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親房“澤”字輩兄弟共10個,毛澤東排第三,毛澤連排第九。毛澤連雖然一生平凡,無任何官職在身,在韶山?jīng)_里當了一輩子普普通通的莊稼人,然而他卻是毛澤東最為牽掛的韶山親人。
毛澤東的堂弟毛澤連,字潤發(fā),1913年出生在韶山?jīng)_滴水洞旁的東茅塘,距毛澤東的舊居上屋場不過1.5公里。毛家親房“澤”字輩兄弟共10個,毛澤東排第三,毛澤連排第九。毛澤連雖然一生平凡,無任何官職在身,在韶山?jīng)_里當了一輩子普普通通的莊稼人,然而他卻是毛澤東最為牽掛的韶山親人。
最喜歡的堂弟
1925年秋,毛澤東因為與陳獨秀發(fā)生意見分歧,又身患疾病,便從上?;厣厣介_展農(nóng)民運動,夫人楊開慧和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同行?;氐缴厣胶螅瑮铋_慧協(xié)助毛澤東辦農(nóng)民夜校,并建立了中共韶山特別支部,這是中共在農(nóng)村建立的第一個黨支部。
剛滿13歲的毛澤連主動給毛澤東當起了通訊員,還帶頭參加兒童團,為黨組織開會站崗放哨,為保護毛澤東夫婦的安全而盡心盡力。
隆冬的一個晚上,軍閥趙恒惕的部下偵知毛澤東回到韶山辦農(nóng)會的消息,便派湘潭縣長趙恒哲帶領(lǐng)一隊官兵前來圍捕毛澤東。敵人剛到上屋場就被放哨的毛澤連發(fā)現(xiàn)了,他高擎馬燈向毛澤東示警。毛澤東見情況不妙,馬上從后門躲入密林里,得以脫險。
在韶山這段時間里,毛澤連幾乎天天與毛澤東相處,形影不離。毛澤東見毛澤連小小年紀,正直善良、疾惡如仇,更加喜歡這個小堂弟了。
1927年,毛澤東離開韶山時,毛澤連依依不舍地問:“三哥,你這一去,什么時候再回來?”毛澤東沉默片刻后說:“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需要很長時間,30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澤東無顏回來見父老鄉(xiāng)親?!?/p>
這一別,竟是22年。1949年9月,四野先頭部隊打到了湖南,組織上派人到韶山尋找毛澤東的親人和革命烈士的親屬。解放以后,在毛家“澤”字輩兄弟以及毛澤東所有的親戚朋友中,毛澤連是第一批受到邀請到北京中南海作客的。
毛澤東留毛澤連在北京觀看了開國大典。毛澤連坐在天安門城樓觀禮臺上,親耳聆聽毛澤東用濃重的韶山口音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不禁心潮澎湃,眼含喜淚。從1949年到1976年27年間,毛澤連一共去了北京11次,是毛澤東所有親友中去的次數(shù)最多的一個,除毛澤東到外地視察或參加特別重要的會議外,每次都會接見他。
“聽主席三哥的”
毛澤東離開韶山后,毛澤連繼續(xù)從事革命活動。但有一天夜晚,毛澤連不小心摔了一跤,導(dǎo)致左眼失明。中共韶山地下黨組織考慮到他眼睛傷殘,不便參加社會斗爭,便未讓他加入共產(chǎn)黨。
1949年,毛澤連在北京見毛澤東時,談到他因左眼失明而未能入黨一事,仍是自責不已,認為自己沒有加入黨組織,為黨作的貢獻太少了。毛澤東弄明情況后,真誠地勸慰道:“九弟,沒有入黨不要緊啰,只要你思想好就行了?!?/p>
毛澤連聽了毛澤東的話,連連點頭說:“聽主席三哥的?!?毛澤連趁機提出,請三哥給他在北京找份工作。
毛澤東鄭重地說:“我現(xiàn)在當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這是革命的需要,是為人民服務(wù),替人民辦事。不能像過去那樣,一當官,親戚朋友都跟著沾光,都來享福。我們是共產(chǎn)黨,我們是革命者,革命者的目的就是解放工農(nóng)勞苦大眾,要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不是為少數(shù)人?!?/p>
毛澤連誠懇地說:“主席三哥站得高、看得遠,我聽您的!”
接著,毛澤東又充滿期待地說:“中國打了幾十年仗,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很重,現(xiàn)在戰(zhàn)爭剛剛結(jié)束,國家和人民都要恢復(fù)一下元氣,醫(yī)治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這就需要大家的努力,包括我們都在內(nèi)。你們要從實際出發(fā),在家種田喂豬穩(wěn)當些,多打糧食,支援國家,爭取財政經(jīng)濟的好轉(zhuǎn),也是為人民服務(wù)嘛?!?/p>
后來,毛澤連牢牢記住毛澤東“多打糧食,支援國家”的叮嚀,帶領(lǐng)全家和廣大農(nóng)民一道種好責任田,糧食年年獲得豐收。
無盡的牽掛
毛澤東在親戚面前,堅持“實”與“嚴”的原則,正確處理關(guān)系,恰到好處。
毛澤連初來北京時,毛澤東見他左眼失明,右眼也患疾病,非常痛心,于是叫毛岸英帶他治療眼病,讓李敏、李納姐妹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后來,毛澤東從自己的稿費中每年定期給毛澤連寄上200元作生活補助,一直延續(xù)到1958年。農(nóng)村公共食堂停辦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又每月寄給毛澤連20元,接連寄了好幾年。毛澤東知道后,吩咐辦公廳工作人員將這筆錢從自己稿費中開支。
盡管毛澤東工作十分繁忙,集黨務(wù)、政務(wù)于一身,但仍然免不了牽掛毛澤連。1952年7月,毛澤連給毛澤東寫信,告知他母親病逝,自己又跌傷了腳。毛澤東得悉后很是焦慮,立即托人帶去300元,并在信上說:“以200元為六嬸安葬費,100元為潤發(fā)治病之費?!?/p>
直到上世紀70年代,毛澤東重病在身,還交代女兒李敏:家鄉(xiāng)還有兩個叔叔,連飯都吃不飽,你們要經(jīng)?;厝タ纯?。這兩個叔叔,一個是毛澤連,另一個是毛澤榮。
“凡事都要帶個好頭”
由于毛澤東的嚴格要求和親切教誨,毛澤連始終以一個莊稼人的身份廝守田園,默默地勞作。毛澤連的子女們說,父親常常向他們提起,毛主席曾經(jīng)語重心長地對他講過:“革命犧牲了成千上萬的先烈,我們活下來的人才有今天,我們想事、辦事,都要對得起先烈才是。你是我的親屬,又是烈士的兄弟,在鄉(xiāng)村中凡事都要帶個好頭?!?/p>
1993年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暨韶山廣場毛澤東銅像落成的慶典會上,作為毛澤東的親屬代表毛岸平(毛澤連之子)如是說:“我們雖然有著特殊的背景,但是父親從來不擺顯,我們?nèi)叶家陨鐣钠胀ㄒ粏T嚴格要求自己,這是老人家傳給兒女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優(yōu)良家風(fēng);另外從這一點說,我們?yōu)槊珴蓶|這個偉大形象增添了光彩!”
(朱權(quán)利薦自《文史春秋》 王文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