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煥鳳
(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四聯小學 廣西南寧 530007)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在進行各種形式的教育改革,且取得了歷史性的進展。特別是近年來,相關部門已經逐漸意識到應試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并提出“素質教育”的口號。教育不止要注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同時還要重視養(yǎng)成學生的行為習慣。[1]但是由于區(qū)域限制、學生個體素質等方面的差異,其行為習慣也是各具特點。例如,在生源結構相對復雜的城中村小學中,城中村本地學生,家庭條件普遍較好,學生受家庭溺愛嚴重。另外,還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由于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家庭經濟條件不佳,父母更多的精力用于解決經濟來源上,而疏于對子女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管理?;诖耍疚尼槍Τ侵写鍖W校實際情況,對小學一年級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策略展開大致分析。
很多城中村學校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很多城中村家長尚不能正確認識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學前教育觀念相對淡薄,導致城中村小學生普遍存在接受學前教育程度較淺的問題,很多城中村小學生根本不懂課堂紀律。因此,教師應根據城中村一年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堂教學為契機,著重培養(yǎng)其課堂行為習慣。例如,當小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就可以以擊掌的方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并讓學生一齊喊:123,看黑板。通過如此簡單的課堂互動,學生們的思緒馬上會回到課堂教學中。另外,很多城中村一年級小學生還喜歡上課的時候趴在桌子上或者半躺在椅子上。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通過“挺胸、抬頭”等口號,矯正學生的錯誤坐姿。與此同時,還要對做得好的小學生適當的表揚,如獎勵小紅花等,抓住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實行榜樣教育,這是養(yǎng)成城中村一年級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最簡單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年級小學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在課堂上往往都是教師在上面自顧自地講,學生在下面若無其事地玩。甚至還有的學生趴著,有的學生斜躺著。再加上很多城中村家長忙于工作而疏于對孩子的管理,導致小學很多學生尚沒有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寫字時不是趴得太低,就是作業(yè)本斜放等。針對城中村一年級小學生這些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向學生強調正確讀寫姿勢的重要性,讓學生掌握讀寫“三個一”原則,并將這樣的要求貫穿于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中,養(yǎng)成正確的習慣,久而久之,自然就掌握了正確的寫字姿勢。
由于很多城中村小學生接受學前教育的程度較淺,識字量也不多。針對他們的讀書練習,通過以指認閱讀為主,或者唱讀,或者是一字一頓、一句一句地領讀。對此,為養(yǎng)成城中村一年級小學生正確的讀書習慣,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提升閱讀速度,首先要先讓其形成雙手捧書讀的正確讀書姿勢。有的一年級小學生捧書讀時眼睛要么離書太遠,要么離書太近,教師就可以提醒小學生: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讀書?學生們齊聲回答的:雙手捧書,眼離一尺。通過這樣容易記憶的口訣,久而久之,城中村小學生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由于很多城中村小學生家長平日忙于工作,很多小學生都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而爺爺奶奶又過于溺愛,導致很多城中村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首先要從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開始。[2-3]因此,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其生活自理能力。首先,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讓他們嘗試去完成班級衛(wèi)生。例如擦黑板、掃地、倒垃圾等,慢慢學,慢慢做,關鍵在于生活自理意識與責任意識的形成。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城中村小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要讓他們懂得珍惜并保持自己的勞動成果,很多一年級的小學生缺乏保持衛(wèi)生的意識,經常在教室中亂扔紙片、鉛筆屑等雜物,這時教師就要實時對小學生開展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讓其懂得體會他人的勞動辛苦,樹立保持勞動成果的意識,明白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不僅需要大家及時清掃,還需要大家的共同維護,保持良好的班級、校園衛(wèi)生是每個小學生的責任與義務。
城中村一年級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養(yǎng)成,不僅需要必要的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密切配合。教師要建立與城中村學生家長的密切聯系,并積極引導家長盡量讓學生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充分發(fā)展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因為家庭才是小學生生活、學習的主戰(zhàn)場。只有家長真正樹立這種意識,才能注重家庭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家長一定不要畏首畏尾,怕小學生這也不能干,那又怕磕碰到,要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學著去做,充分相信孩子,讓他們從小事做起,自己疊被子、疊衣服等,同時還要適當鼓勵并夸獎他們,建立小學生這方面的積極性,讓他們發(fā)現勞動的樂趣。如此一來,小學生們才會樂在其中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從而獲得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城中村學校小學一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小學生長期不懈的努力,需要小學教師耐心、細心的引導教育,同時還需要城中村家長的密切配合,多方協(xié)作形成合力,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