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振風(fēng)(永城市人民醫(yī)院全科醫(yī)學(xué)科 河南 永城 476600)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室長期容量負荷過重或壓力,導(dǎo)致心肌收縮能力減弱,難以維持機體所需心排血量,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近年來隨著生活環(huán)境惡化、生活節(jié)奏加快,該病患病率不斷增加,且具有較高的致殘、致死率,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2]。目前強心劑、利尿劑、AECI抑制劑等是西醫(yī)臨床常用藥物,雖可改善臨床癥狀,但療效不盡如人意。慢性心力衰竭屬于中醫(yī)學(xué)中“水腫”“胸痹”“心悸”等范疇,屬本虛標實之癥,故臨床治療需遵守標本兼治原則,從而提高臨床療效[3]。鑒于此,本研究將探求慢性心力衰竭采用自擬丹芪補心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對其心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6年4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經(jīng)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通過,按單盲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29例;年齡39~73歲,平均(55.86±4.25)歲。觀察組中男24例,女27例;年齡39~74歲,平均(55.92±4.3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西醫(yī)符合《2018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亮點》[4]診斷標準,中醫(y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5]中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屬陽虛水乏證;無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知情研究內(nèi)容,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易過敏體質(zhì);合并腎臟功能不全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口服依那普利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813),起始劑量為2.5mg/次,bid,目標劑量為10mg,bid;口服螺內(nèi)酯片(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070),20mg/次,bid,逐漸增加劑量,最大劑量不超過100mg/d;口服地高辛(成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2119),0.125~0.25mg/d;口服美托洛爾片(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169),起始劑量為6.25mg/次,bid,目標劑量為50mg,bid;纈沙坦(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126),40mg/次,qd,目標劑量為160mg,bi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加服自擬丹芪補心湯。基礎(chǔ)方:人參、丹參、黃芪各20g,干姜各15g,生地黃、麥冬、附子、桂枝各10g,阿膠、炙甘草各5g。肺瘀咳嗽痰多者加杏仁10g、厚樸12g;胸悶憋氣者加薤白12g、瓜蔞30g。1劑/d,水煎取汁200mL藥液,于早晚溫服。兩組均連續(xù)治療6周。
1.5 評價指標 治療前、治療6周后采用心臟超聲檢測兩組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每搏輸出量(SV)、左室舒張末徑(LVDEd)等心功能指標;于治療前、后兩組均行6min步行距離試驗,測量6MWT變化情況。采取兩組治療前、后清晨空腹肘靜脈血,離心取血清后,采用熒光免疫分析法檢測血腦鈉肽(BNP)水平;記錄兩組治療期間有無過敏、惡心、頭昏等不適情況。
1.6 療效評估 6周后,兩組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評估,顯效:心功能提升≥2級,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心功能至少提升1級,臨床癥狀減輕;無效:心功能及臨床癥狀無好轉(zhuǎn)??傆行蕿橛行省@效率之和。
1.7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統(tǒng)計。以n和%表示臨床療效、不良反應(yīng),采用χ2檢驗;采用“ ”表示心功能,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較觀察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χ2=5.299,P=0.021)。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51) 例(%)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51)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觀察組 29(56.86) 19(37.25) 3(5.88) 48(94.11)*對照組 22(43.14) 18(35.29) 11(21.57) 40(78.43)
2.2 心功能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功能各項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0.059、0.063、0.042,P=0.953、0.950、0.967);治療后,對照組LVEF、SV均較觀察組低,LVDEd較觀察組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8.994、8.009、3.958,P=0.000、0.000、0.000)。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心功能水平對比(,n=51)
表2 治療前、后兩組心功能水平對比(,n=51)
