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來惠
摘 要:隨著我國種植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近年來秋白菜種植產業(yè)取得重大成就,但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仍屬于種植過程中的難題所在。對于個體種植戶而言也容易被忽視,導致秋白菜的種植效果無法達到預計程度。秋白菜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類型較多,在防治層面須具有針對性,并選擇科學的技術方法。本文詳細分析了秋白菜常見的病蟲害類型及控制方式,并針對防治措施展開討論。
關鍵詞:秋白菜種植;病蟲害類型;防治技術
秋白菜的產量高,屬于我國較常見經濟蔬菜類型,在北方地區(qū)秋白菜的種植與食用較為普遍。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蔬菜食用質量要求的不斷增加,在秋白菜種植方面也更強調了病蟲害的防治。本文以秋白菜種植為切入點,研究了常見病蟲害類型及防治技術。
一、秋白菜的常見病蟲害類型及控制
1.常見蟲害
秋白菜在栽培過程中較常見的蟲害包含菜青蟲、蚜蟲等。菜青蟲在幼蟲時期開始對白菜的生長產生影響,可能導致部分白菜無法正常長成。蚜蟲則通常附著在白菜菜葉上,其主要依靠白菜汁液吸取為生,會直接造成菜葉枯萎,導致無法正常食用,嚴重時還可能導致大面積菜葉枯黃。除了這兩種病蟲害外,小菜蛾會。大量食用白菜菜葉,導致菜葉呈現出網狀。甜菜葉蛾會將蟲卵孵化在白菜中,通常在菜葉背面結網并偷吃白菜,使白菜出現透明孔洞,最終只剩下葉脈,直接影響到白菜的質量及產量。對蟲害的控制需通過藥物展開,可在種植區(qū)域噴灑高效氯氫菊酯或植物源殺蟲劑除蟲菊素水乳劑,也可聯合物理防治方法加以防控,例如殺蟲燈。
2.霜霉病
通常在白菜幼期可能出現霜霉病,若在菜葉上出現則較為嚴重。在霜霉病初期,白菜菜葉下方會出現淡黃色小斑點,類似于被水浸泡狀態(tài),之后小斑點逐漸顏色變深、面積增大、菜葉逐漸枯黃,影響到正常食用。霜霉病的產生與秋白菜的生長環(huán)境有關,秋季濕度較高、降水量偏多,若秋白菜過早種植或種植時在排水方面設置不當、間距過小,均可能導致出現霜霉病。在控制方面,可在霜霉病發(fā)病初期使用烯酰嗎啉水分散劑、苦參堿可溶液劑、植物源殺菌劑、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加以防治。
3.病毒病
在秋白菜的栽培中,病毒病可呈現為皺縮型或花葉癥狀。前者表現為白菜中心的嫩葉開始逐漸出現皺縮現象、硬度增高、逐漸干枯且容易折斷,后者則以白菜葉片為初始出現綠色斑紋、形狀及顏色具有不規(guī)則性。病毒病的發(fā)生除了秋白菜的生長環(huán)境因素外,與種植者的管理措施密不可分。當秋白菜處于高溫缺水狀態(tài)時,其根部生長放緩,病害抵抗能力下滑。在缺水、缺肥下管理力度不足,會加劇病毒病程度。病毒病大多為蚜蟲傳播,可在秋白菜幼苗期加強蚜蟲防治,使用植病靈乳劑、香菇多糖水劑、植物源殺菌劑等預防蚜蟲病蟲害。
4.軟腐病
軟腐病會直接影響到白菜的質量及產量,表現較為典型,即菜幫逐漸脫幫、上層菜葉干枯。該疾病屬于細菌類病害的一種,通常白菜菜幫上存在傷口,細菌由此進入后白菜出現水漬半透明狀態(tài),之后逐漸變?yōu)榛液稚l(fā)散出惡臭難聞的感染氣味,嚴重時流出粘液。若秋白菜栽培時排水設施不完善、栽培濕度較大、溫度偏高、氮肥使用過量或白菜上傷口較多,均可能染上軟腐病。軟腐病的程度與種植環(huán)境密不可分,種植時機不當、排水差、降水多、溫度高均可能出現軟腐病,屬于較常見病害。該病害在每年九月下旬至十月下旬期間發(fā)病率較高,可使用新植霉素或農用鏈霉素,依照一定比例每十天噴灑一次,連續(xù)噴灑兩次三次即可。若軟腐病已經深入菜中,應及時將病變秋白菜拔出并將一層生石灰均勻撒上,避免大面積感染。
