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學研究室 司彩霞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課程目標闡述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教學,學生能掌握中外歷史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對人類歷史的延續(xù)與發(fā)展產生認知興趣,感悟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養(yǎng)成愛國主義情感,開拓觀察世界的視野,認識世界歷史發(fā)展的總體趨勢;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擁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等。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課程目標闡述為:普通高中歷史課標的目標是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形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持續(xù)發(fā)展。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掌握必備的歷史知識,落實五大核心素養(yǎng)等。
從課程目標看,都注重立德樹人,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但初高中歷史教學從知識能力要求上有比較大的區(qū)別,知識方面初中主要從宏觀角度入手,注重知識的基礎性和時序性;高中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大核心素養(yǎng),其知識專題性和綜合性的要求明顯提高。在能力要求方面高中在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提升歷史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方面的要求要遠高于初中時期的要求。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研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也要閱讀吃透《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了解課標的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了解課程目標的三維目標要求;知曉課程內容;哪怕實施建議也要認真領悟。高中教師要對義務階段學生學習的內容了如指掌,了解學生在義務段七、八、九三個年級可能學習哪些知識,可能掌握哪些技能做到爛記于心。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在認真研讀初中課標之余,要了解學習高中課標,尤其涉及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在把握三維目標之時也可以適當滲透五大核心素養(yǎng)。這樣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學習后會盡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最初的有效銜接,盡快適應高中生活是學生在高中學習游刃有余、獲取自信的重要階段。
初中階段,全國使用統一的部編教材,該教材是依據歷史發(fā)展的先后順序進行編撰,如中國史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當代,這種編寫體例能給初次系統學習歷史知識的學生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時間線。學生的時間線還不完整,可能在這時容易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混淆,造成一定的學習困難。
初高中階段,學生認知程度差距很大。學生心理承受與認知水平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初中,學生從小學升學上來,由于小學階段沒有系統地學過歷史這門學科,即便學生從其他學科學習中知道一些歷史知識,但基本知識碎片化,不夠系統。在經歷初中三年的學習后,學生理解能力增強,認知水平提升,中外歷史的學習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加上九年級學生參加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對初中學習的知識又進行了系統的復習,學生會具備一定的基礎。
歷史教師立德樹人,幫助學生做好初高中學習的銜接,就要求初高中的歷史教師在業(yè)務上有個對接。目前,很多地區(qū)中學分初級中學與高級中學,初中歷史教師不知道高中歷史教師在教什么,高中教師對初中教學的情況也知之甚少。筆者認為要加強初高中歷史教師的交流,相互學習對方研讀的國家課程標準,有條件的地區(qū)初高中教師可以相互深入對方的課堂進行聽課,相互學習,在實踐中感知未來在教學中的銜接。地區(qū)教研也可以組織初高中教師在同一名稱課程學習內容上做教學研討。來自課堂上的經驗對于教師對于初高中的教學應該是最直接的。初中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與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歷史知識與能力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熱愛讀書,善于思考,將有益于學生各學科的學習進步。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培養(yǎng)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一定的知識能力儲備為學生適應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也就順其自然。
教師在初高中教學時,要重視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比如當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有些觀點初高中教師都可以了解,如對知識的認識,提到知識并不能絕對準確無誤地概括世界的法則,提供對任何活動或問題解決都適用的方法。在具體的問題解決中,知識是不可能一用就準,一用就靈的,而是需要針對具體問題的情境對原有知識進行再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再如提到學習過程,說學習過程包含兩方面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意義的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呈現者,不是知識權威的象征,而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了解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對于教師在初高中教學中的銜接大有裨益。
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方面的銜接,教師也要重視自己的業(yè)務提升,教師要研讀新課標,鉆研新教材。歷史教師要重視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在教學技能、教研能力上加強自身的修煉,其中讀書、聽課、將實踐上升到理論,進行文化的沉淀非常重要。總之,教師要在自身業(yè)務上下功夫,同時也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知道怎樣在歷史學科教學中較好地引導學生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