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維娜
近段時間以來,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成了熱點話題。這次倒不是冰川融化,也不是又發(fā)現(xiàn)了稀有資源,而是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提出打算購買這個島嶼。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丹麥對格陵蘭島擁有主權,它的國防和外交事務由丹麥政府掌管,享有自治權。對于美國購島的想法,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表示不會出售,許多島上居民也覺得這種想法不可思議。
其實,這并不是美國第一次對丹麥當局提出購買格陵蘭島了。1867和1946年,美國曾數(shù)度提出過購島想法。格陵蘭島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讓美國如此念念不忘?
無主之地的人們
格陵蘭島原住民來源于兩個方向:一個是史前就從亞洲來到這個島嶼的因紐特人,也叫愛斯基摩人。
他們來到這里居住并且頻繁遷徙,豐富了格陵蘭島的文化。目前可以考察到的就有約前1400年~前700年的薩夸克文化、約前800年~1300年的多塞特文化,還有鄧達斯(即圖勒)和因努蘇克文化等。大約1000年前,在印第安人的追殺之下,因紐特人在北極奇跡般地生存了下來并在這里定居。格陵蘭島目前人口總數(shù)為7.83萬,因紐特人是格陵蘭島的主要居民,占人口總數(shù)80%以上。
能夠在這里生存下來,跟他們的外貌特征聯(lián)系緊密:身材矮小粗壯、眼睛細長、鼻子寬大、臉盤較寬,皮下脂肪很厚。粗矮的身材可以抵御寒冷,細小的眼睛可以防止極地冰雪反射的強光對眼睛的刺激,有效抵御嚴寒。他們在島上自給自足,外界對他們沒有影響,他們也沒有對外界了解的愿望。
另一個是北歐人。
根據(jù)北歐神話史詩《薩迦》的記載,大約在982年,有一個挪威海盜紅胡子埃里克,因殺人罪被驅逐出冰島,他一個人劃著小船,從冰島出發(fā),計劃遠渡重洋。經過漫長的海上漂泊后,埃里克來到了格陵蘭島,并在今天格陵蘭島的西南沿海地段找到了平坦之地。
這幾片平坦的沿海土地,在地形上可防御北極寒風的襲擊,而且在北極短暫的夏季還長滿青嫩的植被。回到家鄉(xiāng),他向朋友們介紹了這塊綠色的大陸,并稱它為“Greenland”,于是格陵蘭這個春意盎然的名字便成為了它永久的稱呼——這個記載是有部分真實性的,根據(jù)相關史書記載,紐芬蘭北部發(fā)現(xiàn)有一個古挪威人的聚居點。
埃里克的到來開啟了格陵蘭島與外界文明接觸的豐富歷史。埃里克對格陵蘭島的探索導致兩大殖民地的發(fā)展:東殖民地,在今尤利安娜霍布附近;西殖民地,在今戈特霍布附近。這些殖民地在極盛時有農場280個,人口可能多達3000人。11世紀時,埃里克從新近接受基督教信仰的挪威回來,將基督教傳入格陵蘭。1126年,格陵蘭設置島上第一個主教職位。
自此,格陵蘭島開始了豐富多彩的生活。1261年,它成為挪威的殖民地。1380年,丹麥與挪威聯(lián)盟,格陵蘭轉由丹麥、挪威共同管轄。1721年,經丹麥-挪威聯(lián)合王國允許,格陵蘭島在戈特霍布附近建立一家貿易公司和信義會傳道會,標志著格陵蘭開始真正進入殖民時代。1776年,丹麥政府壟斷了格陵蘭的貿易活動,此后格陵蘭的海岸對外關閉。1841年,在丹麥、挪威分治后,格陵蘭成為丹麥的殖民地。后挪威與丹麥為該島歸屬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1933年,經國際聯(lián)盟下屬的常設國際法院訟裁,仲裁丹麥獲得了格陵蘭島的全部主權。1950年,格陵蘭的海岸對外開放,在海岸關閉期間,丹麥努力使格陵蘭人逐漸適應外部世界,以免開放后經濟蒙受損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在1940年~1945年占領丹麥,格陵蘭受美國保護,二戰(zhàn)結束之后,格陵蘭回歸丹麥。1953年丹麥修改憲法,格陵蘭成為丹麥的一個州,1979年5月1日,格陵蘭獲得內政自治權。
2008年11月,格陵蘭就自治舉行全民公決,獲得3/4民眾的支持。2009年6月21日,格陵蘭島正式自治。格陵蘭自治后,政府接過原本由丹麥王國擁有的天然氣資源管理權、司法和警察權。格陵蘭將擁有部分外交事務權,但丹麥王國在格陵蘭的防務和外交事務上擁有最終決定權。
第一大島不尋常
