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我們能夠讓現(xiàn)在“長高”的垃圾山慢慢變矮,最終讓綠水青山取代垃圾山。
不經(jīng)分類、胡亂丟棄或處理的垃圾,會給人類健康帶來極大負擔,增加呼吸道感染、癌癥等疾病的患病率,同樣,也會為地球環(huán)境帶去威脅。
隨著中國上海等城市開始推行垃圾強制分類,垃圾桶前“苦思冥想”的人越來越多,在你我的努力之下,在不遠的將來,一座座垃圾山一定會被綠水青山所取代。
隨著6月25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最近上海居民們已經(jīng)在志愿者阿姨的靈魂拷問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開始了垃圾分類。
不久之后,上海不再成為垃圾分類的孤島——我國將有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那些被“你是什么垃圾”刷屏的吃瓜群眾,在不久的將來也許都將面臨著比高考更讓人焦頭爛額的考試,高考只有兩天,垃圾分類卻是每時每刻。
正當全國46個試點城市正如火如荼地為即將到來的垃圾分類準備時,在印度新德里卻仍然佇立著一座幾乎與泰姬陵比肩的垃圾山。
剛接近這個叫做加濟布爾的垃圾填埋場時,便能聽見兇悍的狗吠,然而這些狗看上去都十分虛弱,甚至會偶爾咳嗽。遠遠看去時,這仿佛是環(huán)繞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周圍的一個干旱高原,但并不是土壤,而是垃圾構(gòu)成了這片土黃色的高原。然而這僅僅只是一個例子。在新德里的周圍,還圍繞著另外三個大型垃圾填埋場,而在印度境內(nèi),則有上百個類似的垃圾填埋場。
一名生活在貧民窟的拾荒者以在此撿垃圾為生。他從垃圾堆里撿出塑料,并將其賣給回收工廠。
謝赫·拉辛,這名36歲的瘦小男子說:“這份工作在冬天會更簡單些。但是還好,我都能接受,我已經(jīng)習慣了。再說了,我也沒有別的選擇?!?/p>
謝赫從沒上過學。他19歲的時候搬到這個當時還叫加爾各答的城市。他與當?shù)氐囊幻咏Y(jié)了婚,生了四個孩子。他們安家于夾在垃圾填埋場和現(xiàn)代化地鐵站中間的一個貧民窟里。
每天中午,謝赫都會穿著拖鞋爬上這座垃圾山。他更喜歡在最熱的時候登山,因為這是一天中競爭最不激烈的時候。有時他八歲的女兒夏迪妮也會和他一起。
他首先得鉆過帶刺的鐵絲網(wǎng)——兩年前,因為垃圾受潮而發(fā)生“山體滑坡”,導致兩名當?shù)鼐用袼劳?,警察為了阻止像謝赫這樣的人進入而將鐵絲網(wǎng)放置在垃圾山旁。
然后,謝赫要穿過一條像護城河一樣環(huán)繞著垃圾山的臭水溝。他把水泥板扔進污水里當成墊腳石,小心翼翼地檢查它們是否能承受他的體重,因為他不想掉進污黑惡臭的臟水里。在“登山”過程中,謝赫的手常被垃圾劃破,他的背也常被帶刺的鐵絲網(wǎng)割破。而為了防止感染,他得經(jīng)常打針。
攀登到山頂后,謝赫用一根棍子快速地在土堆里翻找。大多數(shù)垃圾都被陽光曬得發(fā)灰。禿鷹在他的頭上盤旋俯沖,用它們的喙撕扯著塑料。
黃昏前,謝赫帶著一整袋垃圾“滿載而歸”。在一片貧民窟和垃圾山中間的空地上,他和鄰居們將不透明垃圾從透明垃圾中挑出來,又將錫紙從紙中挑出來。然后他們把分好類的垃圾塞進被水泥廠丟棄的黃色大袋子里。
謝赫在腐爛的垃圾中平均一天工作5個小時,然后把他撿到的垃圾分類,以150盧比的價格(約2美元)賣給中間人。
印度大部分的垃圾分類都像這樣。即使你在家中將垃圾分好類了,政府的垃圾回收者也會將它們一股腦地倒進卡車里面。這些垃圾在填埋場將會被再次分類,但不是通過政府,而是通過這些底層的窮人。
這座垃圾山在夏季100℃的熱浪中被烘烤著,釋放出煙霧和滲入地下水的有毒物質(zhì),散發(fā)著令人窒息的臭味,在夏日的光照下甚至會“辣眼睛”。有時候溫度過高,垃圾山還會自燃?;馂?zāi)很可能是由垃圾和有機物分解時釋放的甲烷和其他氣體引起的。
一名當?shù)蒯t(yī)生說她一天要診斷大約70個病人,包括嬰兒,他們都患有與垃圾填埋場污染有關(guān)的呼吸和胃部疾病。
正如加濟布爾垃圾填埋場,堆積的垃圾對人類有各種各樣的危害。除了占據(jù)人類寶貴的生存環(huán)境,影響農(nóng)業(yè)和工業(yè)發(fā)展外,垃圾中還有許多致病微生物,往往還是蚊、蠅、蟑螂和老鼠的滋生地,可能加劇某些傳染類疾病的傳播,比如瘧疾。
