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強
高階思維是指發(fā)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它在教學目標分類中表現為分析、綜合、評價和創(chuàng)造。高階思維是高階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創(chuàng)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高階思維能力集中體現了知識時代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是適應知識時代發(fā)展的關鍵能力。發(fā)展學習者高階思維能力蘊含系列新型的教學設計假設。
中學語文的教學與測評應著力于思維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提升。這不僅源于語文這一社科類學科融匯文學、語言學、美學、歷史學、哲學、人類學等諸多學科群的科學范疇,而且也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學科教學應該回歸學科教育的愿景與歸宿、意義與價值。就教育理論而言,學科教學和學科測評在目的、目標與指向上是同向一致的,學科測評是為了進一步促進與檢測學科課堂教學的效能目標,同時也應以學科教學著眼的核心素養(yǎng)為測評導向。教是為了學,這個“學”既可指名詞“學生”又可指動詞“學習”,既是教學對象也是教學行為,主體性指向可促進學科教學與學科測評應該是和合共生、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的。
在普通中學語文現實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目標性太過明確、指向性過于凸顯,這就導致了教師心中淡漠了學習生命主體(學生)的思維生成,忽視了受教育者生命對象互動參與解構和選擇性重構的思想成長。在全社會對教育普遍重視且心態(tài)近于焦慮焦灼的社會大背景下,普通中學通過升學率贏得社會口碑和美譽度,進一步最大程度上滿足與迎合學生家長的期待訴求,同時也是學校未來發(fā)展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自身剛需。功利性教學以考試測評為臬圭,這就自然而然催生了校外教育輔導機構宣傳廣告中的研究××學科中高考應試技巧與答題模板套路的“金牌專家”。廣大家長和學生在臨近中高考復習沖刺的幾個月幾乎將相關學科“萬能模板”點鐵成金式的點撥推向瘋狂的高潮。哪怕是經濟拮據的家庭,為了孩子能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也不惜賭博式砸錢,虔誠膜拜研究中高考的“提分專家”,視其為學生們考試提分的“魔法棒”。
就目前高考全國語文考卷和自主命題試卷而言,語文考卷的設計都有相應的“語言文字運用”“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寫作”與語言、思維、審美、文化這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相對應創(chuàng)設。如何破解語文教學身陷“套路”“模板”泥潭無力自拔的誤區(qū)與困境,這是每一位中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一、中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測評考查存在的問題
1.現代文閱讀文本類型形式固化為答題模板程式化興起埋下“伏筆”
現代文閱讀文本問題設置與設計的高度類型化為所謂研究中高考的“考試專家”總結概括相應的題型答題經典模板鋪設了“套路”之門。目前中考語文閱讀包括記敘文閱讀、說明文閱讀、議論文閱讀和文言文閱讀,高考語文閱讀包含社科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和古詩文閱讀。相比較而言,初高中語文現代文本閱讀理解有一定的承續(xù)性、銜接性和一致性,終結性測評考量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能力層級有所提升,但由于考題類型的趨同化、同質化,所以應試技術技巧對得分點的高度概括與定向厘定就自然而然成為眾多學生趨之若鶩“多快好省”的高分“法器”?,F代文閱讀的學習相當一部分流于前人或教師評析的機械記憶,或生吞活剝而拾人牙慧、鸚鵡學舌,或囫圇吞棗展開斷章取義標簽式閱讀。面對現代文的閱讀學習,有多少中學生在語文考試之前突擊識記、死記硬背,有多少中學生只為拿到多一點的語文考試分數而舍本逐末、緣木求魚?,F代文閱讀文本問題設置的類型固化造成學生答題模板程式化。這也是目前中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力倡群文閱讀與“整本書閱讀”的原因所在,現代文閱讀答題模板程式化也會導致“淺閱讀”和不閱讀的惡劣后果。
2.古詩文閱讀文本的話語轉譯隔膜囿于考查低階思維能力怪圈
