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寒玉
(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江蘇徐州 221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由此表明青年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使命,對于青年思想價值觀念的塑造,不僅影響著中國社會整體價值觀念的塑造,同時也影響著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以及中國力量的形成與踐行。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漸成為塑造青年思想價值觀念的重要抓手,與此同時也要求共青團組織積極發(fā)揮其引領作用,共同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我國高校作為培育高素質、高能力、高政治正確性的青年人才的重要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其重要工作內容,這不僅是社會主義高校維持其政治性的重要堡壘,同時也是高校能夠得以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動力。共青團作為高校黨組織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組織,不僅能夠幫助高校學生用內涵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多樣化的組織形式武裝自己,從而在廣大高校青年中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能夠提升廣大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也能夠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快速成長,這項工作將會長期持續(xù)下去,需要通過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參與進來。
與此同時,加強高校共青團的思想建設,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一是高校共青團相對完善的組織體系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所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高校范圍內逐漸形成了校團委、院系團委和各團支部組成的由上至下的組織體系架構,基層黨組織在強化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而在這種情況下,積極運用這種相對完善的體系架構,構建起與時代相適應的服務網(wǎng)絡,以使高校成為塑造青年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陣地,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二是高校共青團組織的思想水平和能力,直接影響著其所推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強化高校思想建設水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團組織的基本性質不變,從而充分發(fā)揮其政治方向引領能力,強化團組織工作人員的能力和水平,能夠直接影響到其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在政治方向上保持清醒和堅定,以此更好地推進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在思想宣傳過程中要以凝聚力量、多方配合為抓手,形成多管齊下的良好效果,共同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力。高校共青團作為黨委領導下的群團組織,對于推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一是思想引領青年,堅定理想信念。高校學生不僅是當代青年群體中的佼佼者,更是處于思想觀念和政治意識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不給予正確引導,在一定程度上會為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阻礙,從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產(chǎn)生較好效果。由此要強化高校共青團對于廣大高校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用,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正確思想的引領下,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理論武裝青年,提高政治素養(yǎng)。這主要是通過組織多樣化的群團活動,如團校培訓、團建活動、素質拓展活動等工作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堅定信念的青年,以鞏固廣大高校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在新形勢下,只有不斷強化對高校意識形態(tài)重要陣地的堅守,著重對相關思想予以正面的宣傳和引導,不斷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自身理論水平,才能夠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開展好、落實好。
三是實踐育人,促進全面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共青團組織主要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中,培育并提升廣大高校學生的創(chuàng)新技能,以推進學生的良性發(fā)展。隨著在高校教育中越來越強調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建設,高校共青團在育人教育的實踐上逐漸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推手,不僅為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創(chuàng)設了重要機會,同時也進一步拓寬了工作平臺,引領和組織動員青年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對于高校中的大學生來說,雖然在性格方面天然存在著自我意識比較強的個性,甚至擁有著既獨立又相對依賴的兩種人格,在遇到事情時相對不夠成熟,容易感情用事。然而在政治意識方面擁有極強的分辨意識,對于當前國家所處的國際形勢以及社會發(fā)展情勢較為密切關注,不懼怕新鮮事物并用于挑戰(zhàn),擁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由此在做各項事情的過程中更加會保持理性,而這些特點正是當前時代所著重需要的。因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通過共青團的推動作用,強化高校思想政治基礎,在適當?shù)臅r候予以正確引導、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由此在實踐中激發(fā)廣大高校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歷史使命感,使得其真正地認識到黨領導下的共青團在日常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推進社會主義事業(yè)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不放松,深入推進共青團夯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礎不懈怠。
新形勢下的高校學生正處于一個社會快速發(fā)展和轉型的時代,各種價值觀念的融合與沖擊對于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形成造成較大的影響,尤其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們來說,這種情況尤為明顯,由此便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學生形成極端情緒,并在自我矛盾和自我懷疑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定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值得高校主義。共青團組織積極發(fā)揮自身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引領作用,一方面能幫助他們積極應對復雜的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多元思想的挑戰(zhàn),樹立堅定、不動搖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加強思想引領和關懷,能夠幫助大學生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各種疑惑、困難和挫折,引導他們理性而又積極解決這些問題,避免各種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在工作中積極宣傳理想信念堅定的榜樣和標桿,鼓勵大學生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用遠大的理想引導自己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長。
高校共青團組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還集中體現(xiàn)在,其能夠通過開展多樣化的團活動,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廣泛參與的機會,并在這一過程中塑造共青團組織德育工作新格局。高校學生通過參與這些共青團組織的活動,能夠逐步了解對當前社會的現(xiàn)實需求,從而將國家及社會的命運與自身發(fā)展相適應,真正地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己任,由此實現(xiàn)自身社會價值。通過這些活動,也進一步轉變了高校學生本來所固有的對于社會和自身的認知,從而實現(xiàn)從社會人向政治人的轉變,不斷掌握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懂得為社會貢獻,為他人服務,尋找到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途徑的同時,為大學生實現(xiàn)政治社會化開辟了道路。
高校共青團組織在長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思想認識堅定、政治覺悟高、學習能力強、道德品質好青年的過程中,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團工作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高校共青團活動的開展緊緊圍繞著社會中出現(xiàn)的各種熱點,學榜樣、基層鍛煉、素質拓展、三下鄉(xiāng)、專項扶貧、支教活動等,都是依托于社會所普遍關注的熱點現(xiàn)象而開展的,更多的是要為大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提供較為良好的環(huán)境支持,在不斷推進過程中促進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并全面提升其思想政治水平。在長時期的時間過程中,高校共青團組織逐漸建立起了較為系統(tǒng)的工作體系與格局,并組織了由上至下的思想教育格局,從校團委、院團委到團支部,形成了以實踐為基本途徑,以培養(yǎng)“四有”新人為目的,同時以各種主題活動為平臺,逐步形成共青團特色教育模式。
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團活動,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夯實的思想基礎,幫助高校大學生樹立起了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創(chuàng)建的團校教育培訓基地、網(wǎng)站廣播站、理論教育基地以及社會實踐基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中也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實現(xiàn)了高校共青團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推進工作方面的實質性飛越。