露天堆放的垃圾還會釋放大量有害氣體如氨、硫化物等,污染大氣環(huán)境。垃圾在堆放腐敗過程中還會產(chǎn)生大量的酸性和堿性有機污染物,并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每當下雨時,落入垃圾中的雨水就會變成滲濾液,它將嚴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這些垃圾產(chǎn)生的廢氣隨風飄散,使呼吸道疾病發(fā)病率升高,對人體構(gòu)成致癌隱患。地下水污染物含量超標,則會引發(fā)腹瀉、血吸蟲、沙眼等病癥。一些村莊甚至因為垃圾山的存在,10年間許多村民因患癌癥而死亡。
而目前垃圾山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用焚燒代替填埋。但垃圾焚燒會帶來二噁英污染物,它是地球上最致命的有毒物質(zhì)之一。據(jù)相關(guān)資料顯示,二噁英類污染物的毒性相當于砒霜的900倍、氰化鉀的1000倍。垃圾焚燒的氣體排放后可遠距離擴散,二噁英污染物一旦進入人體,會長久駐留,最終致癌。
也許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留意垃圾,可在缺乏人為干預(yù)的自然界卻早已出現(xiàn)了垃圾的身影。根據(jù)人民日報的數(shù)據(jù),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全部加起來可以繞地球420圈,而超過50種魚類被發(fā)現(xiàn)正在食用塑料垃圾。每年至少10億個海洋生物,因塑料制品而失去生命。
也許有些人還認為這聽上去和我們沒有太多關(guān)系,可殊不知因為食物鏈的富集效應(yīng),位于食物鏈頂端的我們卻在通過各種生物不斷在體內(nèi)積累著塑料微粒,而平均每人一周攝入的塑料微??杀恢瞥梢粡埿庞每ā?/p>
面對這些危害,垃圾分類就顯得刻不容緩了。垃圾分類將不同類別的垃圾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它不僅能節(jié)約資源,使得塑料等可回收垃圾能夠被再利用,更能幫助我們解決上述的各種問題。
比如,當有害垃圾如電池被統(tǒng)一妥善地回收起來,就能避免滲濾液危害土壤和水源。再比如,垃圾分類因為減少了對可回收垃圾的浪費,同時也能減少垃圾焚燒的數(shù)量,因此也減少了對大氣的污染。所以即使我們不在這被強制垃圾分類的46個試點城市里,“見圾行事”做好垃圾分類也十分值得提倡。
當然,除了垃圾分類,我們也可以想辦法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chǎn)生。比如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環(huán)保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等。
兩名來自巴厘島的小女孩,梅拉蒂· 維森和伊莎貝爾·維森,在2012年發(fā)起了“Bye-bye plastic bags”(簡稱“BBPB”)一個致力于抵制塑料袋的運動。巴厘島是世界聞名的度假勝地,但在這片海洋里卻有一團團“漂浮的煙霧”。在學校的幫助下,梅拉蒂和伊莎貝爾成立了BBPB團隊,并在全島范圍內(nèi)召集志愿者。這個團隊的日?;顒又饕ê灻堅负秃┣鍧?。這個團隊的成員們還設(shè)計了替代性環(huán)保袋,如網(wǎng)袋、可循環(huán)報紙袋、100%有機材料袋等。他們還在每個袋子上綴了一個海洋生物形狀的玩偶:海豚、烏龜、鯨魚……梅拉蒂和伊莎貝爾希望人們在用這些袋子的時候,能夠想起那些正飽受塑料垃圾折磨的海洋生物。
垃圾山上固然垃圾多,但還有垃圾桶前為了垃圾分類冥思苦想的你和我。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總有一天我們能夠讓現(xiàn)在還在“長高”的垃圾山慢慢變矮,最終讓綠水青山取代垃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