格陵蘭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比排名第二的新幾內亞島、排名第三的加里曼丹島、排名第四的馬達加斯加島的總和還要多,由于面積過大也被稱為“格陵蘭次大陸”。
格陵蘭島其實并不是如它的名字一樣春意盎然,全島約84.7%被冰雪覆蓋,世界上1/10的冰川在這里,如果格陵蘭島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5米。格陵蘭島有人居住的區(qū)域約為20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氣候較溫和的西海岸南部地區(qū)。
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島嶼,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格陵蘭島形成于38億年前,其前身是海底大陸,由于大陸板塊碰撞而形成。格陵蘭島的地下隱藏著遠古的巖石化石,它們的排列就像是一個整齊的堤壩。這些遠古巖石化石只有在大陸板塊的運動中由于碰撞才能生產,這就是科學家所說的蛇紋石。蛇紋石是兩個大陸板塊在運動中相互碰撞時擠壓海底大陸而形成的一種巖石,從這一點可以斷定,格陵蘭島在遠古的時候可能就是一塊海底大陸。可以這樣說,格陵蘭島是地球上由于地殼運動碰撞而形成的第一個原來是海底大陸的島嶼。
最重要的是,格陵蘭島有著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被譽為“世界礦藏的聚寶盆”。格陵蘭島的陸上和近海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相當可觀,僅格陵蘭島的東北部就蘊藏著310億桶的石油儲備,這幾乎是丹麥所屬的北海地區(qū)儲油量的80倍。據(jù)美國地質調查局預計,格陵蘭島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未開采油田之一。格陵蘭的鉛、鋅和冰晶石等礦藏具有經濟價值。1989年又發(fā)現(xiàn)了特大型金礦,因氣候和生態(tài)方面的顧慮未采取過度的礦產資源的開采。廣袤的冰蓋之下還有儲量巨大且品質較高的鐵礦、紅寶石礦等,還有極其豐富的稀土資源和鈾礦資源。格陵蘭島西南部可凡地區(qū)的稀土礦儲量估計有6.19億噸,位居世界第二。
美國的野心
美國打算購買格陵蘭島,不是件新鮮事。通過金錢購買是美國擴大國土面積的重要方式。美國在100多年中,只用5000多萬美元,就獲得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第一次是從法國手中購買路易斯安那。美國向西擴張的時候,首先面對的就是法國拿破侖手中的路易斯安那。當時,由于法國與英國開戰(zhàn)在即,急需現(xiàn)金,同時為了使美國牽制英國,1803年,拿破侖毫不猶豫地以總價1500萬美元將這塊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賣給了美國。第二次是從西班牙手中購得佛羅里達。西班牙在本土被法國入侵后,對佛羅里達鞭長莫及,1819年美國以500萬美元購買了面積超過15萬平方公里的佛羅里達。第三次是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下,墨西哥被強買強賣了近乎一半的領土。1848年,美國象征性地支付1500萬美元,就得到了包括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地區(qū)在內的近140萬平方公里土地。接著,在1853年,美國又以1000萬美元購得美墨邊境近10萬平方公里土地。第四次是1867年從俄國手中購得阿拉斯加??死锩讈啈?zhàn)爭打敗后,俄國面臨著割地求和,而阿拉斯加正好緊挨著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若是英國人以此為跳板進攻俄國本土,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最終視土地為生命的俄國忍痛以720萬美元,把1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
在格陵蘭島的歷史上,也早就有過幾次被美國計劃購買的經歷。
美國人第一次覬覦格陵蘭島是1867年。當時接替林肯總統(tǒng)的安德魯·約翰遜總統(tǒng)熱衷于在北半球肆意擴張,在買下阿拉斯加之后,又想將冰島和格陵蘭島也買下來,這樣美國就可以進一步控制北大西洋。時任國務卿蘇厄德一聽,正中下懷,于是一方面向丹麥政府提出購買格陵蘭島,希望能與其進行談判。另一方面,他向國會提出了購買格陵蘭島和冰島的議案。但是美國國會認為,美國政府暫時還沒有足夠的錢來進行新的領土交易。于是,美國購買格陵蘭島的第一次企圖以失敗結束。到了1917年,美國花了2500萬美元從丹麥手中成功得到面積達344平方公里的維爾京群島。
