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娜
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對于學生的管理,不止體現(xiàn)在學校管理方面,還要注重家庭教育,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目前,很多學校都開始實行家校共育制度,讓學校和家長之間進行有效的配合,對學生實施共同管理。
父母是孩子人生當中的第一任老師,這也說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發(fā)展啟蒙階段尤為重要。近年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整個教育階段備受追捧,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潮流?,F(xiàn)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求更是越來越高,所以要更加注重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發(fā)展。
針對家庭教育的宣傳,學校可以采用多種途徑,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有針對性地分發(fā)宣傳材料。學校要定期指派專業(yè)人員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特殊家庭的走訪和市場調(diào)研等,然后通過成果的整合對比,精心編寫出有關家校共育重要性的、有針對性的宣傳材料,然后將宣傳材料發(fā)發(fā)給家長閱讀。宣傳材料的主要目的就是告知家長,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和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所以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要盡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關注孩子平時在家的表現(xiàn),如果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難或者表現(xiàn)不如之前積極時,家長要及時了解情況,并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家訪和家長會是最能體現(xiàn)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的表現(xiàn)形式。如果教師只注重教授學生文化知識,而不對孩子的人格發(fā)展進行教育,那么這是教師的失敗。教師有效的家訪就是為了能和家長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達成共識,讓家長積極配合教師和學校的工作,對孩子進行共同管理。但是教師不能錯誤地認為學生在學校里發(fā)生的一點小事就要和家長進行溝通,或者將家長叫到學校,這樣不僅不能更好地讓家長配合教師的工作,反而會適得其反。當學生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或者對某一件事教師多次提醒勸說仍不悔改的,這時教師就需要及時對犯錯學生進行家訪或者將學生的情況和家長如實地表述清楚,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找到合適的方法對孩子進行下一步的教育工作。這樣家長也能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從而更愿意配合學校和教師的工作。
家長對孩子學科知識上的教育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專業(yè)性。針對此情況,學??梢圆欢ㄆ诘亻_展家長講座,并在校園內(nèi)設立心理咨詢室,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等方式對家長進行更專業(yè)、更系統(tǒng)的指導。學校還可以聘請一些校外有著豐富教育經(jīng)驗的專業(yè)人士和教育專家在校內(nèi)開展講座,在講座過程中解答一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棘手問題。
在開學初期,教師可以通過家長的自薦或推選,從全班選出幾位家長代表成立家委會,同時參與班級的管理,并對學校的部分工作進行監(jiān)督。校服征訂、體育課器材購買等可全程由家委會成員組織和負責,學校和教師不予干涉。在其他一些項目的收費問題上,學校也要按照相關管理文件的要求公開,讓各項教育工作透明化和公開化。
促進家庭文明建設至關重要,也是學校落實家校共育體系的重要途徑。促進家庭文明建設,任務就是教育和引導家長以身作則,提高自身修養(yǎng),做到有效自我約束,重視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日常生活和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原生家庭對孩子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家長要營造一個溫馨和睦、家教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孩子在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下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三者貫穿了人的一生,同時在不同層面影響著一個人的發(fā)展。對于一個人來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在每個階段的作用也大有不同。為了學生的成長,學校要將三者緊密結合到一起,并爭取各方面的支持,不斷完善教育服務體系,開啟社會多元化參與家庭教育新形勢。
孩子從出生之日開始,就進入了社會大環(huán)境中,要時刻接受家庭、社會給他們帶來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會促進孩子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客觀品質(zhì),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他們的性格,形成良好的品行。這也要求家長要以身作則,提升自身修養(yǎng),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孩子的言行,讓孩子成為有理想、有素質(zhì)且積極樂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