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阿勒泰市第二中學 新疆阿勒泰 836000)
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過于單一,限制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英語教學中,閱讀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目前閱讀涉及到了閱讀前、中和后三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的教育。因為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性,教師只有從每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出發(fā),才能夠引導學生有效地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獲得一定的發(fā)展。本文將從閱讀三步法即閱讀前中后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出發(fā)進行探究,以期能夠找到一些可行性的建議,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目前,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得到了全面的推廣,素質(zhì)教育主要是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力。但是,因為學生的知識水平還有智力因素都是存在著差異性,教師如果能夠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分層教學,就能夠更好地落實因材施教,有效地發(fā)展每一位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獲得提升。
我們采用一些新的教學手段的意義,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分層教學能夠讓教師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為每個層次的學生提供學習的方案,加速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彼此之間進行競爭合作,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層教學所遵循的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所有的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地參與學習,還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緩解壓力,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喜悅,讓每一位學生的能力都能夠得到發(fā)展。[1]
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在閱讀前應該讓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的目標,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進一步地進行閱讀。在分層教學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層次的劃分。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基礎水平、知識能力還有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夠把相關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和探究,在教學中滲透教學思想,實現(xiàn)因材施教。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前,教師一定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How often do you exercie?教學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描述自己課余時間的安排。教師在預習階段,對于能力偏弱的學生,可以讓學生對課本中的單詞進行熟悉,比如幾乎不、家務、從來這些單詞;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shù)匕才乓恍┒陶Z和句式的學習;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能夠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主要的內(nèi)容和結構。教師通過明確的目標的設定,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了讀前的準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問題,從而挖掘出學生的潛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夠突破自己。例如,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可以對能力較差的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Which word is strange for you in this passage?讓學生能夠查閱不會的單詞,了解文章的大意;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需要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思考,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出這樣的問題: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What is the main idea?檢測學生對于本文的概括能力;但是,對于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提這樣的一些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in character?Can you retell the story?教師通過課堂中不同的提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調(diào)動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表現(xiàn)力,實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2]
一篇文章學習完后,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也應該有不同的課后指導策略。比如對于能力偏弱的學生,他們可能當堂課不能夠真正地將知識全部吸收和理解,那么教師就應該通過微課讓學生課下對于本篇文本的重難點進行復習。而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一些其他相關話題的文本讓學生閱讀,擴展他們的知識面,同時還能夠達到鞏固舊知識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時,教師應該引導能力偏弱的學生課下通過微課的學習鞏固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知識:dress up、take sb.'s place、It comes from an old Chinese story.等句式還有短語;而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就應該提供一些相關的篇目讓學生進行閱讀的練習,提高閱讀能力。[3]
隨著實踐不難看出,隨著長期的教育發(fā)展過程,教育理論與實踐工作也實現(xiàn)了多元化的發(fā)展。英語教師應該關注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旨在讓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激發(fā),更加關注其人格與個性層面的差異,有效地開展分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