二、秋白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1.合理選種與播種
在種植秋白菜時,應選擇產量高、品質好、抗病能力強的秋白菜品種,并保障其耐儲藏性。在播種前先要保障種子的凈度與純度達到95%以上,通過風選方式即可。根據品種安排適合的播種密度,若品種單顆體型較大,可適當增加間距,以保障足夠的生長空間。通常秋白菜的發(fā)芽率較高,在播種階段土壤水分含量與播種深淺程度并不會對發(fā)芽成功率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只要保障秋白菜的預計出苗率即可,確保每個穴位均有效播種。
2.技術培訓
對秋白菜種植人員展開技術培訓,強調病蟲害防治以及產量保障兩方面舉措。多數秋白菜種植者為個體經營,容易忽視病蟲害防治,且在種植時相關技術缺乏先進性。相關部門應強調科學種植理念的有效宣傳,讓菜農認識到秋白菜病蟲害的危害性,并掌握預防要點,而非在病蟲害發(fā)生后再緊急控制。農業(yè)局需調派專業(yè)技術人員在田間展開技術指導,傳授病蟲害防治基本措施。
3.科學滅蟲
隨著食品質量安全受重視程度的不斷加大,秋白菜種植過程中噴灑農藥方式治理蟲害應逐漸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以物理方式及生物方式達到滅蟲效果。農藥使用頻率過高或用量過大不僅會影響到秋白菜的食用安全性,還會讓土壤板結,影響到后期的有效種植。在物理防治方面,可利用滅蟲燈,讓蟲子的趨光性誘使其撲向光源,配合外圍電網將害蟲直接殺害。物理殺蟲誘殺率較高且成本并不高,屬于無污染的綠色滅蟲方法。其次可采用生物滅蟲方式,選擇秋白菜害蟲的天敵來展開滅蟲行動。例如草蛉是蚜蟲的天敵,不僅能夠消滅蚜蟲,還可將蚜蟲的卵直接消滅,從根本上阻斷蚜蟲蟲害。對于菜青蟲,則可利用赤眼蜂來治理,其可準確找到菜青蟲幼蟲并將卵寄生其中。
4.病害監(jiān)測
秋白菜種植過程中,合理的病害監(jiān)測能夠及早發(fā)現病蟲害并予以有效控制,通常及早發(fā)現下控制效果較好。菜農須充分了解秋白菜的病害程度、生長環(huán)境、生長狀態(tài)等。引進相關設備,合理動態(tài)分析秋白菜的生長狀態(tài),提供數據參數。其次,在技術人員幫助下定期檢測排除種植隱患,強調科學預防。
三、結語
總之,秋白菜的種植須強調科學性,對病蟲害加強預防而非事后控制,保障秋白菜質量與產量。
參考文獻:
[1]陳永利,景煒明,王剛,張文超. 太白縣綠色無公害高山白菜栽培技術[J]. 農業(yè)科技通訊,2018(12):288-289.
[2]謝樂賓. 越冬菠菜—春玉米—早熟秋白菜三種三收模式種植技術[J]. 現代農村科技,2019(07):22.
[3]董秋紅. 春玉米、早熟白菜、菠菜(油菜)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J]. 中國農業(yè)信息,2017(20):93-94.
[4]王春. 哈爾濱地區(qū)圓蔥套種秋白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 農業(yè)科技通訊,2016(06):2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