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蕓
《通天之學:耶穌會士和天文學在中國的傳播》,韓琦著,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8年10月出版
公元1668年(康熙七年),故宮午門前舉行了一場日影觀測比賽。比賽雙方是傳教士南懷仁和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楊光先。觀眾是朝野大臣,最大的腕兒是康熙。結果南懷仁勝。
這條史料是清廷實錄中普通的一條,但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韓琦看來,它卻不同尋常,是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比試,其結果決定了清廷對西法與舊法的看法,也由此開啟了繼明末之后西方科學傳入中國的又一個高潮。”與此同時,這場比拼還在一個少年心里種下了科學的種子,由此誕生了帝王圈里最忠實的“科學粉”。那一年,少年天子康熙14歲,正是求知好學的年齡。
近日,韓琦的新著《通天之學:耶穌會士和天文學在中國的傳播》(以下簡稱《通天之學》)榮獲第11屆國際亞洲研究學者大會國際圖書獎。此著作是韓琦30余年對明清時期西學東漸研究的集大成,而本書中他最得意的一點就是以日影觀測為切入點,對清廷開展的一系列日影觀測與歷法改革的關系作了深入研究,從而重現(xiàn)了傳教士和天文學在清廷傳播的歷史圖景,并從科學社會史的視角揭示了科學和權力交織的復雜關系。
韓琦認為,1668年的日影觀測并非孤立之事,此前有前因,此后有后果。
明末,耶穌會士想來華傳播天主教義,明朝宮廷則因日月食預測不準正醞釀歷法改革。兩種需求雖不同但因“通天”達成一致,開啟了西方天文學在中國傳播的序章。康熙三年,楊光先以“私傳邪教,陰謀不軌”的名義掀起一場公案,導致奉教天文學家被處斬,削弱了欽天監(jiān)中的天主教勢力。楊光先被任命為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后,廢用西法,改用大統(tǒng)、授時或回回諸歷。天主教陷入低谷。
轉機就是1668年的日影觀測。南懷仁由此重獲信任,楊光先被罷官,耶穌會士又在欽天監(jiān)處于主導地位。
自此,康熙開始熱衷西學,孜孜不倦??滴趼犝f要弄懂所有數(shù)理科學,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是絕對必要之后,他馬上要求將利瑪竇和徐光啟翻譯的《幾何原本》解釋給他聽,并要求將它譯為滿文。南懷仁為康熙傳授測量術和地理學,編譯了《窮理學》,涉及西方哲學、邏輯學和其他科學知識。
1685年,洪若等人受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遣,作為“國王數(shù)學家”來華,于1688年到達,這開啟了中法科學交流的新時代。這是中西科學交流濃墨重彩的時代,康熙對西學的求知欲也達到了頂峰。
成也日影觀測,敗也日影觀測。40多年后,1711年夏至,又有一場康熙觀摩的日影觀測,這次觀測卻證明西法計算夏至時刻有誤。由此,康熙對傳教士失去信任。1713年,受到法國皇家科學院的影響,康熙下旨設立蒙養(yǎng)齋算學館,召集了近百位人才進行歷法改革,這是清代最大的國家科學工程。
蒙養(yǎng)齋算學館等“自立”科學活動的開展,是康熙晚年的目標——師洋人的“技藝”為我所用,最后達到擺脫洋人壟斷的目的。
“用其技藝”,這一國策被雍正、乾隆沿用,但到了道光六年,傳教士退出欽天監(jiān),中西科學交流也由此漸漸沉寂。
康熙篤愛科學,數(shù)十年不改,并時時操練,終成“科學學霸”。他學科學除了興趣和治理國家的需要外,還有一個重要動力——權術??滴踉诖蟪记暗谋硌莶⒉皇菃渭兊膫€人炫耀,而是隱含了重要的政治動機。也正是通過對西學的學習和宣揚,康熙塑造了博學多能的形象,凸顯了滿族君主的才能。
韓琦說:“從傳教士的信件里可以看出,康熙實際上并不想把在宮廷里傳播的科學內(nèi)容讓大眾及時知道?!币恍┛茖W新知翻譯后,要等二三十年得以出版,如《幾何原本》在1690年左右已經(jīng)譯成,但直到1722年才刊印。康熙曾把安多叫到宮里翻譯代數(shù)學著作,并叮囑他翻譯好以后不要跟別人講,由此看出康熙是想“留一手”,并不想把傳進來的東西及時傳授給大眾。可以說,康熙這位“專享”科學的“學霸”,一方面促進了科學的部分傳播,一方面也阻礙了科學的及時傳播。
史料是歷史研究的源頭活水。韓琦使用史料有兩個原則:其一,盡可能找到最原始的史料;其二,中西互證,孤證不取。韓琦自1992年首次邁出國門,游歷20余國,查閱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多家圖書館、檔案館歷史資料。
這世上不是缺少史料,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史料的眼睛。在多如牛毛的史料中發(fā)現(xiàn)一條有價值的無異于“采銅于山”。而韓琦有一個極大的優(yōu)勢——語言,他精通英語,流利閱讀日語、法語專業(yè)文獻,粗通德語、拉丁語、意大利語。
發(fā)現(xiàn)史料就如同破案。1692年康熙的“日影觀測秀”觀眾還有明代遺民、思想家方以智之孫方正珠,大概因為級別不夠,官方史料的記載中并無方正珠。韓琦依據(jù)線索,在當時官場的大臣文集中見到這條史料,“這就很奇怪了,為什么要請一介平民來看日影觀測呢?”韓琦順藤摸瓜,在方正珠家鄉(xiāng)桐城縣志中找到了記載?!按竽懺O想一下,把日影觀測的觀眾面擴大到一位數(shù)學家,說明康熙對懂歷算的漢人十分關注,也希望借機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歷算才能。你想,方正珠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肯定會把這一事件廣而傳播?!?/p>
腦洞要夠大,考證要夠細,把自己置身于歷史的場景中,搞清楚一個關系網(wǎng)、理清一條邏輯線,一些看似不相關的事情或許就能串聯(lián)成一段貼近真實的故事。
但作為歷史學家,還要跳脫出來,在更高的角度俯視那段歷史。韓琦并沒有陷入細枝末節(jié)中,他把康熙時代的西學傳播,這個清代科學史上最饒有興味的篇章,放在宏觀的全球史的視野下,去揭示近兩百年的漫長歲月中歐洲科學傳入中國的社會、宗教因素,并闡述科學傳入與傳教士、皇帝、大臣、士人的關系,以及不同國籍的傳教士所發(fā)揮的不同作用。在《通天之學》結語中韓琦也作了一些分析。近代科學為什么沒有在中國發(fā)展起來,原因有很多。作為歷史學者,他認為,最重要的任務還是盡可能地還原一個最真實的歷史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