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維
(哈爾濱輕工業(yè)學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心理健康課程是中職學校的必修課,關注的是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職業(yè)規(guī)劃、職業(yè)道德等。中職學生屬于特殊的學習群體,他們大都經(jīng)歷過中考的失敗。社會上很多人都給中職學生打上了“問題孩子”的標簽。這一偏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中職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視學生的內心需求,疏導他們敏感、自卑等負面情緒,讓他們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1]。首先,中職學??梢蚤_設校園心理咨詢室,注重對學生隱私的保護,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心理輔導。其次,教師要改變心理教育的方式,積極開展多元化教學。最后,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建設范疇,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心理測試等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很多中職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很多家長對職業(yè)教育存在著偏見,把中職教育當做是學歷的跳板。這在間接上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很多中職學生內心敏感而自卑,性格比較反叛,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例如,沉迷網(wǎng)絡游戲、抽煙喝酒、個別校園欺凌等現(xiàn)象,這些都為心理健康教育敲響了警鐘。因此,中職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學生的內心需求出發(fā),分析本校學生存在的心理困擾,并把這些心理需求融入到教學中。例如,教師可以融合中職學生感興趣的網(wǎng)絡游戲、網(wǎng)紅直播等內容,向學生講解網(wǎng)絡文明,引導學生文明上網(wǎng)、理智上網(wǎng),把互聯(lián)網(wǎng)當做是學習、生活和娛樂的工具,拒絕“玩物喪志”現(xiàn)象,幫助學生克服網(wǎng)癮。其次,心理教師還可以融入挫折教育,引導中職學生正確看待職業(yè)教育,勇敢面對考試、社會實踐中的每一次挫折,從容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奮勇拼搏和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最后,心理教師還要重視責任感教育,可以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職業(yè)精神、社會責任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導中職學生潛心學習專業(yè)技能,熱愛本職工作,樹立“大國工匠”的遠大目標。[2]
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羞于咨詢心理問題。筆者認為,中職學校應該選拔優(yōu)秀的心理健康教師,開辦校園心理咨詢室,保護學生隱私,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心理健康教師可以組織心理測試,預知學生的心理問題,鼓勵學生到心理咨詢室咨詢,了解自己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從而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引導學生進行情緒的宣泄,逐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此外,心理咨詢室可以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為學生講解專業(yè)的心理知識。例如,結合學生喜愛的青春題材電影《少年的你》,分析主人公求學、人生經(jīng)歷,講解青春期心理,進行普法教育,讓中職學生意識到法律就在身邊。心理教師還要正確面對青春期心理問題,面對學生的叛逆心理,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心理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tài)。
在實踐教學中,心理健康一直屬于邊緣學科,并不受廣大中職師生的重視。筆者認為,心理健康教師要積極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開展個性化教學,讓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心理劇演出,根據(jù)一些真實的法治案件、青春電影、課本劇等進行演出創(chuàng)作,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故事的理解、所學心理知識自主編寫劇本。學生在編寫劇本、心理劇演出中可以加深對心理知識的了解,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讓學生愛上心理健康課。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針對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例如,針對中職生手機、上網(wǎng)問題,教師可以從心理學上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
筆者認為,中職學校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結合本校專業(yè)特色、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首先,學校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室開設匿名信箱,接收學生的咨詢信件。心理教師要為學生咨詢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重塑學生學習、生活的自信心。其次,學??梢匝堃恍┓蓪<?、教育家定期到學校進行講座,為學生講解基本的法律常識,甄別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信息,拒絕暴力游戲、拒絕盲目攀比等不良生活習慣;講解職業(yè)人才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幫助學生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激勵中職學生為夢想而努力拼搏。最后,學校還可以展示本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一些事跡,激勵中職學生努力學習技能,提升他們的職業(yè)競爭力。
總之,中職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心理、情緒上的變化,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教師要鼓勵每一個學生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讓學生努力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