第二次有購島的打算是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在1946年向丹麥提出的。美國提出,愿意出價1億美元,卻遭到了丹麥政府嚴詞拒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軍用閃電戰(zhàn)術侵吞了丹麥,美國再次關心丹麥的屬地格陵蘭怎么辦。當時美國想出一個主意,打算以最低的價格賣給格陵蘭一批武器,讓格陵蘭“保護”島上的礦產資源不被德國侵犯。其實,美國更想直接出兵格陵蘭,看住這塊寶地??墒氰b于當時美國還保持著“中立”,如果出兵格陵蘭,就等于同德國宣戰(zhàn),畢竟德國已經占領了丹麥,而格陵蘭一向被認為是丹麥的地盤。
當時丹麥駐格陵蘭的總督布倫說,由于祖國丹麥已被德國占領,在丹麥復國之前,格陵蘭決定自立。因此,格陵蘭作為一個國家,就可以自己決定是否邀請美軍入駐了。1943年初,美軍通過捕捉到的一個德國軍官,得知德國在島上有一個氣象站以及另外一個德軍駐島基地的存在。美國不滿之下,派出幾十名精銳士兵,以及幾十條精銳雪橇狗,拔掉了德國的氣象站,還出動轟炸機把基地炸成了廢墟。在二戰(zhàn)結束后,美軍并沒有完全撤出格陵蘭,還留有一個圖勒空軍基地。圖勒空軍基地位于格陵蘭島的西北部,這是美國在地球上緯度最高的一個基地。直到1945年二戰(zhàn)結束,美國一直將格陵蘭島當作自己在北大西洋的一個軍事基地。
念念不忘? 屢拒屢想
美國為什么如此想購買格陵蘭島?首先是看中了它的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地緣戰(zhàn)略價值,目前美國是唯一一個在格陵蘭島擁有軍事基地的國家。格陵蘭島南北連接大西洋與北冰洋,西鄰加拿大,東望北歐西歐,控制北冰洋進出大西洋的咽喉海域,可謂“通兩洋、瞰兩陸”。早在二戰(zhàn)時期,這里就發(fā)生美德兩國的激烈爭奪,冷戰(zhàn)時期則是歐美對抗蘇聯(lián)的前哨,是導彈、核潛艇預警和攔截系統(tǒng)的重要基地。1951年,美國和丹麥簽訂防務條約,賦予美國對格陵蘭西北部海岸圖勒空軍基地的軍事使用權。這個基地不但可以監(jiān)測彈道導彈,而且其監(jiān)聽范圍可以深入俄羅斯的領土。此外該基地還擁有深水良港,以及極長的飛機起降跑道,因而也充當著美國在北極地區(qū)軍事行動的物流中心。該基地擁有600名駐守人員,在美國的全球雷達系統(tǒng)中非常重要。如果格陵蘭島真正被美所掌控,北極控制權將大大偏向美國。
其次,是看中了格陵蘭島的經濟價值。格陵蘭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漁業(yè)。丹麥政府每年會向格陵蘭提供約6億美元的預算撥款,占到格陵蘭年度財政預算的六成。目前,由于格陵蘭地處高緯度,地面堅硬,開發(fā)成本太大,鉆探一口油井的費用高達1億美元,如果大規(guī)模開發(fā)一塊油田,成本要70億美元。格陵蘭在現(xiàn)階段還不具備這樣的經濟實力,也沒有足夠的勞動力。美國專家認為,當全球氣候變暖令巨大的冰層開始融化的時候,開采格陵蘭的天然資源將變得更加容易。8月18日,美國白宮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接受??怂剐侣劜稍L時也毫不諱言地指出:“格陵蘭島是一個戰(zhàn)略性的地區(qū),在那里,他們擁有很多有價值的礦物資源?!?/p>
再次,美國提出購島還是期望能夠掌握格陵蘭島的未來。目前,格陵蘭島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雖然自治之路漫長且坎坷,格陵蘭人民依然初心不改。但是因為格陵蘭的經濟狀況不能支持自身的發(fā)展,在丹麥政府提供經濟援助的前提下,由于勞動力缺乏與氣候寒冷的緣故,格陵蘭島的獨立可謂有心無力。鑒于政治和經濟的價值,美國提出購島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夠控制格陵蘭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借助全球變暖的趨勢和在島上現(xiàn)有基地為依托,打造覆蓋整個北極地區(qū)的力量,這無論從哪個角度上講都價值可觀。當然,就目前情況看,前景并不十分樂觀,這已經是美國計劃購買格陵蘭島的設想第三次被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