古詩文閱讀教學與測評的教育意義與學生主體時代話語多元解讀的錯位,從某種意義上說削減了中學生對古詩文的深度閱讀,同時也固化了學生鮮活且富有張力的思維生成解讀。古詩文閱讀教學在內容與形式方面存在“語言文化隔膜”,這就無法實現古詩文閱讀對祖國青少年的文化“濡化”、精神“鈣化”和思想“活化”作用。古詩文閱讀教學缺乏支撐學習主體自主成功研習的設計,增加了中學生主體性自主學習與閱讀文言詩文的壁壘與障礙。大多數中學生對古詩文閱讀的現實主義功利化和現世話語的多元個性化理解,使其與語文教師古典主義理想化、權威話語的一元共性解讀指向之間的解讀裂縫愈顯突出,教師的“共同話語”與學生的“興趣話語”的差異鴻溝愈加凸顯,師生學習的思想精神層面的對話共鳴場域愈加離散或偏趨消解。中學古詩文閱讀測評試題編制未能著眼于中學生學習主體興趣生長點的專題性深拓與拓展性融合建構。學生古詩文閱讀自主學習需要破除漢語文言系統(tǒng)的壁壘、古代思想文化的差異,會產生偏失疏離性認知的負向逆遷移,是導致學生古詩文標簽式、碎片化、浮泛化、失語化學習的重要方面。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積淀與提升過程是一個效能優(yōu)化且循序漸進的發(fā)展生成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伴隨著體認解構與融合建構的辯證統(tǒng)一過程。古詩文閱讀理解學習,是一個規(guī)則遵從—自主認同—內化探究的心理認知發(fā)展過程。只有為中學生消除通往古典文選文本文字語言層面的閱讀障礙,才能在語文古詩文教學與測評中建構融合小學—初中—高中“三段一體”相互銜接貫通的文言知識技能和古典文化素養(yǎng)體系。中學古詩文教授習練要與考試測評權重相匹配,與考查目標設計編制同向度的專題。
3.學生記憶儲備對話題材料寫作視角相對開放多元的程式化選擇的套用趨同
寫作話題材料結構的封閉僵化為作文框架程式化泛濫留下滋生溫床。功利性趨同選擇是人類之人性最真實的現實表現,寫作話題的主題提煉概括的類型化,作文立意視角的開放多元與選擇單一性趨向同質化。這都催生了程式化“模板作文”和記憶性拼接組裝的同質化、類型化作文“犯濫成災”。寫作話題材料抽象性象征意味的提煉概括趨向哲理指向的單一趨同。只要學生對作文話題提煉概括主旨和材料審題立意把握不失偏頗,那么中規(guī)中矩的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達到中高考作文平均分左右的成績。這一方面局限了寫作多元化思想精神與情意智能的全面多向度墾拓提升,另一方面也使每年中高考語文試題創(chuàng)制者們自覺不自覺囿于往年中高考作文平均分的作文編制禁忌。單向度與多向度的作文話題材料結構類型與學生寫作便利性趨同選擇儲備式記憶的創(chuàng)作路徑背向而行,不能目的與手段統(tǒng)一、同頻共振,只能漸行漸遠相悖離。
4.寫作材料內容與命題方向趨同化、同質化
學生寫作缺失從材料中切入角度的發(fā)散思維過程,而受自身儲備材料的限制,學生在考場上將過多精力用在試圖將作文材料與儲備素材之間建立關聯(lián)(可是大部分考生將這種關聯(lián)牽強對接、割裂嫁接、異質拼接)。這種套作和拼湊了中學幾年積攢儲備的典例材料,使寫作過程被肢解成結構程式化、文章文理意脈斷裂、材料內容碎片化拼接的記憶式“復”作。中高考作文寫作應該很大程度上包含即興創(chuàng)造、原生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生發(fā)的高階思維生成過程,同時伴隨著學生情智創(chuàng)新思想覺解。作文寫作的“套路”終將禁錮思想、僵化思維、束縛心靈、桎梏精神。這種中學語文寫作的測評考核被“模板”化、程式化、“套路”化、技巧化,消解了學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消損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與發(fā)展,碾壓了學生未來創(chuàng)新智能的成長,割裂了學生的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的和合共生。
二、提升學生高階思維素養(yǎng)的閱讀寫作教學與測評策略探索
1.現代文閱讀文本類型形式的豐富多元開放引生深度思維
現代文閱讀文本類型形式豐富多元與人們的社會生活同頻共振、相融相生,現代文本的閱讀匯聚了人們思想智慧的靈光、精神暖心的情懷、理性思辨的睿智、人文薈萃的熔鑄、語言話語的審美和社會情意的觀照?,F代文閱讀的測評考核應該植根于文本信息,同時又應進一步墾拓思維的深廣度,聚焦于評析問題、解決問題。豐富多元開放的現代文本閱讀考題測評應在問題設置的重要文本關節(jié)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文本形式完整處撕裂“空白”“缺口”,引導學生深廣度的原生思維成長與發(fā)展。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制延展性對比閱讀評述,應該編制立足文本信息又鏈接比較閱讀觀照的鑒賞評述性測評考題,同時還應該通過中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考題立足于思維升階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制撬動課堂教學“思維成長生態(tài)”的升級。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聚焦于“學生主體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定位于學生主體思維的生長發(fā)展與進階創(chuàng)新。
2.古詩文話語轉譯能力考查難度重心下移,高階文化思維素養(yǎng)上移
