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娜
教育部發(fā)布的《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但是勞動教育落實到實踐層面,存在很多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高中學校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學校對勞動教育的弱化,學生對勞動觀念的淡化,家庭對勞動意識的軟化,都在制約著勞動教育的開展。如何讓學生強化勞動觀念,明白勞動的意義,如何溝通學校和家庭,讓勞動教育落到實處?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既承擔著學科教學,又承擔著班級管理的班主任在其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既是一名語文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班主任,現在以自己的教育實踐為例,談談自己在加強勞動教育的貫徹落實方面所進行的嘗試。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部長陳寶生強調,教育系統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深入推進勞動教育。而新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普通高中語文課程,要堅持立德樹人,增強文化自信,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因此,高中語文課程不能忽視學科的育人功能,在教學中要自覺踐行黨的教育方針,不斷強化勞動教育。
首先,作為語文教師要深入學習勞動教育的時代內涵。我國的教育一直在圍繞“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作為教育的核心,而在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一直沒有忽視對勞動教育的重視。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勞動是人類存在的基礎和手段,是一個人在體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習總書記在2013年“三愛教育”中也強調要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并且強調愛勞動是立身之本。而當下,我國更是強調“五育”共舉,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但是,在勞動教育的落實層面,高中學校,大多存在勞動課程形同虛設,學科教學只關注知識傳授的問題,廣大青少年由于缺乏勞動實踐,對于勞動的理解,也往往狹隘的理解為體力勞動,使得很多青少年產生輕視勞動,拒絕勞動,唯知識、唯書本的傾向。因此,作為教師要深入學習教育的方針政策,領會價值內涵,并在教學中貫徹和更新。
其次,要將“傳承勞動之美”融入到語文教學目標中,并且以學習任務群的方式貫徹落實。語文課程目標要求傳承中華文化,體會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其實,作為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我們文化基因中一直流淌著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血脈。例如,《詩經 大雅》中提到“夙興夜寐,灑掃庭內”,《左傳》中提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周易》中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孔子主張“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勞動精神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毛澤東主席說:中華民族以刻苦耐勞著稱于世。我們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就要明確的肯定勞動之美的情感價值目標。蘇霍姆林斯基說,人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自己并理解勞動的美。因此,要努力讓學生在文學作品中感受勞動之美。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的內容是按照學習任務群的方式展開的,應該在學習任務群中增加勞動之美的學習專題。例如,我在高二階段,重新整合課本資源和讀本資源,將《景泰藍制作》、《葡萄月令》、《品質》、《老王》等文本,整合在一起,開設了“勞動之美”的專題研討。借由《葡萄月令》等文本體悟勞動的快樂充實,借由《品質》、《老王》等文本感受勞動者的光芒,借由《景泰藍的制作》等文本學習勞動的本質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整合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和系統的感受勞動精神的具體體現。
最后,要積極開發(fā)關于“勞動之美”的校本課程,班本課程。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寫家譜的正史,也掩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梁。”而中國的脊梁中,埋頭苦干的精神,拼命硬干的精神就是勞動的內核。因此,要在語文文本學習中,開發(fā)相關資源,讓這些豐富的精神內涵聚合起來,給學生更為豐富的感知。例如,我在高二進行唐詩宋詞教學中,讓學生搜集關于勞動的詩詞,形成“勞動者之歌”的學習小報。例如,白居易的《觀刈麥》、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陶淵明《歸園田居》、崔道融《田上》、翁卷《鄉(xiāng)村四月》等。在誦讀經典古詩詞中,學生逐漸感知到,自古以來,辛勤勞動是生活的保障,勞動是一切幸福的來源。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我又將孫犁《荷花淀》、馮驥才《刷子李》、路遙《平凡的世界》等經典文本整合在一起,形成“勞動與勞動精神”的專題研討。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勤勞儉樸是勞動之美的體現,身先士卒,敢為人先是勞動之美的體現,艱苦奮斗亦是勞動之美的體現,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更是勞動之美的體現。課程設置的具體化、精細化,傳承化,都會無形中涵養(yǎng)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
當然,如果勞動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課程教學層面,仍然不能扭轉輕視勞動的困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闭Z文學科要發(fā)揮“語文也是生活”的優(yōu)勢,讓課堂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語文學科可以豐富語文學習的形式,增加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的次數,這也是我今后在語文教學中要著力加強的方面。
