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斌
(常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南常德,415000)
乳腺癌屬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高,約占女性腫瘤的8%-11%左右,若不及時治療將嚴重危及患病婦女的生命安全[1]。伴隨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乳腺癌的檢出率也逐漸提高,早期治療有效提升了患者生存幾率。改良根治術及保乳手術,均屬早期該病治療的有效方式,現(xiàn)以我科收治的患病婦女為對象,探討兩組治療方式具體的臨床效果,以及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兩腺科行手術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選取53 例,行保乳手術者為觀察組,行改良根治術者為對照組;觀察組27 例,年齡27-56 歲、平均(36.6±4.8)歲,腫瘤直徑0.9-2.6cm,雙側、右側、左側分別有7 例、11例、9 例,TNM 分期:O 期、Ⅰ期、Ⅱa 期分別為9 例、12 例、6 例;對照組26 例,年齡29-57 歲、平均(38.3±5.1)歲,腫瘤直徑1.1-2.5cm,雙側、右側、左側分別有6 例、10 例、10例,TNM 分期:O 期、Ⅰ期、Ⅱa 期分別為8 例、13 例、5 例;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后,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根據(jù)腫瘤位置選擇合適切口,以腫瘤為原點,腫瘤邊緣3cm 處環(huán)狀切口,將腫瘤以上皮膚游離,將整個乳腺和胸大肌一起分離人體,然后清掃淋巴,包括腋下,然后用適溫蒸餾水沖洗,放置引流管,縫合包扎即可。
1.2.2 觀察組 根據(jù)乳腺腫瘤的位置選擇不同的手術切口,切口位置靠近病灶,固定腫瘤位置,在其3cm 左右切除乳腺組織,將切下來的標本邊緣送病理,如果標本呈陽性,腫瘤周圍繼續(xù)擴大切除送病理,直到呈陰性為止,切除結束清掃淋巴,放置引流管,縫皮包扎即可。
1.2.3 術后放化療 保乳治療和改良根治術患者術后都進行放化療,手術結束一天左右即可進行放療,而且放療時間越早越好,引流區(qū)無需照射,腫瘤位置及整個乳房應進行放療?;熤饕沁M行內(nèi)分泌治療,改善患者生理狀態(tài),術后參加一定的運動康復訓練。
1.3 療效評價 臨床療效指標包含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出血量等手術指標,同時包含術后的美觀效果;借助生命質量測定量表對患者生活制定進行評分,從生理、功能、情感、心理4個維度加以評分,各維度狀況越好得分越高,總得分越高者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19.0 軟件錄入資料;(x±s)為計量資料,t 值檢驗;(%)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手術時間上,觀察組(166.2±3.7)min、對照組(194.2±4.3)min;切口長度,觀察組(4.5±1.4)cm、對照組(15.6±2.2)cm;出血量,觀察組(253.8±21.4)ml、對照組(285.6±32.4)ml;以上3 項手術治療比較,觀察組<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美觀效果,對照組<10%,觀察組>85%,觀察組更具優(yōu)勢,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術后半年對患者隨訪,統(tǒng)計4 個維度的質量評分,得到生活質量總評分為,觀察組(94.24±3.82)分、對照組(72.83±4.18)分,組間比較P<0.01,t=11.624,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近幾年,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醫(yī)學基礎知識的廣泛普及,人們對健康安全重視度有所提高,體檢人數(shù)相對增多,相應的乳腺癌的檢出率也逐年上升[2]。調查發(fā)現(xiàn),乳腺癌發(fā)病幾率高,且日漸呈現(xiàn)年輕化,早期手術治療,避免惡性腫瘤擴散,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存幾率[3]。然而,改良根治術治療后,嚴重破壞了人體美學,手術美觀效果差,對患者情感、心理等帶來影響,同時影響了生理與功能狀況[4-5]。
保乳手術加強了對人體美學的重視,切口小、美觀效果良好,有效避免了改良根治術的臨床弊端,逐漸成為早期乳腺癌治療的首選方式[6]。本次研究對以上兩種方式的臨床效果加以探究,發(fā)現(xiàn)保乳術手術時間、切口大小、出血量等方面更具優(yōu)勢,且具有較好的美觀效果;對比兩組方式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行保乳手術治療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更高??梢?,早期乳腺癌治療中,保乳術療效更為顯著,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