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武
(孝義市林業(yè)局,山西 孝義 032300)
近年來,孝義市始終把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作為搞好國土綠化工作的重要舉措,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先后建立起市級義務植樹基地3處、義務管護基地1 處,每年完成義務植樹60 余萬株,活動成效顯著。本文主要介紹該市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形式,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解決途徑進行探討,希望能夠更有力地推進全市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開展。
孝義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每年都會帶領市級班子領導成員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前往義務植樹基地參加植樹勞動,并迅速掀起全市春季造林綠化工作熱潮。社會各界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開展了“走近濕地親近自然義務植樹改善生態(tài)”植樹節(jié)活動、“為樹穿衣美化環(huán)境”主題黨日活動、“傳承紅色基因綠化教育基地”主題黨日活動、“凝聚青春力量共建美麗孝義—大手拉小手,同植希望林”主題活動等,進一步把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引向深入。
根據(jù)孝義市實際情況,城郊周邊可供植樹造林的地塊越來越少,林木撫育管護成為更貼近實際的盡責形式。因此,組織市直機關干部到城郊曹溪河森林公園開展林木撫育管護活動,給各單位劃定責任管護區(qū)域,并建立長效管護責任牌。對主干路兩側林帶進行整枝修剪、涂白、除雜草等活動,每年根據(jù)需要開展林木撫育活動2 次~3 次,基本實現(xiàn)了林木管護活動常態(tài)化、制度化。
國務院《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規(guī)定,適齡公民每人每年應當義務植樹3 棵~5棵,但一些適齡公民因為特殊原因不能直接履行植樹義務,市里決定通過交納綠化費的方式讓這些人盡責。2013 年8 月1 日之后,取消了征收綠化費。
孝義市大力鼓勵民營企業(yè)和個人參與造林綠化,通過冠名植樹、捐資植樹、定點植樹等辦法,全市160 余戶工礦企業(yè)累計完成造林2 133.33hm2,累計發(fā)展面積在667hm2以上民營造林大戶230 戶。同時,發(fā)動廠礦企業(yè)對周邊通道片林進行認種認養(yǎng)活動,加強周邊通道綠化巡護工作,嚴禁人為破壞;適時開展補植補造、涂白、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管護活動,進一步保護和改善了企業(yè)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
每年植樹節(jié)前后,該市都要及早鋪開全市春季造林綠化工作,為完成全年造林任務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市民有習慣清明節(jié)前后植樹的傳統(tǒng),植樹節(jié)前后天氣乍暖還寒,人們主動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的積極性還不是很高,建議根據(jù)氣候特點適當延遲植樹活動開展時間,推遲到3 月底或4 月初。
由于春季植樹時間相對集中,場地、苗木、工具、水源等要素難以得到充足保障,影響了一部分市民參與植樹活動的積極性。植樹造林雖然是一種季節(jié)性較強的勞動,但義務植樹不能局限于僅僅植樹,要通過拓展盡責形式,延長活動開展時間,實現(xiàn)履責常態(tài)化、形式多樣化。
由于大部分市民缺乏植樹技能,種下的樹存在窩根、填土沒踩實、水沒澆透等問題,林木成活率不高,部分組織者還要進行返工處理,導致相關部門組織義務植樹活動積極性不高?!叭衷詷?,七分管護”,部分地方樹木后期管護也存在不到位問題,成活和保存情況較差,使大眾參與熱情受到影響。
根據(jù)《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該市主要采取植樹造林、撫育管護和認種認養(yǎng)的盡責方式,廣大市民依然熱衷于通過植樹方式盡責,盡責形式沒有有效拓展,適齡公民的參與熱情和盡責率有待提高。
目前,該市還沒有加入“互聯(lián)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缺乏一個官方的義務植樹活動網絡參與平臺,公眾無法及時獲悉植樹活動時間、地點和相關要求,不能通過“網上預約+線下參與”的方式有效開展義務植樹盡責活動。部分適齡公民想通過網絡捐款方式參與家鄉(xiāng)國土綠化活動,但由于缺乏相應渠道,無法為綠化美化家鄉(xiāng)出一份力。
要充分發(fā)揮市綠化委員會的組織領導作用,積極組織協(xié)調市級各部門主要領導同志參與義務植樹活動。要通過領導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廣大干部群眾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tài)環(huán)境,持之以恒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人人出力,綠化美化家園,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需求。
充分利用報刊、網絡、電視、廣播、移動傳媒、戶外顯示屏等載體向社會全方位宣傳推介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yǎng)、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其他形式等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及時向社會公布當年義務植樹方案。要加大植樹技術流程以及養(yǎng)護等技術宣傳培訓力度,加大對義務植樹先進個人、組織和單位的先進事跡報道力度,營造濃厚的植綠、愛綠、護綠、興綠社會氛圍。
要將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和林業(yè)工作統(tǒng)籌謀劃部署,加大市鄉(xiāng)(鎮(zhèn))兩級義務植樹基地建設力度。要進一步推動綠化“進單位、進學校、進社區(qū)、進鄉(xiāng)村”活動,結合拆違增綠、拆舊擴綠、工程建綠、撫育管護等活動,提前謀劃一批義務植樹點、管護點。同時,要適時向社會公布義務植樹基地和植樹點的位置、樹種和相關工作要求,引導就近參與,讓義務植樹更方便可行,盡力滿足公眾盡責需要。
本著“方便群眾、重在參與、不拘形式、靈活多樣”的原則,結合2.2 世界濕地日、3.3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3.21 國際森林日、全國“愛鳥周”、5.22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6.17 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6.18 草原保護日等重要節(jié)日開展盡責活動,充實活動內容,增加活動頻次,凝聚社會力量參與自然保護、設施修建、綠化科普、護綠勸違等志愿服務活動,并為參與活動的個人、家庭或組織現(xiàn)場頒發(fā)全民義務植樹盡責證書,激發(fā)公眾參與活動的熱情。
爭取早日啟動“互聯(lián)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項目,實現(xiàn)“網上預約+線下參與”的統(tǒng)一,啟動捐款盡責活動,將這些與古樹名木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草原防火、病蟲害防治、綠化管護、生態(tài)恢復等生態(tài)建設項目結合起來,豐富義務植樹活動內涵,拓展義務植樹實現(xiàn)形式,形成“實體參與”和“網絡參與”共同發(fā)展新格局,不斷提高全市生態(tài)建設水平。
要根據(jù)山西省《關于全民義務植樹獎懲暫行辦法》的要求,加大對義務植樹工作的檢查驗收和總結評比,對積極完成義務植樹任務、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分別授予“義務植樹先進單位”、“義務植樹模范”的光榮稱號,并適當給予物質獎勵;對未完成義務植樹任務或無故不履行義務植樹義務的單位,要進行批評教育、責令補植或罰款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