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明
(瀘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5)
《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為工程與技術或者電氣類等工科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教材,教材內容中所傳授知識的主要目的是能夠為將來從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類的學生提供工作時的參考。雖然這門課程的內容非常重要,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當中,課程重點在于液壓傳動,流體力學的地位相對較低,這樣的課程結構不適合車輛工程方向。
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技術是汽車院校的主要課程,也是不可缺少的必修課程。該技術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主要以液壓傳動為主要教學內容,以流體力學的教學內容為輔,與車輛工程方向的教學并不適宜,而是更加符合車輛內外流動以及兼顧液壓傳動的特點。此外,筆者將多年來的車輛工程的教學經(jīng)驗加以總結,需要將基礎的技術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課程結構等全方位進行改革,在傳統(tǒng)教學內容當中增加試驗內容,并利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工作奠定基礎。
教學內容安排上,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新,把原有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種教學思路,逐漸轉變成為由理性認知轉變到感性認知。例如原本的教學是直接依據(jù)課程的基本內容來按部就班地進行課堂知識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顯得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因此對于知識的掌握也就不到位,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如果將整體的課程內容分成3個階段進行展開。首先,從基礎的雷諾數(shù)準則的液態(tài)顯示法,先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感性認知,慢慢地培養(yǎng)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愿意去自主探究。然后通過相似性原理的研究來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最后,通過基礎應用這一階段來讓學生對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實際檢驗,一方面能夠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把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從而獲得生活體驗感,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熟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針對于實踐體驗性比較強的課程,更應該多運用案例式教學法。通過經(jīng)典案例的分析,一方面能夠加強學生的代入感,另一方面又能讓學生同時學到相關的知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課堂上,多媒體的使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示課堂內容。由于汽車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技術這一門課的理論性非常強,需要學生擁有比較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基于這一特點,便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評價和考核方式的變革也是課堂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合理的教學評價和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檢驗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汽車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技術這一課程的實踐性特別強,如果一味地追求理論考試成績,則無法對學生做出準確的評價。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分模塊的方式來進行考核。將學生的成績分成實踐案例剖析、學生互動狀況、課程相關研究、理論考試成績等多個模塊。通過這樣的一種評價考核機制,對每一部分給予相應的比重,最后按照加權平均分的方式綜合計算學生成績,這樣既能兼顧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能夠考察到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建設課程的首要任務是建設師資隊伍。課程建設的方方面面都十分依賴師資隊伍的質量與水平。只有建立一個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師隊伍,才能夠進一步保證課程建設的持續(xù)性與計劃性,才能夠使課程的建設質量得到保證并提高其水平。在組建教師隊伍時,應有重點地掌握擁有愛崗敬業(yè)精神并經(jīng)驗豐富、工作能力強的教師,鼓勵教師參加課題研究、學習以及培訓。
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將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放在首要位置,并在此基礎上,探尋新的知識體系。同時,還要將靜力學、動力學以及運動學等相關原理與量綱化作為學習重點,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應給予充分重視。
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的課程包含理論知識與工程應用,其內容較多,并且極為抽象難懂。因此,在開展實際的試驗課程時,應在實驗的過程當中講解理論知識,將教學過程進行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可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合理地利用啟發(fā)式教學、探究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參與式教學等多樣化教學模式,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的知識。
綜上所述,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技術課程的建設,需要導入主要思想,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內容,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相關知識與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為未來的專業(yè)學習與工作奠定基礎。汽車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技術這一課程對于高校學生的學習十分重要,只有做好這一課程建設的研究,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到知識,為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專業(y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