注:治療前與對照組相比,*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LVEF(%)SV(mL)LVDEd(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10±5.14* 59.42±6.74# 40.30±3.22* 54.72±5.41# 58.69±7.25* 50.34±4.66#對照組 40.16±5.16 46.86±7.35 40.26±3.18 46.25±5.27 58.63±7.22 54.26±5.32
2.3 兩組治療前后6MWT、BNP比較 兩組治療前6MWT、BNP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0.079、0.060,P=0.937、0.952);治療后,對照組6MWT較觀察組低,BNP水平較觀察組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 學(xué) 意 義(t=4.907、7.972,P=0.000、0.000)。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6MWT、BNP對比()
表3 治療前、后兩組6MWT、BNP對比()
注:治療前與對照組相比,*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6MWT/m BNP/ng·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26.58±38.41* 480.65±40.33# 596.26±74.32* 302.14±52.33#對照組 327.19±39.22 520.34±41.36 597.14±73.47 221.64±49.62
2.4 不良反應(yīng)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xiàn)惡心者2例,過敏者2例,頭昏者1例,總發(fā)生率為9.80%;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者1例、過敏者1例,頭昏者1例,總發(fā)生率為5.88%,組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χ2=0.136,P=0.461)。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發(fā)展終末端,具有較高患病率和病死率,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西藥是臨床治療該病的常用手段,其中螺內(nèi)酯片屬于醛固酮的競爭性抑制劑,通過阻斷Na+-K+和Na+-H+交換,從而控制醛固酮水平,進而預(yù)防心肌纖維化,延緩心衰進程;依那普利片可抑制血管緊張素Ⅰ轉(zhuǎn)換成Ⅱ,減少醛固酮的分泌,進而降低血管阻力,擴張外周擴張,減輕心臟前后負荷,改善心功能[6]。地高辛對心臟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強心肌收縮能力,減緩心率,從而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臟功能。美托洛爾片屬于β受體阻滯劑,可間接或直接的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改善心肌β受體密度,降低心臟交感神經(jīng)活性,從而增強心臟自主調(diào)節(jié)能力;纈沙坦屬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抑制劑,通過競爭性拮抗AT1受體并刺激AT2受體,從而有效的擴張血管,同時對血管緊張素及AT1受體介導(dǎo)的醛固醇釋放具有抑制作用,從而降低血壓水平。但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單獨使用西藥治療雖可緩解癥狀,但長期服用不良反應(yīng)較多,且部分療效不理想[7]。因此,尋求一種有效治療方式對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臨床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中醫(yī)學(xué)認為,慢性心力衰竭病變部位主要在心,累及腎、脾、肝、肺等諸多臟器,屬本虛標實之癥,而血瘀是病理中心環(huán)節(jié),心氣陽虛是病理基礎(chǔ),水濕和痰飲為主要產(chǎn)物,故活血利水、益氣溫陽為本病治療關(guān)鍵。故臨床治療需有效活血、補陽、利水、通經(jīng)、益氣[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心功能、總有效率、6MWT、BNP水平均較對照組優(yōu),且無嚴重不良反應(yīng),由此可見,自擬丹芪補心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安全可靠。丹芪補心湯中人參具有通經(jīng)舒脈、補益元氣之效,丹參具有涼血消癰、活血祛瘀功效,黃芪具有利尿消腫、健脾益氣之效,干姜具有回陽通脈、溫中散寒功效,四者均為君藥;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功效,附子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功效,桂枝具有助陽化氣功效,阿膠可輔助周身氣血正常運轉(zhuǎn),麥冬具有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功效,四者均為臣藥;炙甘草具有益氣、補脾胃、調(diào)節(jié)諸藥功效,為佐藥。諸藥聯(lián)合使用共奏補陽益氣、活血化瘀、利水消腫之效。中藥與西藥聯(lián)合使用,利用不同作用機制,達到優(yōu)勢互補之效,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現(xiàn)代藥理試驗表明,益氣養(yǎng)陰類中藥,如黃芪、人參、麥冬等可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滅活自由基,減輕自由基損傷隨用,從而減輕心肌細胞損傷;丹參具有擴冠、降至、抗炎等作用,還可逆轉(zhuǎn)由AngⅡ引起的心肌成纖維細胞的增生,抑制心肌肥厚。且方中附子具有較強的強心作用,煎煮時間越久,其毒性越低,強心效果更為顯著,諸藥聯(lián)合使用可進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9]。
綜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采用自擬丹芪補心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運動耐受力,提高臨床療效,降低血BNP濃度,且不增加不良反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