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實驗幼教中心華盛幼兒園 周莉莉
《指南》明確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在幼兒的生活、學習中時刻都要使用到,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能力對于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文學作品是語言領域中的一種類型,包括故事、散文、詩歌、寓言等。由于文學作品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深受教師、幼兒的喜愛,故而幼兒在家庭中可以經常開展文學作品活動。那如何運用這些形式多樣的文學作品開展活動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呢?從《指南》的目標中我們不難看出,幼兒語言發(fā)展有聽、講、看、理解、書面表達等。因此可以采用:聽、講、畫、編、演五個方式開展幼兒文學活動,讓幼兒從中感受文學作品的美,同時讓幼兒達到愛聽、善講、能畫、樂編、會演。
1.聽,“認真聽并能聽懂常用語言”。優(yōu)美的詩歌、散文是要靜靜地去聆聽的。例如:詩歌《我家小池塘》,“我家門前小池塘,白天抱著金太陽,小鳥和彩云都愛來照相。晚上太陽去睡覺,池塘搖著銀月亮,小魚和星星,悄悄捉迷藏。我家門前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難怪柳樹整天樂,沙沙沙沙笑不停?!闭自姼枵Z言工整,富有韻律,有田園般的優(yōu)美畫面,給人聽后有無限遐想。因此讓幼兒隨著背景音樂,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這首詩歌,在幼兒的腦海中會浮現出美麗的景象。從而將這首詩歌深刻印入自己心中。諸如此類的詩歌散文很多,這樣的文學作品就是要讓幼兒靜靜地聆聽,感受其文字的優(yōu)美,從而幼兒了解內容的美。
2.講,“愿意講話并能清楚地表達,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講,每個人都會。在這里不是普通日常生活中的講。這里是指幼兒學說文學作品中的字詞句以及講述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例如:故事《我的幸運一天》,一開始就對幸運這個詞進行理解講述,隨后結合畫面進行對故事內容的猜測,還不時結合內容進行量詞與新名詞的學習,最后進行對故事理解的討論,我們遇到危險要怎么做?通過猜測,討論等方式調動幼兒的講話欲望。
3.畫,“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步技能”。這畫與文學作品有關聯嗎?古人語:“詩如畫?!毖灾欣?。例如:詩歌《春天》,“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黃的迎春花,紅的桃花,綠的柳葉,白的梨花……春天是一本會笑的書——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裂開小嘴巴……”這首詩歌以優(yōu)美的節(jié)奏和樸素的語言,贊美著春天的魅力、大自然的神氣,字里行間充滿著對自然的摯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字中吐露的色彩讓人心曠神怡,這樣的作品聽完,想必幼兒眼前定然有美麗的春景畫面出現,那不如就讓幼兒用畫的形式展現自己對作品的感受。
4.編,“喜歡聽故事,看圖書,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編,可以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并且能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對故事理解一種自我表達。例如:《第二次龜兔賽跑》,這是在熟悉《龜兔賽跑》的故事后開展的一次創(chuàng)編講述活動,讓幼兒大膽想象龜兔第二次賽跑的情況與結果,幼兒對于龜兔第二次賽跑很感興趣,都能積極參與到創(chuàng)編活動中,有的幼兒認為兔子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這次沒有睡覺,這次兔子贏了;有的幼兒認為還是烏龜贏了,因為兔子在比賽的過程去幫助了一些有困難的小動物,所以比烏龜晚到終點了……選擇合適的內容給幼兒充分的創(chuàng)編空間,幼兒會很投入這個活動中。
5.演,“理解和表達的能力”。表演,幼兒是天生的演員,對于表演幼兒很熱衷的。因此在開展文學活動中適當加入表演,能讓整個活動增色不少。
1.五種教育形式不能很好整合。聽、講、畫、編、演五種文學教育形式是在單個文學作品中實施的,在幼兒學習發(fā)展的基礎上不能很系統地開展,不能相輔相成發(fā)揮其教育效能。
2.如何將這些教育形式融入幼兒的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時間都是幼兒學習發(fā)展的契機,怎樣將這些時間很好地利用為文學活動而服務?
1.對于五種教育形式的整合,首先在教師指導下家長對于文學作品進行分析理解,剖析其作品中的一些教育價值點,然后結合幼兒的特點與文學中教育價值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育形式,最后研究采用一個“主線”將這些內容與形式相串聯起來。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關鍵經驗循序漸進系統地開展文學活動。
2.將文學融入日常生活。早上洗漱時播放一些唐詩兒歌;當幼兒在用餐時可以播放一些優(yōu)美的詩歌與散文;在家庭的某一角落可以開設表演區(qū)域,讓幼兒在那塊小天地中盡情表演。這樣文學活動能很好地走進幼兒的生活。幼兒期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幼兒園文學作品學習活動應該以《指南》精神為指導,以幼兒為本,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真正想說、敢說、喜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