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兒果
如果問:“你印象中的企鵝是什么樣子?”可能很多人會回答:胖乎乎的,有點兒可愛,有點兒笨拙,走起路來像個小娃娃。著名的生態(tài)紀錄片《帝企鵝日記》讓人看到了這些憨態(tài)可掬的萌物不為人知的一面,關于生存,關于繁衍,關于愛,它們有自己的解讀。
誰是帝企鵝?
帝企鵝,擁有這么霸氣的名字,那一定具備特別之處。沒錯,從外形來看,成年帝企鵝身高100—130厘米,是企鵝家族中體型最大的物種。它們?nèi)砩珴蓞f(xié)調(diào),穿著黑白的羽毛“禮服”,維持體溫的同時抵御風寒。帝企鵝是群居動物,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常常會擠在一起,抱團取暖。
說到帝企鵝,就不得不提王企鵝。很早以前,人們發(fā)現(xiàn)的都是些小巧的企鵝,所以當看到身高近1米的王企鵝時,馬上給他取了個特別有王者之氣的名字。但后來身材更高大的企鵝出現(xiàn)了,那怎么辦呢?取個更有氣勢的名字唄,就叫帝企鵝。帝企鵝和王企鵝容易被弄混,教你玩兒個找不同的游戲:看耳側(cè)的顏色,呈淡黃色且漸變的是帝企鵝;有鮮艷的橙黃色塊的是王企鵝。當然,它們之間還有一個特別顯著的區(qū)別,本期內(nèi)容看到最后你就知道了。現(xiàn)在,歡迎走進紀錄片《帝企鵝日記》,聆聽故事……
生命的贊歌
在平均溫度只有零下40度的南極大陸,三月便進入寒冬季節(jié)。生活于此的帝企鵝們要做一件大事,從氣候相對溫和、食物比較充足的北部去到氣候寒冷、食物缺乏的南部。它們于水中一躍上岸,組成龐大的隊伍后,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了繁衍。
長途跋涉,終于到達南部一個叫奧默克的地方,成年帝企鵝們就出生在這里。找到合適的伴侶,組建家庭,產(chǎn)下一枚蛋后,真正的艱辛才剛剛開始。媽媽甚至來不及休息就要啟程返回大海,尋找食物,孵蛋的重任自然落在爸爸肩上。在長達60天的孵化期內(nèi),雄性帝企鵝不吃不喝,把蛋墊在腳背上,再用“育兒袋”將其蓋住。僅憑軀體抵御時速超過200公里的凜冽寒風,痛苦程度可想而知,冰天雪地里的帝企鵝爸爸們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看起來就像表演走鋼絲的雜技演員。它們信念堅定:等待寶寶破殼而出,等待媽媽歸來……
另一邊,奔向大海的雌性帝企鵝也絕不輕松,路途遙遠,對它們的精力體力都是考驗,覓食過程中,還要時刻提防別被天敵海豹奪去性命。終于幸運地平安返回,也是父母親交接“工作”的時候了——雌性帝企鵝來照顧已經(jīng)出生的小寶寶,將裝在嗉(sù)囊里的食物喂給它們;而雄性帝企鵝這個時候得拖著空空如也的身體,返回海洋捕食,恢復體力。日子一天天過去,寒冬對成年帝企鵝來說漸漸失去了威力,但對小雛鳥來說還是巨大威脅。它們依舊需要媽媽的溫度,也必須更強壯才行。冬天在臨走前會再帶來一場暴風雪,有的孩子經(jīng)受住了洗禮,有的孩子則被呼嘯的風雪奪走生命,難以承受的媽媽在精神錯亂的情況下會做出瘋狂的舉動,比如偷別人家的孩子。
當雄性帝企鵝再次返回時,氣溫回升,極地的漫長白晝就要開始了。帝企鵝父母會在合適的時間離開幼崽,返回大海,它們辛苦的繁育過程結(jié)束了。接下來,小企鵝要靠自己的力量生存,躲避天敵,渡過這段危險時期,直到有一天,它們離開奧默克,走向大海,感受深深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