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先生的一首《從前慢》,讓鎖成為“從前”的物象。從前的鎖或玲瓏精致,或威嚴(yán)神秘,仿佛時光剪影里一個歷史的縮影輪回。
一把鎖不僅保護(hù)著家中珍貴的物件,還寄予著人們對生活的期望與理解。掛一把魚鎖,寓意日夜守護(hù)家門,保闔家平安;一把長命鎖引來稚子新生,“鎖”住長命百歲,這是父母對子女的祈福;一把同心鎖鎖住連理枝,自此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fù)相思意……這正是中國人對一器一物的獨特理解——寄情于物,物皆有靈。
中華鎖,鎖重門
《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懂得把貴重物品用獸皮包裹起來,外面用繩索捆綁,在開啟處打上特殊的繩結(jié)。這個繩結(jié)只能用一種叫“骨銼”的工具才能打開,繩結(jié)和骨銼就是鎖和鑰匙的雛形。
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我國最早的鎖具是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木制鎖,起源于門閂。我國東漢時期就出現(xiàn)了簧片結(jié)構(gòu)的金屬鎖,鎖上鏤有龍、豹、麒麟等動物圖案。至唐朝時,鎖具已經(jīng)十分普及,多為金、銀、銅、鐵、木等材質(zhì)。唐朝以后,鎖的品種日益增多。明清時期,我國以銅質(zhì)和鐵質(zhì)鎖為主,有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四大類,另外還有較為少見的密碼鎖、機(jī)關(guān)鎖等。
廣鎖俗稱“紹鎖”,民間也叫“橫開鎖”、“枕頭鎖”,大多為銅質(zhì),正面呈“凹”字狀。廣鎖造型簡潔,開關(guān)方便,使用范圍最為廣泛。花旗鎖即有各式各樣外形的鎖,專用于鎖柜、箱、抽屜等,往往刻有器物、植物、動物、文字、人物以及故事等,造型奇特,富有民族傳統(tǒng)風(fēng)格。首飾鎖是裝飾用的金屬鎖,多為金銀所制,用鏈子穿好掛于頸項,有如意、元寶、花和動物等造型。其表面刻有精致的圖案,以及“?!?、“祿”、“壽”、“喜”、“如意吉祥”等字樣,表達(dá)了人們美好的愿望。
密碼鎖中最出名的要數(shù)藏詩鎖了,簡直就是益智玩具。它是古時候大戶人家才會用到的防盜工具,就是現(xiàn)在的小偷遇到了,可能都會崩潰。藏詩鎖是圓柱體,上面有幾個大小相同的轉(zhuǎn)輪,每個轉(zhuǎn)輪刻有不同的漢字。只有將轉(zhuǎn)輪的字連成一條線,并且轉(zhuǎn)到預(yù)定的那句詩,鎖才能打開。密碼鎖不僅鎖住了財物和秘密,還別有情趣。
除了對詩句開鎖,我國古鎖還有很多千奇百怪的開鎖方式。無匙鎖,顧名思義,就是沒有鑰匙,要靠手指的默契配合和手上的適當(dāng)力度才能打開。鴛鴦鎖要用兩把鑰匙才能打開,三巴掌鎖則需要對鎖連拍三下才能打開。
在我國古代,鎖還象征著人們的身份地位,這一點反映在鑰匙孔上。按照古代等級制度的規(guī)定,普通老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鎖,士大夫能用“士”、“吉”等字樣的孔鎖。
以前,鎖為家家必備、人人皆用的物品。那時候的鎖靈秀精致,掛在門上便自成一道風(fēng)景,寓意和趣味俱佳。直到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成本較低的低焊鉤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xù)進(jìn)入我國市場,中華古鎖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寄情于鎖,鎖人間情思
清代有一種古月琴鎖,樣式精美,寓意愛情。月琴是從樂器阮演變而來的,其音色清脆柔和,適合抒情說唱。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小伙會用彈奏月琴的方式,吸引姑娘們前來林間相會,古月琴鎖或許就是這些人互通心意的最好信物。另有同心鎖,傳說其是掌管人間姻緣的月老所擁有的一件寶物,被月老賜予同心鎖的兩個人會永不分離。因此,同心鎖便有了永結(jié)同心、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
表達(dá)情感最為經(jīng)典的鎖,應(yīng)該是喜鵲鎖。喜鵲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寓意著愛情,七夕節(jié)牛郎織女就是在鵲橋上相會的。喜鵲鎖被人們當(dāng)作信物相互饋贈,以表“今生永不訣”的心意。“不訣”既是說“不變情”,能夠鎖住彼此的濃情蜜意,又寓意“人不離”,希望鎖住兩人,長久相伴不分離。這樣美好的寓意讓人很想把鎖長存,鎖中不僅有情意,還有對生活的企盼與熱愛。
正所謂“紋必有意,意必吉祥”,中華古鎖工藝精湛,鎖身的每一處雕花、每一筆刻字都有其獨特的寓意。狀元及第的喜悅、長命百歲的夙愿、麒麟送子的期盼……每一把古鎖都鎖著一段讓人意猶未盡的故事。
鎖在中國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每一把古鎖都見證著門扉后的一段史、一段情、一個家、一個人……“渠水紅繁擁御墻,風(fēng)嬌小葉學(xué)娥妝。垂簾幾度青春老,堪鎖千年白日長?!痹阪i鎖住的物什背后,或藏大世界,或掩小蒼穹。中華鎖,鎖重門,鎖不住的是時間,鎖得住的是記憶。
古鎖寄托生活的一切良愿
對于中國人來說,尋常生活中的一器一物不只是用來滿足生活所需的,也用來寄托生活良愿。千百年來,不同造型和材質(zhì)的鎖都有著特殊的寓意。比如小孩子要戴長命鎖,對五行缺土的孩童要為其準(zhǔn)備木鎖,而不是常見的金銀鎖。
《芝田錄》中有語云:“門鎖必為魚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惫沛i造型多是魚形,這是因為魚晚上睡覺時不會閉眼睛,古人認(rèn)為魚鎖可以日日夜夜守著家門?!棒~”還與“余”同音,也取“年年有余”的吉祥之意。
葫蘆鎖深受古人喜愛,因為它的諧音是“福祿鎖”,喻意深遠(yuǎn)。歷史上,景泰藍(lán)葫蘆對鎖是明清時期帝王將相祝壽時的禮品,它色彩鮮艷透亮,上面刻有“壽”字,下面是兩個銅錢圖案,寓意健康長壽高于金錢。
鎖和門的纏綿是宿命的相遇,相愛相生,無休無止。而當(dāng)鎖跳出它本身的意義,被寄托生活的一切良愿,鎖就不再只是鎖?!盁o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甭暵曃嗳~聲聲秋,這一院子的愁怎么鎖得了?
“翠香零落紅衣老,暮愁鎖、殘柳眉梢。”一把金銀器將愁緒扣在心頭,鎖上眉梢。從前的鎖到底是不同,它鎖山鎖水,鎖物鎖景,鎖情鎖思,更鎖人心。
中華古鎖具有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它不僅僅是人們實用的日常用具,鎖體上反映的民俗風(fēng)情吉祥圖、書法及文字等,無不令人感嘆古人的智慧與巧奪天工,可謂是中華民族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