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當屬班主任,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在加強勞動教育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孤立的智育和德育,也沒有孤立的勞動教育。因此,班主任依托自己的身份,可以更好的將勞動教育從理論層面落實到行動中。我在班級管理中,通過主題班會,主題活動,家校平臺等形式,不斷強化勞動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教育也成為班級管理的特色,班級普遍形成了以“刻苦耐勞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班風。
首先,利用主題班會的形式,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勞動習慣。我在高二階段,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開展了“勞動教育活動月”的系列化主題班會。第一次圍繞“塑造正確的勞動品質”,帶領學生明確勞動與自我的關系。讓學生明白,不僅僅參與體力活是勞動,學習過程中的腳踏實地,刻苦鉆研也是勞動的品質,與人相處中的誠實守信,樂于助人也是勞動的品質,日常生活中的親歷親為,吃苦耐勞,艱苦樸素也是勞動的品質。相反,學習中的敷衍,相處中的自私自我,日常生活中的逃避,享受是缺乏勞動品質的表現。并且結合班級日常管理,總結班級學生勞動意識缺乏的具體表現,喚醒學生對勞動品質的追求。第二次圍繞“向身邊勞模取取經”,發(fā)現身邊的正能量,讓學生在榜樣學習中重塑勞動習慣。比如,我們班的勞動委員,在班級衛(wèi)生保持上踏實肯干,任勞任怨,在自身學習管理中也安排的井井有條,更是把班級里的每一株盆栽照顧的精心細致。這位學生以勞動為樂,以服務為要,既幫助了他人,又充實了自己,更在勞動中感受到,自己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值得尊重。同學們在向身邊勞模學習的過程中,明白勞動才是提升幸福感的來源。第三次圍繞“我是生活小達人”,在班級里分享生活小妙招,以及書桌整理,筆記整理的相關技巧,讓學生學會動手,在動手中總結勞動經驗。第四次,圍繞“勞動與自我成長”,讓學生總結勞動心得,總結良好的勞動習慣帶給自己的深刻影響。這樣的系列化主題班會,能讓學生更好的提升勞動素養(yǎng)。
其次,依托家長會、家訪、家長學校等形式,推動和引領家長轉變教育理念,共同推動勞動教育。例如,不少家長反饋,高中孩子學習任務重,在家就什么都不干,洗衣服,做飯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會。而家長們也一致認為孩子在讀書階段一心管好學習就行了。殊不知,這樣的家庭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孩子就會在各個方面依賴他人,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我就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強調孩子在家自我整理的重要性。《傅雷家書》中說,“整理東西是件瑣碎而麻煩的事,這次倒是給你訓練訓練,希望你有條有理,千萬不可不耐煩而馬虎。這是整理東西的要求,也是對教育的啟示。勞動教育,看似簡單,實則非常必要,人的一生與勞動息息相關,愛勞動的生命才會更有溫度?!薄陡道准視分械慕逃枷敫淖兞瞬簧偌议L的想法,意識到不能因為一時的忽視而影響孩子一生的習慣養(yǎng)成。另外,在家校溝通環(huán)節(jié),我們班還建立“家校一家親”的班級群,每逢周末和假日的時候,讓家長在群里分享孩子在家的勞動點滴。有的整理房間,有的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有的洗衣服,有的修理家用電器。雖然是日常小事,但是一旦匯聚起來,就會讓班級里的孩子形成比較意識,更希望自己積極能干的一面展現在公共空間中。你做的好,我做的要比你更好。大家利用假期,利用周末較量廚藝,較量修理能力,其樂融融。同時,在實干中,也讓學生在勞動中體會到父母的艱辛,體會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最后,在活動實踐中強化勞動教育。古代強調身體力行的勞動,勞動從灑掃庭除,接人待物開始,孔子也說,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里的行,就是要實踐,要親歷親為。陶行知先生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富蘭克林放了風箏才知道電氣可以由一根線從天空引到地下。瓦特燒水,看見蒸汽推動壺蓋便知道蒸汽也能推動機器。”因此,勞動觀念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形成。作為班主任,一定要組織豐富的活動實踐,讓學生在勞動中成長,在勞動中感恩,在勞動中體會快樂。例如,我們班開展班級植物領養(yǎng)活動,安排學生定時澆水,修剪,施肥,了解和探索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班級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組織公益活動,各個小組利用周末假期時間,自發(fā)組織環(huán)保登山跑活動,敬老院服務日活動;每學期都定期開展生活技能大比拼、勞動好習慣打卡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勞動,樂于勞動,善于勞動。李宏亮說,班級活動是班集體成長的必由之路。在活動中,可以滋養(yǎng)師生與班級的價值共識。勞動只有落實到活動中,實踐中,學生才能在彼此關照對比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意識到勞動帶給人的巨大影響。班級活動既增強了班級凝聚力,更能讓勞動的意義在活動中彰顯,而且活動過程中的勞育也推動了智育、美育、德育、體育的共同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育作用的完整體系里,哪怕只是忽略了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破壞這個有機的統一。總書記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勞動習慣,樹立勞動意識,崇尚勞動理念,這是全面育人觀的集中體現。我們要落實總書記全面關心學生發(fā)展的理念,就要將勞動教育貫徹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班主任這一特殊的身份,既是學生的學科導師,更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應該利用好自己的身份,做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
于漪說,我們的教育一定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因為我們是在給未來國民素質打基礎。高中生代表著祖國的未來,他們接受的價值觀教育將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未來社會的價值取向。因此,在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要消除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之間的壁壘,共生共育,讓勞動教育既有情感熏陶,又有活動支持。
蘇霍姆林斯基曾對孩子們說:“老一輩人可以把一切都傳給你們,可誰也代替不了你們去造就人。這需要勞動。這個世界仿佛是隨著每個人的誕生而重新誕生。你們的世界會變成什么樣,那就是你們的責任。我們的教育是在培養(yǎng)真正的人,勞動可以托起中國夢。因此,我們作為教師,更要擺脫應試教育的慣性力量,多多錘煉學生的勞動品格,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真正的領路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浦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