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世界著名坦克聚在一起比賽,你猜會比些什么?除了火力、機動性、防護力這三個經典項目,坦克們最愛比的就是身材。要知道,坦克對身材管理的重視程度絲毫不亞于愛美的人類。你一定很好奇,在坦克江湖,完美身材的標準是什么?歡迎來到坦克名流聚會現場,一起開開眼界!
長短暗藏玄機
坦克的身材管理比人類還精細。長、寬、高,每一項指標都有很多測量方法,比如車長就包括:火炮向前時的全車長、火炮向后時的全車長、單純的車體長等。
在這組出鏡的坦克中,論全車長(炮向前),“梅卡瓦”Mk1最短,只有8.63米;而“挑戰(zhàn)者”-II達到11.55米,全場最長。“梅卡瓦”Mk1是巷戰(zhàn)高手,執(zhí)行任務時要在大街小巷穿梭,對于這類坦克,小巧玲瓏才是王道。如果全車太長,炮管會碰到街巷拐角的墻壁,萬一車身被卡住,“陸戰(zhàn)之王”的面子還要不要?當然,若是不打巷戰(zhàn),坦克們便可以適當地放飛自我,車體長一點,在野外跨越壕溝時也會更輕松。
沖呀!跨越壕溝
反坦克壕溝專門為阻擋坦克行動而設,通常會挖得又深又寬,溝里埋上地雷,坦克一旦栽進去,就再也爬不出來了。一般來說,車體越長,跨越壕溝的能力越強。不過,坦克的重量、動力系統(tǒng),甚至駕駛員的車技也會影響越壕能力。身板嬌小的蘇系坦克開足馬力,照樣能沖過2.7米寬的壕溝。
寬窄豈能隨意
你發(fā)現了嗎?各坦克的車寬差別不大,基本都是3米多。相比車長,車寬幾乎沒有任性的資格,因為它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你絕對想不到,最大的限制來自鐵路。坦克為了保存體力,常常要通過鐵路運輸輾轉各大戰(zhàn)場。而大多數國家的鐵路標準運輸寬度限制在3.4米。為了舒服地乘坐火車,坦克們都不敢明顯地超出這條寬度“紅線”。即便是號稱“巨無霸”的德軍“鼠”式坦克,寬度也只有3.67米。當然,太窄了也不行,身材狹長的坦克在轉彎時,履帶容易從負重輪上脫落。
高矮各有千秋
在坦克江湖,高個子更受青睞嗎?那可不一定。二戰(zhàn)時,蘇聯的坦克崇尚低矮,身材矮小,就可以降低被敵人發(fā)現和擊中的概率。瑞典的“S”坦克更是把這種追求發(fā)揮到了極致,為了提高生存能力,它干脆不要炮塔,直接把火炮架在車體上,人送外號“無頭坦克”。不過,高個兒坦克的優(yōu)勢也是顯而易見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打得遠。美國的M1“艾布拉姆斯”、英國的“挑戰(zhàn)者”、德國“豹”式,身材都很高大,它們跟早期的蘇系坦克同框,就像大哥帶著小弟。南非“號角”坦克的身高甚至超過了3米,可以穿過灌木叢的遮擋,先敵發(fā)現,先敵攻擊。
車體高
坦克上有很多不同的設備,如炮塔、瞄準鏡、高射機槍等,因此車高數據有很多種。單純的車體高度決定著坦克的體積,對涉水能力也有影響,因為進氣口、排氣口都分布在車體上。車體矮的坦克,涉水深度一般會小一點。
車高(至炮塔頂)
這個數據直接關系到坦克在敵人的瞄準鏡中有多高,常被用來評價坦克的生存能力。蘇系坦克車高(至炮塔頂)約為2.2米左右,歐美的坦克多為2.48米左右。
車高(至最高光電設備)
炮塔上有炮長潛望鏡、車長周視熱像儀等多種光電設備,它們就是坦克的利眼,總是占據車身最高點,以便第一時間發(fā)現敵情。光電設備過高,則會影響坦克進門、過隧道。
坦克的秘密
長、寬、高這三項數據,對內,決定坦克內部空間的大小、乘員人數,以及車體設計;對外,關系到坦克有多大面積需要裝甲。而且,外形尺寸與坦克的體重息息相關。統(tǒng)計顯示,車長每縮短0.1米,車重能減輕200千克;車寬每減少0.1米,車重會減輕400~600千克;而車高每降低0.1米,車重將減輕1噸!
外形尺寸對坦克性能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所以坦克們格外注重身材管理。學會這些知識,你會發(fā)現,根據數據推測性能完全是小菜一碟??匆谎蹟祿?,你就能比別人獲得更多的信息,這預示著你在成為高階軍迷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當然,你還可以繼續(xù)鉆研,設計出真正的“陸戰(zhàn)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