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窮人算是窮到了家。他們寧愿位列一支窮人的隊伍之首做一輩子窮人,也不愿跑到一支富人的隊伍之尾去做一會兒富人?!边@是一位名叫手島佑郎的學(xué)者在中國講猶太商法時的觀點。
他講的題目是《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先后在以色列和美國專研猶太商法已達30余年的手島佑郎不愧是個博士。他在簡要講述猶太史和猶太圣典《塔木德》、講述它們與《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的關(guān)系之前,先說起了2個極短的故事。
——在每一個猶太人家里,當(dāng)小孩稍稍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典,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經(jīng)書上那滴蜂蜜。
——猶太人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母親同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突然起火,你會帶什么東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錢或鉆石,那么母親會進一步問:“有一種無形、無色也無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要是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應(yīng)帶走的不是別的,而是這個寶貝,這個寶貝就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隨著你?!?/p>
手島佑郎一一例舉了猶太商法的32 種智慧。這時,一位遲到的聽眾遞上一張紙條,問:“什么是猶太商法?!?/p>
手島佑郎大聲說:“我在解釋之前,先向你提3個問題吧?!?/p>
“第1個問題,如果有兩個猶太人掉進了1個大煙囪,其中1個人身上滿是煙灰,而另1個人卻很干凈,那么他們誰會去洗澡?”
“當(dāng)然是那個身上臟的人!”
“錯!那個被弄臟的人看到身上干凈的人,認為自己一定也是干凈的,而干凈的人看到臟的人,認為自己可能和他一樣臟,所以是干凈的人要去洗澡。”
“第2個問題,他們后來又掉進了那個大煙囪,情況和上次一樣,哪個人會去澡堂?”
“這還用說嗎,是那個干凈的人!”
“又錯了!干凈的人上一次洗澡時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臟,而那個臟的人則明白了干凈的人為什么要去洗澡,所以這次臟的人去了?!?/p>
“第3個問題,他們再一次掉進大煙囪,去洗澡的是哪個?”
“這?是那個臟的人。不,是那個干凈的人!”
“你還是錯了!你見過2個人一起掉進同1個煙囪,結(jié)果1個人干凈,1個人臟的事情嗎?”
黑壓壓的聽眾一時寂靜,只有手島佑郎的聲音在回響著:“這就是猶太商法,這就是《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的靈魂。窮是一種切膚沒齒的感受,富是一種矜持倨傲的狀態(tài)。窮人贊羨富人積累財富的結(jié)果,卻忽略了富人通達財路的智慧。
“窮到富的轉(zhuǎn)變是大多數(shù)人憧憬的,但沒有致富的思想和手段,富有殷實只是聊以自慰的幻想。窮人不能只是慨嘆命運不濟。窮人只有站在富人堆里,汲取他們致富的思想,比肩他們成功的狀態(tài),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致富的目標(biāo)?!笔謲u佑郎一口氣說完,現(xiàn)場立即響起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