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鳴 大連財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我國工程建設項目設計團隊主要由建筑、設備、結構、電氣等專業(yè)人員組成,可也因專業(yè)不同,如何讓設計信息交流和處理順暢是個問題,特別是綠色建筑,圖紙化的建筑設計根本無法滿足,如果把BIM技術運用到綠色建筑設計中,則建筑設計會變得直觀可視,設計信息交流與處理變得容易操作。本文通過分析對BIM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運用,為工程建設項目提供信息化、數字化的理論依據,加快工程建設由粗放型、資源消耗型的生產方式向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集成化和工業(yè)化方向發(fā)展。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簡稱,又稱可視化3D模型,它包括模型信息、構件性能和功能要求,是在一個獨立建筑模型中導入建筑項目全壽命周期內的信息,還包括對建設過程、施工進度、運營階段等相關信息進行整合。綠色建筑是目前整體建筑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體現,因它節(jié)能、節(jié)水、節(jié)地、節(jié)材,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的特點。也因綠色建筑的優(yōu)勢巨大,大多數國家已經大力提倡,并在推動經濟發(fā)展及能耗下降上已有一定成效。
與傳統的設計方法相比,在綠色建筑節(jié)能設計中運用BIM技術是具有很大的價值和意義。
BIM技術是由可視的3D模型代替平面的設計圖紙,讓設計變得直觀立體,容易產生代入感,利于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又因BIM技術是3D關聯設計,一處改變,則處處自動更新,這讓設計的整體進程加快。
在BIM模型中建筑圖紙不僅是圖紙,更是說明各方面建筑信息。為了提高整體設計決策的效率與質量,避免因信息傳遞阻滯或溝通不及時而造成設計延遲與錯誤,它將參與建筑活動中的各專業(yè)人員通過BIM模型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緊密聯系,并利用同步調整的協同方式進行整合設計[1]。
BIM軟件是模型、表格和數字的關聯軟件(如Revit軟件,能提供建筑工程數據實時自動計算、組合、拆分和查詢,能及時反饋準確的建筑設計模擬評估結果,無需委托專業(yè)人員進行數據分析,且BIM軟件操作簡單易懂,這對設計師在工程建設初期階段能提供很好的技術支持。
綠色建筑的特性是節(jié)能和合理的能源利用。利用BIM技術的3D模型,直接導入能耗分析軟件,進行建筑能耗分析,生成模型數據,模擬項目運行能耗情況,進一步優(yōu)化圍護結構設計方案,調整相關參數設定,有效實現節(jié)能控制[2]。為降低照明能耗,可以通過BIM技術進行分析,以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為降低能源能耗,可以通過BIM技術對太陽輻射的強度和分布進行分析,提高太陽能的利用效率,同時還根據項目所在地的氣候條件,分析優(yōu)化室外綠植的種類與配置,科學合理安排種植各種特性的植物[3]。
室內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風、光、聲三個方面,BIM技術能對這三方面內容進行精確分析。在室內自然通風方面,利用BIM技術分析空氣污染物分布狀況,優(yōu)化開窗位置、數量、大小和方式,改善室內自然通風效果。在室內照明方面,BIM技術通過分析照度、顯色指數、眩光等指標和因素,優(yōu)化室內照明布置。在室內噪聲方面,BIM技術可以預測室內噪聲值,判斷室內噪聲是否達到預定標準[4]。室外環(huán)境也可利用BIM技術,進行相同設計完成客觀分析。
BIM技術的核心是參數化3D模型,集項目相關專業(yè)信息,在模型中數字化、參數化和可視化地呈現項目實體建筑和各項功能,讓建設施工全壽命周期信息始終保持統一,實時提供建筑數據,滿足綠色建筑在運營管理時對建設項目信息的需求。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一個很重要內容,是對項目所使用建筑材料提出相關要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要求,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現場500km以內所能提供的建筑材料量占建筑材料總量60%以上;在保證建筑物安全和不污染環(huán)境情況下,盡可能使用可再生環(huán)保材料,量要占建筑材料總量10%以上[5]。傳統設計時,這些數據的統計十分繁雜,費時費力并且容易出現誤差。BIM技術的數據信息統計功能十分強大,可以快速精確計算出建設工程項目用材量的相關數據,調整、控制各類建材用量和配置,可以非常容易地解決此類問題,讓設計達到綠建評價目標。
杭州奧體中心體育游泳館坐落杭州錢塘江南岸,奧體中心北側,22.79公頃的占地面積,396950m2的建筑總面積。該游泳館是杭州市大型城市公共設施之一。它將為2022年杭州市舉辦第19屆亞洲運動會提供集體育、休閑、商業(yè)、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體育游泳館[6]。
該體育游泳館是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借助BIM技術進行整合與創(chuàng)新的設計,利用BIM技術上的精髓使上部網殼圍護結構的構造、空間結構、內外幕墻、雨水污水系統、采光通風系統、線路管道系統、防水防漏系統等進行虛擬化組建,并進行了3D校核和調整后建成的[7]。
5.2.1 環(huán)境影響防治設計
