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禮
[摘 ? ? ? ? ? 要]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高職要擴招100萬且于2019年要完成此目標,一時間全國上下都在熱烈討論高職擴招,主要介紹了我國高職院校的招生歷史沿革以及此次擴招100萬的背景及對此次大規(guī)模擴招的一些疑慮及思考。
[關 ? ?鍵 ? 詞] ?高職擴招;招生沿革;擴招背景;影響
[中圖分類號] ?G710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07-0016-02
一、擴招的歷史背景及原因
2019年初,國家推出了高職擴招100萬計劃,高職教育的發(fā)展迎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到了2019年末,教育部公布了“雙高計劃”。每年投入20余億支持職業(yè)教育“雙高計劃”?!半p高計劃”,這是繼我國普通高等教育“雙一流”后,國家在職業(yè)教育領域的一次重要制度設計,“雙高計劃”共有197所高職學校入選。筆者所在單位有幸入選雙高計劃專業(yè)建設群A類。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1999年,中國教育史上出了一件大事——高校擴招。擴招將近60萬人,當年的招生總數(shù)才150萬,擴招人數(shù)達到招生總人數(shù)的近一半。對比1999年的高校擴招,2019年高職擴招100萬,招生總人數(shù)830萬。感覺上100萬好像挺多,但是與20年前的擴招相比,這次擴招因為已有大學生基數(shù)大,所以從比例上看,擴招規(guī)模不如20年前。
從表中我們可以直觀看到,20年前后數(shù)量上的差異,1999年的50萬大學生與2019年的100萬高職生相比,數(shù)量不是一個級別的,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遠遠沒有20年前來的震撼。20年前的高校擴招,主要原因是為了刺激經濟。1998年正值亞洲金融危機。工人大量下崗,社會矛盾加劇。為了拉動內需,國家決定從教育入手,開始高校擴招。
視角回到2019年3月,在“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高職擴招的目的是為了確保經濟在合理區(qū)間運行。目前國家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的出臺,刺激社會急需大量高技能型人才。同時,下崗人員再就業(yè),必將要學會新的技能。哪里學?怎么學?高職院校將是提升學歷與技能的非常好的場所。高職擴招能夠提升產業(yè)工人的技能,增加就業(yè),這是經濟任務,也是政治任務。
二、地方各高職院校對此次擴招的疑慮
2019年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上提出要擴招100萬且在年內完成。從政策的提出到落實,到地方各省,最終到各個高職院校,執(zhí)行的力度是不一樣的,也有一些地方會存在如下疑慮。
1.在兩會這個時間節(jié)點提出這個問題,年初提出,年底驗收,按照傳統(tǒng)的招生方式主要是集中在高考,高考結束后,根據(jù)分數(shù)高低,逐批次錄取。擴招沒有形成制度性、常規(guī)性的政策,目前還不明朗,2019年擴招了,2020年、2021年還招嗎?政策是否有延續(xù)性?擴招100萬,是國家新的戰(zhàn)略還是為了解決結構性就業(yè)壓力的應急之策。后續(xù)的政策預計性不明朗。
2.此次高職擴招,時間緊,任務重,是否會采取“注冊制”的入學形式,或者“寬進嚴出”的教學方式,對考試招生帶來的影響,以及社會是否會認為,人人都能讀高職,高職文憑的含金量在此次擴招中是提升了還是降低了。社會對高等教育“注冊制”入學的接納度如何。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的招生部門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社會上對高職擴招還是較為認可的,尤其是能夠符合條件,來參加考試報名的考生,對于他們來說,提升自身學歷就是提升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我也和中職院校的老師進行了一定調研,發(fā)現(xiàn),中職的老師是十分抵觸高職擴招的。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在應試政策的大環(huán)境下,中職的老師可以提出“你不好好學習,就上不了大學”,2019年的擴招是什么樣,那些考不上大學的學生,統(tǒng)統(tǒng)讓他們去考高職,結果這些學生和勤勤懇懇努力學習的學生考到同一所高職甚至是更好的高職。還有中職學生一些參加技能競賽的同學,獲得全國的獎項后,可以免試升學,但中職最頂尖的學生進入本科院校的渠道還不是特別通暢。筆者所在學校和浙江理工大學合作的四年制高職,四年培養(yǎng)、教學、生活都在高職院校,畢業(yè)后發(fā)本科文聘。四年制高職試點運營了多年,第一批四年制高職學生已經畢業(yè),還是在小規(guī)模、小范圍的嘗試。未來這個渠道如何規(guī)劃,目前政策不明朗。
3.對地方民辦本科院校的沖擊。我們國家在1998年大學開始擴招,主要是本科層次,為了滿足擴招,成立一大批民辦獨立院校,使我國的高等教育滿足了很大一批人需求,讓更多的人能夠讀大學,但是將近20年的擴招下來,2018年大學應屆畢業(yè)生人數(shù)達到了830萬,每年要解決那么多的大學生就業(yè),這是壓力非常大的一件事,就業(yè)乃民生之根本。目前,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能夠“井水不犯河水”,完全是行政的力量在干預,設置不同的分數(shù)線,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其所。但是此次高職擴招100萬,目前人口紅利已經消退,從歷年高考人數(shù)的情況分析,參加高考的人數(shù)從2008年開始從峰值下降,全國高考報名人數(shù)在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峰1050萬人之后開始下降,目前趨于穩(wěn)定,每年在900萬左右,所以此次高職擴招中,應屆高中畢業(yè)生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下崗失業(yè)人員和退役士兵,盡量不去動原有的蛋糕,而是擴大盤子,另謀蹊徑。不過在當前就業(yè)難的環(huán)境下,學生也越來越現(xiàn)實,越來越理性,與其讀個不咋樣的民辦本科,不如讀個高職,學個技術,有個一技之長,加之國家對“工匠精神”的推崇,在就業(yè)的導向下,可能會對部分本科院校造成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