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春
(蘇州大學實驗學校 江蘇 蘇州 215133)
音樂課程教學注重對學生文化情感的熏陶和培養(yǎng)。運用兒童音樂劇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培養(yǎng),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較為“唯美”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主動融入學習氛圍中,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兒童音樂劇表演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展開論述。
音樂劇起源于19世紀,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而兒童音樂劇作為音樂劇其中的一大板塊,與傳統(tǒng)的音樂劇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和不同。關聯性主要表現為音樂、舞蹈、美術和表演等形式,濃縮著喜劇文化特征和文學特點。不同之處則在于,兒童音樂劇表演是以兒童為主角,展現著與兒童息息相關的熟悉生活,讓他們能夠在參與表演過程中實現綜合能力的提高。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兒童音樂劇呈現出了現代性的特點,包含著大量的新型教育哲理,涵蓋著豐富的文學知識和藝術元素,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音樂舞蹈和簡單的舞臺技術,在各個方面都表現了獨特的現代表演價值。兒童音樂劇是以音樂教學為載體,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強調著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極大地滿足著兒童現代化個性發(fā)展的要求,培養(yǎng)了他們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是現代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產物。
所謂表演多元性,即兒童音樂表演劇不再堅持單一的藝術表現形式,呈現出了與傳統(tǒng)音樂劇不同的多元特色。首先,在音樂方面,兒童音樂劇大多選擇的是兒童歌曲,以兒童歌唱為主,也有的歌舞并行。其次,在表演方面,兒童音樂劇主要表現的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借助音樂來烘托和闡述童話故事內容,目的是展現出兒童所具有的朝氣風貌。此外,現代詩歌的融入也提高了兒童音樂劇表演的豐富性,為兒童帶來了更為新鮮的學習體驗。
兒童音樂表演劇的靈活性特點表現在它豐富多變、不拘一格的表演形式上。歌曲和舞蹈是表演形式,劇本則是音樂劇的核心靈魂,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合作創(chuàng)新,通過改變歌曲節(jié)奏和舞蹈動作,來配合劇本進行演出。同時音樂劇的劇本也在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改變,學生能夠將更多豐富多樣的元素融入劇本中,充分表達自己對劇本的創(chuàng)新感悟,以此來增強對音樂劇的理解。
兒童音樂劇表演是生動故事的載體,具有魅力的音樂劇故事往往能夠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為了更好地達到“以美育人”和“以生為本”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為兒童音樂劇表演的開展創(chuàng)設故事,可以改編寓言故事,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編故事,這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意義。
兒童音樂劇表演的開展建立在豐富新穎的素材之上,無論是音樂素材、場景素材、舞蹈素材和文學素材,這些都需要學生進行搜集和創(chuàng)造。因此,教師應當對學生加以肯定和鼓勵,鼓勵他們大膽去實踐和創(chuàng)造,探索更為適合表演故事的音樂和道具,為兒童音樂劇表演增添新穎的一筆。
在準備和創(chuàng)作兒童音樂劇表演過程中,教師作為指導者,應當引導學生以創(chuàng)造為紐帶進行合作交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合作熱情,培養(yǎng)他們相互尊重和相互協作的意識與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進行分組,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組,如道具組、創(chuàng)作組、表演組、舞蹈組、唱歌組和伴奏組等,讓他們發(fā)揮所長,在屬于自己的板塊發(fā)光發(fā)熱。
制作道具是兒童音樂劇表演開展的重要前提,豐富多樣的道具亦是表演開展的重要輔助工具。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的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可以親手制作道具,也可以設計和布置舞臺場景,使他們收獲更為新鮮的參與體驗。
排練表演內容是兒童音樂劇表演創(chuàng)作階段的重要板塊,它強調著學生的表演能力和情感投入,促進著學生個性的表達和成長。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探索人物角色的特點,在表演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和實踐,收獲自己獨特的感想和感悟,從而積累創(chuàng)造經驗,實現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
科學綜合的評價是對兒童音樂劇表演的良好總結,教師應當重視給予學生科學合理的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在自我進步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提高。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對自己和劇本角色進行評價,引導他們發(fā)現優(yōu)點,正視不足,進一步提高綜合素質。
兒童音樂劇表演形式較為豐富多彩,主要包含舞蹈、音樂等內容,授課方式較為靈活多樣。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展示生動形象的視頻畫面,進而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讓小學生自主快樂地參與其中。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兒童音樂劇可以引發(fā)小學生主動模仿的動力。
例如兒童音樂劇《小兔子乖乖》,這個故事學生都熟知,故事中小兔子非??蓯蹎渭兟斆?,兔媽媽很友善,其中壞壞的大灰狼形象也深入小學生的心中。在授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根據故事情境,分角色進行扮演,讓小學生在扮演過程中體會到參與活動的樂趣[1]。
在兒童音樂劇中,小學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盡情發(fā)揮。小學生的表現欲望也會逐漸提升,真正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力。在音樂劇教學中,要轉變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增強小學生的參與意識,運用音樂劇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頗有意義。
例如兒童音樂劇《雪地故事》主要講述在寒冷的冬天里,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開始打雪仗、堆雪獅,在游戲的過程中雪獅卻突然間活了,然后他要吃掉小雞,小雞十分害怕,這時小狗及時出現想出了敢走雪獅的方法,保護了小雞,小雞被救。在這個故事里,每個動物所展現的特點都不同,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想象,思考如何在表演中將動作做好,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會形成二次創(chuàng)作,其內在的潛力也會被發(fā)掘[2]。
在開展兒童音樂劇表演之前,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同學之間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個音樂劇,良好的合作會讓音樂劇的表演效果更好。音樂劇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音樂劇中有主角、配角、群眾演員,還包括樹木花草。學生在音樂表演中能感受到表演的歡樂與喜悅,體會到集體的溫暖與成功。學生在集體當中,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與其他小朋友進行合作交流,能夠主動配合他人的表演,逐步樹立團隊合作的意識,形成合作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雪地故事》中,雪獅是主角,配角是小狗、小雞、小兔、小豬等,教師在分配角色時可以讓學生自行溝通,然后對于意見不符的再由教師抽簽決定,角色分配后,教師再讓學生對內容進行研究,教師要讓學生從內心接受所扮演的角色,這樣學生才能在表演中將動物的情緒、神態(tài)展現出來,教師再加以點評,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發(fā)現自己的價值,從而理解做人的職責,并在日后與同學友好相處[3]。