(1)廢氣污染防治。項目主要廢氣是廚房灶臺產生的油煙廢氣,在屋頂安裝靜電油煙處理器和離心式排風機,廚房油煙廢氣經集煙罩收集,通過垂直管道輸送到油煙處理器凈化處理后,再由排風機排出。
(2)廢水污染防治。實行雨污分流,廚房廢水經隔油凈化處理后與其他污水排入當地市政污水管網系統;并選用加裝防振降噪裝置的變頻水泵。
(3)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項目建成運營后,垃圾將實行分類投放、收集,袋裝密閉,專人負責在規(guī)定時間內清運處理。
(4)光污染防治。幕墻玻璃選用低反射鍍膜玻璃,外墻裝飾板材采用涂層鋁錳鎂板,外墻面無高反射材料,無光污染。
5.2.2 節(jié)能設計
(1)電氣節(jié)能設計。機電整合節(jié)能變頻設計,是該項目BIM技術設計中的又一個亮點。因該游泳館造型復雜,則附著的機電管線會更復雜。但建筑設計團隊仍通過BIM模型強大的可視功能,將建筑構件通過建模推敲,對是否出現碰撞進行檢查檢測,排除了平面設計圖紙難以發(fā)現的管線綜合、空間管線以及雨水系統等諸多問題。
照明燈具均為LED燈,LED燈是發(fā)光二極管,通過鎮(zhèn)流器把交流變?yōu)橹绷鳎@提高發(fā)光效率,降低能耗,同時對電氣照明及其它用電設備采用自控自調來降低能耗。
(2)外墻節(jié)能設計。實體外墻為涂層鋁錳鎂板幕墻,因鋁錳鎂板舒適、輕型、耐久、經濟、環(huán)保,為提倡綠色建筑建設發(fā)揮重大功能作用[8]。公共區(qū)外墻是低反射膜玻璃幕墻,主體則是混凝土結構和上部屋蓋鋼網殼組成,均采用熱惰性好的材料來阻斷熱橋。
BIM技術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游泳館的運用,特別是在環(huán)境保護和節(jié)能設計中有很重要的體現。BIM技術讓建筑各方參與者在面對日益復雜的建筑工程時,能提出了最有效最可行的設計方案,以便一切工作最終達到井然有序的狀態(tài),讓未來體育建筑,變成智能化和可控化的綠色建筑。
6.1.1 是推動當前建筑設計方法的重要動力
BIM技術使我們在當今的3D可視化模型基礎上進行多維度深化,在傳統原有基礎上增加時間(4D)和成本(5D)的概念,使之成為一套虛擬化的全方位的建筑模型,對建筑施工中的進度、物料、人力和總成本等進行規(guī)劃控制,扭轉傳統建筑管理中存在的種種弊端,使項目在BIM軟件上建立一個各方合力參與、簡單易懂的可視化、虛擬化建筑模型,讓各個不同專業(yè)人員在施工的任意階段都能對建設工程整體做出全方位了解,改變由于傳統設計中過分強調專業(yè)知識而造成溝通不暢、描述混亂等問題,讓大家在同一個BIM模型下進行溝通,容易對工程項目達成共識,保證項目順利進行。因此,BIM技術大大改善了當期工程施工的傳統觀念,也是推動當前建筑設計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的重要動力。
6.1.2 能大幅提高設計人員的工作效率
通過BIM技術建立的3D可視化模型,以及在3D基礎上的虛擬化,可以提前對項目進行完整了解,且在施工初期容易發(fā)現設計中存在的種種不合理,使項目參與各方能及時商討,形成一個最優(yōu)方案。憑借BIM技術施工方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審查速度,確保項目實施,完善和提升方案的品質。
6.1.3 是解決特殊造型工程的有效途徑
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經常遇到很多特殊的造型工程,容易給施工造成很大難度,因此BIM技術的模擬與檢查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里包括常用的碰撞檢測及施工模擬。通過模擬檢查很容易就能發(fā)現設計與施工中存在的各種錯、漏、碰、缺,減少設計環(huán)節(jié)變更,降低錯誤的發(fā)生,及早發(fā)現設計中存在的碰撞、沖突等各種不足,完善設計的品質,提升工作效率,而使用BIM技術進行施工模擬操作可以及時對施工方案作出調整,并對各項資源進行整合,改善肆意浪費現象,實現限額領料,額定下料,還能對施工現場進行模擬,設計出合理的現場布置,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9]。
6.2.1 軟件開發(fā)費用高
建立和維護BIM模型所使用的軟件,目前大都是國外大型軟件開發(fā)商,本地化程度低。而國內關于BIM的規(guī)范和標準還未出臺,國內軟件公司對BIM技術的解讀和表達形式不盡相同,這制約了BIM技術的開發(fā)運用;此外,在全球范圍內建筑行業(yè)信息化投入比例不夠高,這很大程度遏制了建筑行業(yè)的生產效率,影響B(tài)IM軟件的開發(fā)。
6.2.2 技術人員缺乏
因BIM技術運用處于提倡階段,隨著運用BIM技術的項目工程日漸增多,原有工程技術人員更加緊缺,使得越來越多企業(yè)培養(yǎng)員工學習BIM技術來跟進項目,BIM建模員便是其中一項職業(yè)。
6.2.3 軟件兼容性差
現在的很多建筑軟件要在不同的操作平臺上重新編譯才可運行,有些軟件甚至需要重新開發(fā),造成有許多功能的缺失,這讓用戶在運用和操作上帶來極大的不便。如何編制適應國內的需求,開發(fā)穩(wěn)定性,兼容性都比較好的軟件,是國內的軟件開發(fā)商面臨的重大課題[10]。
盡管建筑信息模型的理念已提出了十多年,但目前還是處于倡導階段,存在很多問題。不過BIM技術已經成為建筑生命周期中各環(huán)節(jié)運用的必然趨勢,且發(fā)展速度極快,這必將給建筑業(yè)帶來一場新的革命。當前我們只有梳理好各影響要素的關系,制定準確合理地施工設計,保證設計質量,保障資金、材料設備、勞動力三大資源地供給,合理安排工程程序,建立網絡技術信息交流與共享平臺,構建共享機制,并在政府、行業(yè)協會、建筑設計院、軟件公司、開發(fā)商等大力支持下,明確BIM技術能給工程建設行業(yè)及相關企業(yè)帶來更大商業(yè)價值,那么BIM技術時代的到來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