之間的矛盾。在獨立學院轉型發(fā)展的重要機遇期,需要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出發(fā),從供需矛盾的問題導向出發(fā),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和適應時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yè)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思政教育工作隊伍。新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給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六點要求,為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供了行動遵循。
獨立學院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就是對照“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六點要求”的相應標準,配好建強思政工作隊伍。一要選聘好思政教育自有師資,主要包括專任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根據獨立學院的辦學特點和客觀現狀,一方面從母體高校選拔政治素質高、業(yè)務能力強的思政課教師,另一方面在輔導員招聘過程中招錄有思政教育相關專業(yè)背景的研究生充實到思政教育隊伍中來。二要加強思政工作隊伍建設,通過業(yè)務培訓、素質拓展、評價激勵等舉措努力提升隊伍的職業(yè)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設一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思政教育工作隊伍。三要健全制度保障體系,在頂層設計上下功夫,在體制機制上有作為,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施展才華、干事創(chuàng)業(yè)提供優(yōu)質的環(huán)境和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斷豐富和創(chuàng)新內容形式,增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一要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揮好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要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上下功夫,做好頂層設計,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要和期待,讓“水課”變“金課”。要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化,“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讓思政教育成為所有學科老師的共同職責,形成協(xié)同效應。二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huán)節(jié),形成“十大”育人體系的長效機制,著力增強“三全”育人新成效。三要加強“網絡思政”,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思政工作活起來。要加強學生互動社區(qū)和“兩微一端”等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創(chuàng)新,增強工作時代感、吸引力和實效性。四要加強活動載體和文化載體建設,強化實踐育人,堅持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要提高實踐教學比重,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寓教于樂。要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積極營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濃厚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搭建良好的平臺。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要堅持共性和個性的統(tǒng)一。學生是千姿百態(tài)、生動活潑的,獨立學院學生更有其自身的特點,不能將其加工成“標準件”“通用件”,不管是專任教師的課堂教學還是輔導員的日常教育管理都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有針對性開展工作,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特長和獨特個性魅力的空間和舞臺。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育是為了學生能夠自我教育。教育的本真是引導、幫助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要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中將思想真理外化于心,內化于行。要充分尊重學生意見,暢通民主渠道,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和命運共同體意識,讓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要改革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通過“互動式”“體驗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施展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策劃和組織各類主題教育、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實現思想水平、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