普通中考語文試卷古詩文部分的分值約占卷面總分的17%左右,普通高考語文試卷古詩文部分的分值約占卷面總分的23%左右,但是中學生在語文中高考古詩文部分測評實際得分占該部分卷面總分值的約40%。普通中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設計與測評應針對中學生不同學情的“最大公約數”和“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中高考語文學科古詩文核心素養(yǎng)“設境”的試題,對于普通中學語文古詩文的考試測評及其試卷編制應基于提升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教學、服務語文素質教育進行編制。將普通中學文言文“讀懂文本”“讀懂作者”“讀懂自我”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維度與字面理解層推論理解層、評賞理解層的考查目標進行對接匹配、指向關涉。普通中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設計與測評應在作業(yè)習練系統(tǒng)、考試考查設計上進行相匹配、同向度的閱讀理解賞析和探究性思辨學習,同時也應注重對每一位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基礎性文化文學素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習練與測評設計。普通中高考語文考試改革在逐步提高文言文在語文測評試卷中的比重,但是如果不能充分確保提升古詩文課堂教學的效能,那么就會導致普通中高考語文測評中文言文部分較之其他部分的中學生平均得分率普遍偏低。這一結果,一方面說明了在古詩文閱讀教學與測評過程中,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和學生的學習效能感都比較低。另一方面,這樣會導致普通中學語文古詩文教育教學陷入惡性循環(huán)。因此,普通中學語文古詩文閱讀教學應與測試改革相向而行、同頻共振。首先,提升中高考語文古詩文教學與測評的分值、權重,使其相均衡匹配。其次,改革以往“古詩文閱讀”只是讓中學生賞析一首古詩詞的測評方式。再次,創(chuàng)制兩首古詩或一詩一詞并舉以拓寬、深化學生古詩文閱讀視域和提升學生比較閱讀賞析的眼光。初中語文古詩文文本的閱讀聚焦于課內文本閱讀,側重于課內語文教材文言閱讀理解的回歸性、比照性。高考語文古詩文測評“名篇名句默寫”考題中取消機械性背記,代之以“情景式默寫”考試題型,使古詩文教學與測評上創(chuàng)設相關聯(lián)的知識、技能與“精神塑造”得以觀照回歸,注重文言文與白話文這一漢語不同時代語境話語體系在當代中學生書面訓練中個性化表達的相生相榮。
3.寫作話題材料的結構開放原生承接“整本書經典閱讀”
中高考語文作文話題材料的結構應該多維開放,學生展開寫作的視角多元豐富,立意角度能夠充分彰顯學生思想的深廣度和思維的高階發(fā)散。承接“整本書經典閱讀”的作文話題材料的中高考測評編制能夠引領中學生通過日常易忽略的事物情境的思想生發(fā)升級高階思維素養(yǎng)?!罢緯浀溟喿x”是為了糾改學生碎片化、標簽式和浮泛式功利淺閱讀的積弊。品讀經典和重構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導向作文設計搭建在“整本書經典閱讀”話題材料上創(chuàng)制情境式、對話式、評述式的多向度延展性寫作。實時原生性、創(chuàng)新性寫作是破解記憶性模板作文、積攢式拼接作文的源頭活水,也是聚焦“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高考作文寫作的必然改革路徑和戰(zhàn)略選擇。通過凸顯中高考這一指揮棒的教育教學導向作用,創(chuàng)制結構開放原生承接“整本書經典閱讀”話題材料寫作勢在必行,也是提升高階創(chuàng)新思維素養(yǎng)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題中應有之義。
4.寫作材料內容與命題方向承續(xù)對焦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原生創(chuàng)新思維
今年高考全國Ⅰ卷和Ⅱ卷作文題命制在創(chuàng)新性方面贏得了一致好評。這是寫作材料的“大語文”創(chuàng)新命制的積極探索,作文材料融匯了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話語形式,兼具古代歷史語境與當下現實情境。通過創(chuàng)制設計故事情境的描述及其相關再評述,引領學生思想的深廣度和提升高階思維。這樣的寫作測評融合了歷史與現實的際會、古今思想與精神的交匯。聚焦于“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寫作測評,定位于貫通和整合自言體與代言體的話語表達。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消解了“模板寫作”“千篇一律”與“套路寫作”因陳相襲的作文誤區(qū)和書面表達“怪圈”。富于跳躍性的作文話題材料的創(chuàng)制,架設了“讀書破萬卷”閱讀與“下筆如有神”寫作之間的相榮相生。匯集前面現代文閱讀解構與融匯社科類、文學類、實用類文本寫作建構的“讀寫共同體”“教學共同體”和“測評共同體”。
結語
初中階段語文閱讀與作文教學測試要注重學生閱讀寫作文本的基礎性知識和分析評鑒能力的兼顧。高中階段語文閱讀與作文測試要更加注重學生文本賞析評鑒、探究運用能力水平提升考查。要想充分有效提升中學生的高階思維素養(yǎng),就必須使普通中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測評盡可能架設“回歸生活、回歸讀書”和“思維發(fā)展、思想提升”的閱讀寫作教學測評紐帶,促進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性、個性化讀寫能力的全面澆筑生成。要關注中學閱讀與作文教學測評難易梯度的系統(tǒng)化設置,關注中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測評對師生合作生成性解構與研究性重構,唯有如此才不至于使中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測評趨于效能弱化、效果虛化、目標空殼化。
[作者通聯(lián):河北保定市東方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