音樂劇是富有人文內涵價值的作品,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生動形象的人物表演、豐富精彩的故事內容、鮮艷亮麗的畫面色彩都體現出其音樂劇獨特的價值和特點。教師要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運用音樂劇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劇具體的角色表演中,這樣耳濡目染,讓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和感染。在兒童音樂劇教學中,通過學習表演富有人文教育內涵的音樂劇,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熱愛集體、團結合作,尊重多元文化,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挖掘劇中真、善、美等核心價值,讓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4]。
例如在音樂劇《大熊買磚》中,大熊很富有,但是他很懶,每天都不努力,還亂花錢,但是小老鼠卻非常勤勞。雖然小老鼠非常非常的困難,他卻積極奮斗,后來大熊沒有錢了,他只能向小老鼠借錢,可是又還不上,只能用房子來還債,最后大熊的房子變成了小老鼠的房子。在這個故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大熊的房子變成小老鼠的房子,學生在分析過程中學到做人要勤勞的道理。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音樂劇的表演要符合學生的心智,這樣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能力才會得以提升。
兒童音樂劇主題活動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它不僅能促進兒童歌唱、語言、動作等表層能力發(fā)展,更能促進兒童深層智力與社會性的發(fā)展。兒童和教師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音樂劇,深度挖掘劇本中的教育內涵,從劇本的理解、表達、創(chuàng)作、表演四個方面著手,將主題活動內容融入學生的一日生活之中。在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聞樂見的歌唱、舞蹈、表演等方式表達音樂劇中人物的情感、故事的發(fā)展和戲劇的沖突,尊重兒童的自主選擇和表達,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也豐富了藝術教育的內涵。
吸引學生注意力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其持續(xù)關注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兒童音樂劇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加以指導,這樣既可以引發(fā)學生對音樂劇的興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所選擇的活動主題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然后結合教學內容確定主題;明確學生所要表演的角色,合理分配,帶領學生自己進行主題的環(huán)境布置,如黑板報等,之后再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音樂,增強環(huán)境氛圍,做好環(huán)境渲染,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思想情感共鳴,讓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自身能力[5]。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師要建立平等的師生互動關系,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在音樂活動中共同體驗、發(fā)現、創(chuàng)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師生的合作性學習既能建立起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又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音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激發(fā)每一個兒童的音樂潛能,讓他們在音樂活動中得到鍛煉;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使每一個學生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
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教師幫助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師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和學生互動合作。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教師要不斷研究新穎的互動方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懷和愛護,這樣學生就會理解教師,在課堂互動活動中積極配合,促進音樂劇表演活動的開展。教師可以在網絡中查找豐富多樣的兒童音樂劇,然后將其運用到課堂實踐中,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劇的興趣,再采用提問的方式,與學生一起探究問題,學生同教師之間的互動效果會更好。
小學生的身心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教師需要對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了解小學生的內在需求和心理變化。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的教學情況,定期對小學生進行心理考核和輔導。兒童音樂劇內在的特征對小學生個人成長具有較強的影響,要高度重視。
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選擇合適的角色參與交流探討、合作表演、寓教于樂,在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開拓創(chuàng)新、合作精神,發(fā)揮兒童最大的潛能,讓兒童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教師要重視兒童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個別差異性以及互補性,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自我發(fā)展的信心和積極性,指導他們完善對自由、對幸福、對人生的理解,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師作為兒童學習的指引者,教師要對兒童音樂劇有充足的了解,才能順利進行授課。教師要接受專業(yè)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提升文化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要學習大量兒童音樂劇知識,找到科學巧妙的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教師要注重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學習,不斷增強自身綜合技能,特別是編導演的綜合技能,在課堂上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這樣才能產生更明顯的教學效果。
兒童音樂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要了解兒童音樂劇的意義和價值,深入分析音樂劇所具有的藝術性,從而運用音樂劇中的音樂和動作幫助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這樣既能促使學生主動融入音樂劇表演之中,也能讓學生得到較好的成長鍛煉,提高自信心,進而實現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